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水族自稱為“海水”,意為“水人”。此“水”雖然是漢字據水語的音譯,但據水族流行的傳說和風俗中流露,他們的祖先與水和海有很深的淵源。這些傳說,與今日水族的生活環境似乎相去甚遠,使人越發想要去探索水族的“身世之謎”。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人口分佈

水族約有40.7萬人,分佈不廣,主要生活在都柳江和龍江上游和苗嶺山脈以南地區,其中大部分人聚居在貴州南部和東南部。最主要的聚居地是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其餘分水族少女。布在黔南州的荔波、獨山、都勻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從江和凱里等地,少數分佈在廣西的西北部。

水族聚居地氣候溫和溼潤,土地肥沃,都柳江、龍江和漳江等河流貫穿水族地區,自然環境優越。水族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民族。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族源歷史

水族由明代始自稱為“雖”,漢字音譯為“水”。水族的來源,現在尚無定論,根據其語言和文化特點考察,水族的先民很可能是秦漢以前“百越”族群中“駱越”的一支,與壯侗語族的諸民族有淵源關係,水族的族源傳說和至今普遍對魚的圖騰崇拜,也與源自東南沿海的駱越相吻合。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語言文字·文化藝術

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水族過去曾有自己的文字,稱為“水書”,在同源自百越的諸民族中,唯獨水族有古老文字遺存,這是很奇特的。“水書”字形奇異,造字方法多樣,其中有的為象形字,有的仿漢字倒寫或反寫,故又稱為“反書”,其內容類似甲骨文的卜辭,書寫方法又停留在甲骨文和金文時代,顯得古老而又神秘。“水書”單字只有數百字,不足以運用於複雜的文化交流,僅用於信仰習俗中記載吉凶禍福,祈福退鬼和時日、方位等,除巫師外,一般人並不認識,日常通用的反而是漢字。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服飾裝束

水族的服裝多用青和藍兩色,男子穿大襟長衫,青布包頭。女性穿藍色大襟無領長衣,青布長褲,衣褲周邊有花紋,系青色綠花圍腰,節日時也裝裙子;髮型是特長髮斜縮頭上,包頭巾,節慶時佩戴銀飾。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居住環境

水族多依山傍水而居,住房有幹欄式木樓和平房兩種,幹欄式木樓一般為3層,最下層關養家禽牲畜;中層是居住層,主要分為堂屋——家人活動的中心,以及周圍的各間組成,次間是家裡主要成員的住房,並在某個次間內設火塘;最上層一般為貯藏什物的地方,但是如果家庭成員較多,也會在最上層設未婚兒女的臥房。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生活風俗

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其聚居地大多降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因此盛產水稻、小麥等各種農作物和蔬果。熱情好客是水族人民的一大特點,村寨中只要有一家有客人來訪,其他各家都要輪流設見面席款待。

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男女談婚論嫁的風俗比較嚴謹。婚禮時新郎不迎親,由幾位未婚男女代迎,新娘撐著傘步行到夫家。結婚初期流行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回孃家住半年後才長住夫家。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節慶活動

端節

實際上就是水族的年節,也是悼念在水族遷徙過程中亡故的先民的節日,稱為“過端”或“藉端”(“借”是水語“吃”的意思)。日期各地不一,一般是在水歷十二月至翌年的二月之間的亥日過節,並有各寨分期分批過端的習慣,因此一個地區可以連續多個亥日都有村寨過節。過端時,家家戶戶都要歡聚吃團圓飯,席上一定要有魚,所謂“無魚不成年”,顯示出水族人對祖先和南方祖居地的懷念之情。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祭祖是“過端”最重要的活動,祭品忌葷食,唯獨不禁魚。祭祖用的魚是以韭菜塞滿魚腹燉或蒸成的“魚包韭菜”,相傳是因祖先遠遷來黔南時,送行的人送給他們充飢的是用9種青菜煮的魚。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端節清晨,敲起神聖的銅鼓,大家聚集在銅鼓周圍互祝人壽年豐,然後隨著銅鼓挨家挨戶去賀新年,吃年酒。吃過年酒後,人們成群結隊往端坡參加賽馬大會,是節日活動的高潮。水族的賽馬形式獨特,叫做“擠馬”,騎手策馬在山谷互相沖撞,擠出山谷衝上坡頂,先到者為勝。同時還有男女青年的歌舞娛樂活動。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卯節

有些地方的水族過年不叫“藉端”,而叫“借卯”,也就是過卯節要痛痛快快吃喝的意思。卯節的形式大致與端節相同,只是流行地區不同和所選的日子是卯日而非亥日。不過,過卯節的地區把這節日過得更浪漫一些。平時,水族人對男女青年的來往規管較嚴,而在卯節這一天,大家可以縱情狂歡,自由交往。節日延伸成了男女青年在卯坡歌舞娛樂、談情說愛的“情人節”。

水族的奇特文化,讓人心馳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