《中庸》的讀法(四)


《中庸》的讀法(四)

以道不遠人相勸勉,樹君子之道為軌則,則中庸之道必大行。所謂大行,即時時行,處處行,雖時時處處,所行者一也。如果前面強調君子慎獨,大行之時則無獨,有止於至善、天下大同的圓滿化境。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首先,行中庸之道於鬼神,誠也。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其次,行中庸之道於孝,德(得)也。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其三,行中庸之道於政,禮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其四,行中庸之道於祭祀,序也。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其五,行中庸之道於政,義也。


《大學》引《詩》雲:“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以我的理解:“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依上面的語勢可為"“穆穆文王,止於緝熙敬!”緝,序禮也;熙,利樂;敬,忠信也,正是盛德,中庸之道之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