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核心哲學思想—人類追求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

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

求同存異,包容並蓄、中庸和諧是中華文化的最大的特點,中庸和諧的思想源自孔子的嫡孫子思的著作《中庸》,這部作品不僅僅是繼承儒家思想和學說的經典之作,而且還融合了儒道兩家的理論,因此在各種經史子集裡面的地位很崇高。

《中庸》的核心哲學思想—人類追求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

《中庸》的突破性哲學思想

宋代理學家朱熹等人因為他們自己理學發展的需要,認識到了《中庸》講述的哲學思想核心。於是非常推崇《中庸》,將其從《禮記》中單獨列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並列為四書,至此以後的科舉考試《中庸》成了必考科目。然而對於《中庸》這部簡短的語錄集,很多時候我們低估了其中包含的哲學之美,雖然短短三千多字,但它包含的哲學思想的先進性已經達到了另外一種境界,這是突破性的!

《中庸》的核心哲學思想—人類追求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

融合儒道兩家的《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我是這樣理解的:這句話道出了人性的本質,也就是說人的自然屬性是天生的,遵循人的本能和遵守自然規律就是遵循道,對人的自然屬性進行規範就是教,人還必須遵守社會規則,也就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之間的矛盾要達到一個均衡。這就很好的將道家和儒家統一到了一起,人不僅要守道而且要受教,後面說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也就是在講人必須將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進行均衡,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就和《道德經》裡面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一個思想範式。

《中庸》的核心哲學思想—人類追求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

中庸和諧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

在這裡提出《中庸》是為了表達對中華文化的特點形成的根源的追究,所以儒家追求的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國人的隱忍、謙讓、包容的性格,以至於任何宗教或者文化來中國都可以很好地被吸收和接納,並沒有一種排斥和敵對的感覺,當然這也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關,就說漢族,其實不是一個種族的概念,漢族是一個文化的概念,遼闊的地域和眾多的人口承載的這份文化的特徵很難被滅掉,即便是接受很多少數民族的統治,不是被他們同化,反而他們被我們同化了。

《中庸》的核心哲學思想—人類追求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

中庸的思想讓不同的宗教也變得中庸和諧

因此中國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道教、伊斯蘭教都是存在的,但中國人也不會去排斥他們,依然有選擇的接受著,有時候儒釋道三教都在信,三教的神也在信奉,也可能信奉佛教的見了教堂也會去拜拜,只要是神,中國人就想去拜拜。這算是一種信仰吧,即便花和尚魯智深大開殺戒、濟公活佛酒肉穿腸過,中國人也沒覺得不好,可見中國人的包容性的確是非常的寬廣。

《中庸》的核心哲學思想—人類追求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

哲學家必須認清人的兩種屬性

然而對於哲學家來說,尤其是倫理學方面的哲學家,要探討人性的問題必須分清楚人的兩種屬性,柏拉圖將這兩種屬性稱作人性和獸性佛洛依德卻劃分出本我、自我、超我三種我的人格狀態。人性善說和性惡說的一致爭論不休就是因為沒有弄明白人的兩種屬性的矛盾與對立,自然屬性的我就是原始的本能驅使,而社會屬性就是要求我們符合社會道德規範,於是就分不清人性的善惡。

《中庸》的核心哲學思想—人類追求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

兩種屬性的本源

自然屬性的本質就是人類繁衍的本能衍帶來的一系列獸性的、本我的慾望衝動;社會屬性就是人生存的本能帶來的一系列人性的、自我和超我的情感的需求。無論是那種宗教都是在剋制自己的本能的慾望,張揚人的社會屬性,其實最好的就是兩種屬性能夠調節好,達到不偏不倚,中庸和諧,陰陽平衡,只有做到這樣才會減少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也只有這樣人類在前進的同時更好的分工協作。

《中庸》的核心哲學思想—人類追求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