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皇帝為什麼要誅滅方孝孺“十族”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寧海人。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是洪武皇帝時期的官員,清正廉潔。

方孝孺小時候就聰敏機警,雙眸炯炯有神,每天讀的書都超過一寸那麼厚,鄉親們都叫他做:小韓愈。長大後跟隨宋濂學習,宋濂門下一些出名的名士沒有一個比的上方孝孺的,前輩胡翰、蘇伯衡也自認為比不上方孝孺的學問。方孝孺不屑於文藝,以闡明王道、治致太平為己任。家裡窮餒,曾經方孝孺有病的時候,斷了口糧,沒有什麼吃食,家人告訴方孝孺,方孝孺不以為然卻笑著說:古人三十天只吃九頓飯,自古窮困豈是隻有我一個人哉!

方孝孺的父親坐法被誅死,護送靈柩回家歸葬的路上,哀傷之情感動全程的路人。方孝孺父親喪期滿了以後,又跟隨宋濂學習至結業。方孝孺的學問操行諸如此類,可以說是完美的中國傳統倫理要求中的士大夫形象。

永樂皇帝為什麼要誅滅方孝孺“十族”

洪武十五年,受人推薦被洪武皇帝召見,洪武皇帝喜歡方孝孺的舉止端莊整齊,並說:這是端正之士,應當任用他到老。後受僱於洪武皇帝十一子蜀獻王作世子師傅,表其居學之所為正學。明惠帝繼位以後召為翰林侍講,後又升為侍講學士(中央政府官職之一,明品等為從五品)。

永樂皇帝在建文帝登基削藩以後便起兵造反,永樂皇帝的主要謀臣道衍和尚姚廣孝,料定靖難勝利以後方孝孺肯定不會像其他人一樣投降歸順,便向永樂皇帝請求赦免方孝孺,不然天下讀書人的種子便要滅絕了。真如姚廣孝所料,南京城破之日方孝孺果然不降,被捕下獄。

永樂皇帝為什麼要誅滅方孝孺“十族”

畢竟篡位的名號不好聽,永樂皇帝以方孝孺為是時儒學之首、一時文學之宗,要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方孝孺來到朝堂大殿以後一個勁的痛哭,悲哀聲響徹大殿。永樂皇帝親自撫慰說:「先生何苦如此呢,我只不過想要效法周公輔佐成王罷了。」方孝孺說:「那麼成王安在?」永樂皇帝說:「他(指建文帝)自焚死了啊。」方孝孺說:「為何不立成王的兒子呢?」永樂皇帝說:「國家依賴年齡大的長君啊!」方孝孺說:「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做皇帝呢?」這時候我想永樂皇帝已經對方孝孺失去了忍耐心了,便說:「這是朕的家事!」指示左右拿來筆札,說:「詔告天下的詔書,一定要先生來寫才可以。」方孝孺把筆扔在地上,一邊哭一邊罵:「死就死了,詔書不會寫!」

永樂皇帝本來就是和他父親洪武皇帝一樣英武嚴苛之人,如此折節下士見方孝孺還是不為所動,這時候早就勃然大怒,於是就下令把方孝孺拉到菜市口肢裂了。方孝孺慨然就死,毫無懼色,年方四十六歲。

明史的記載中是沒有十族一說的,但是有如下之記錄「孝孺之死,宗族親友前後坐誅者數百人。其門下士有以身殉者,盧原質、鄭公智、林嘉猷,皆寧海人。」古法嚴苛,親戚一人犯法一族連坐,這是非常常見的,並不稀奇。尤其是洪武皇帝時期,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牽連甚重,跟隨明太祖的功臣宿將幾乎殺亡殆盡。誅九族來自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九族”指親屬。“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之子(姨姨的子女);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九族並不包含朋友這一群體,但是明史中明確記載了方孝孺親友坐誅數百人,所謂十族,怕不是空穴來風吧。

永樂皇帝造反成功以後,不乏一些經儒大臣自殺,甚至像方孝孺其人這樣面對族誅亦毫無懼色,兵部尚書鐵鉉亦是寧死不屈,慨然臨之。最近現代的評論有些傾向於批判方孝孺之人邀名買譽,導致無辜之人跟隨枉死,整個家族全部絕後。其實不然,不能拿現代的價值觀和法制條例去看待古時候的律條,古時候連坐酷法太過慘刻,又加之更朝換代之時,把對手斬草除根,這是一貫的作為。明初,尤其是明太祖時期,律法是非常嚴酷的,明太祖更是創立了特務組織偵探大臣私下的活動。大名鼎鼎的宋濂就被明太祖監視過,所幸宋濂對自己所做之事毫無所隱,全部如實回答,才免過一劫。

靖難之役結束以後,像方孝孺一樣盡忠守節的臣子不乏被族誅之人,永樂皇帝朱棣在殺人方面和他的父親朱元璋還是非常相似的,皆是冷酷雄武之主。永樂年間更是不允許私藏方孝孺的文章,私藏方孝孺文章乃是死罪不赦。儒家傳統便以正名為主,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先要控制言論,把自己的行為美化成正義的,儒學之宗不肯臣服,那麼就讓他去死吧。永樂皇帝起兵之初便打著清君側、誅奸臣的名號,號為靖難,被朱棣名列建文皇帝奸臣之中的便有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五十餘人。所以方孝孺被殺其實本來就在計劃之內。

史載「《太祖實錄》及《類要》諸書,孝孺皆為總裁。更定官制,孝孺改文學博士。燕兵起,廷議討之,詔檄皆出其手。」方孝孺實為建文帝之親近大臣。永樂皇帝起兵的四年裡,方孝孺也為建文皇帝多次呈獻禦敵之策,像東調遼東之兵進攻永平、離間朱棣世子朱高熾等等。城破之時更是力勸建文皇帝當死社稷,方孝孺亦不負建文帝之信任,寧死十族不屈。

方孝孺作為文學之名望,不肯俯首就逆,其凜然氣節雖死,至今忠憤英靈尤生。永樂皇帝一代雄武之主,被方孝孺又哭又罵必然鬱氣於胸、無比震怒,兼之方孝孺擅長文章,海內聞名,賓友皆是文學名士,負一時才氣,成一世忠名。永樂皇帝若想名正言順,殺方孝孺十族之師友,從根源上是想正其名號吧,畢竟揹負個忤逆之名就是奸惡無恥之人尚且不欲。加之明法嚴酷,受牽連並不罕見,從未有過的誅十族也就發生了。

永樂皇帝為什麼要誅滅方孝孺“十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