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

IEA: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

圖片來自原文

2020年3月,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石油市場報告(2020年3月)》(Oil Market Report - March 2020),就受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全球石油市場走勢進行預測,認為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將下降,2020年也因此將成為近十多年來首個石油需求全年下降的年份。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幾周裡,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從中國的健康危機演變成了全球健康危機。儘管中國已經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來應對疫情,但世界各地的情況似乎正在惡化。此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在本月早些時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其對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4%,IEA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最新預測也將該調整納入考慮。報告的主要結論和要點如下:

(1)自2009年以來,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首次較上年同期下降9萬桶/天。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需求同比下降180萬桶/天,全球需求下降250萬桶/天。

(2)由於利比亞石油產量減少,2月份全球石油日供應量減少了58萬桶/天,日產量為100萬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非歐佩克國家的日產量增加了240萬桶,抵消了歐佩克國家產量的下降。到2020年,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供應將增加210萬桶/天,加上需求萎縮,使得歐佩克對原油的需求降至2730萬桶/天。

(3)2020年全球煉油產量預計將連續第二年下降,低於2017年的水平,主要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運輸燃料需求大幅下降。第一季度,全球煉油日產量被下調120萬桶,主要是由於中國,2月份的數據估計為1010萬桶/天,同比下降270萬桶/天。

(4)1月份,因產品庫存增加超過原油庫存的季節性回調,OECD工業庫存增加2780萬桶,至29.3億桶。石油庫存總量比5年平均水平高出290萬桶。2月份,短期浮動原油儲備增加了190萬桶,達到8020萬桶,其中大部分為伊朗所有。衛星數據顯示,中國庫存每日增加近100萬桶,反映出需求放緩。

(5)3月6日,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價格跌破46美元/桶,為2017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除了新冠肺炎對需求的負面影響,OPEC+ 會議結果也被視為看跌信號。2月和3月,中國經濟的連續減產令中東和西非的原油價格承壓。受疫情影響,旅行限制和工業活動的減少加劇了航空燃料、柴油和汽油需求的下滑。

報告認為,導致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的原因是受疫情影響中國需求的大幅縮減(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80%以上來自中國)以及全球旅行和貿易的中斷。報告指出,全球石油市場近期的前景最終將取決於政府應對疫情的成效以及全球健康危機對經濟活動的持續影響程度。鑑於疫情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IEA同時給出了基於基本情景預測的兩種替代預測方案。

在基本情景中,到第一季度末,疫情在中國得到控制,但在伊朗、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和歐洲以外的許多國家蔓延。預計北美、歐洲和其他地區實施的遏制措施對石油需求的影響將小於中國。然而,航空業的需求將繼續受到全球航空旅行萎縮的影響。

對於悲觀情景,疫情在歐洲、亞洲和其他地區進一步蔓延,受到病毒影響的國家經濟恢復得更慢。控制病毒傳播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中國石油需求萎縮在3月份減緩的速度也更慢。第三季歐洲需求依然疲弱,美國需求增長放緩。在這種悲觀的情況下,預計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每天減少73萬桶。

在更樂觀的情況下,假設中國的情況很快得到控制,最嚴重的傳染仍僅限於少數國家,歐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區沒有受到嚴重影響。各國政府不需要採取強有力的遏制措施,交通運輸仍然接近正常。在這種情況下,到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每天增長48萬桶。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地球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20年第06期,張樹良 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