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境界:“中庸”課外延伸

“喜怒哀樂”是萬物天賦之性情(性格與情緒);性情外發則為情緒脾氣,性情不發則為內在的性格秉性;秉性即本性,本性即萬物的核心,“核心”即為“中”。因此,“中”即“本”(然中然);“本性本能本領本質本來”。“庸”既“常”(該之該),固有或具有的慣性規律準則,標識的“標誌標準標籤”;“本常”是人們認知世界萬物、甄別鑑別分別的工具;體現對世界的認知能力與分辨能力。不知“本”則不能把握核心本質遵天道而“順性”,不知“常”則乖離“理”而失於“道”。“常”與“妖”相對(事有異常則為妖);萬物都守其“本常”,以別“異常、反常、無常”於“常理常態常識常規常情”。“中庸”就是“本常”,“執本用常”;“本常”是“該”之不易;“無常”是“化”之變易;因此,《中庸》是“本常”的哲學,是本性正常異常的鑑賞與應用。即“本性常理、本能常態、本質常規、本領常識、本來常情”的“執本、用常、致和、謀局、立勢”的哲學。“執本”的境界是“和”(循性接結樞紐聚集);史伯說:“他平他為和”(平為牽制關聯一致);老子說:“和曰常”。即“和”於“平常庸常”;“和”性、“和”德、“和”局、“和”勢。“和”的形式是“節”(接結聚合之紐),“節”的方式是“接結”聚合;“和”(循性接結樞紐聚集)的要領是“中節”(循性接結精紐聚合);“和”的維度是三維,“和”的目的是“中和”(構建賦性之局體);“循性接結樞紐聚集”而謀局立勢體成,“和”出新局面新局勢。“用常”的境界是“合”,合於道、合於本、合於常;“合”的維度是二維。因此,《中庸》是通過“德行中和”與“道理符合”,以“致常、知常、守常、用常”的法則來判斷真偽、考量行為、指導實踐的經典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