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水族自称为“海水”,意为“水人”。此“水”虽然是汉字据水语的音译,但据水族流行的传说和风俗中流露,他们的祖先与水和海有很深的渊源。这些传说,与今日水族的生活环境似乎相去甚远,使人越发想要去探索水族的“身世之谜”。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人口分布

水族约有40.7万人,分布不广,主要生活在都柳江和龙江上游和苗岭山脉以南地区,其中大部分人聚居在贵州南部和东南部。最主要的聚居地是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水族少女。布在黔南州的荔波、独山、都匀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从江和凯里等地,少数分布在广西的西北部。

水族聚居地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都柳江、龙江和漳江等河流贯穿水族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水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族源历史

水族由明代始自称为“虽”,汉字音译为“水”。水族的来源,现在尚无定论,根据其语言和文化特点考察,水族的先民很可能是秦汉以前“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与壮侗语族的诸民族有渊源关系,水族的族源传说和至今普遍对鱼的图腾崇拜,也与源自东南沿海的骆越相吻合。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语言文字·文化艺术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过去曾有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在同源自百越的诸民族中,唯独水族有古老文字遗存,这是很奇特的。“水书”字形奇异,造字方法多样,其中有的为象形字,有的仿汉字倒写或反写,故又称为“反书”,其内容类似甲骨文的卜辞,书写方法又停留在甲骨文和金文时代,显得古老而又神秘。“水书”单字只有数百字,不足以运用于复杂的文化交流,仅用于信仰习俗中记载吉凶祸福,祈福退鬼和时日、方位等,除巫师外,一般人并不认识,日常通用的反而是汉字。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服饰装束

水族的服装多用青和蓝两色,男子穿大襟长衫,青布包头。女性穿蓝色大襟无领长衣,青布长裤,衣裤周边有花纹,系青色绿花围腰,节日时也装裙子;发型是特长发斜缩头上,包头巾,节庆时佩戴银饰。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居住环境

水族多依山傍水而居,住房有干栏式木楼和平房两种,干栏式木楼一般为3层,最下层关养家禽牲畜;中层是居住层,主要分为堂屋——家人活动的中心,以及周围的各间组成,次间是家里主要成员的住房,并在某个次间内设火塘;最上层一般为贮藏什物的地方,但是如果家庭成员较多,也会在最上层设未婚儿女的卧房。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生活风俗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其聚居地大多降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因此盛产水稻、小麦等各种农作物和蔬果。热情好客是水族人民的一大特点,村寨中只要有一家有客人来访,其他各家都要轮流设见面席款待。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谈婚论嫁的风俗比较严谨。婚礼时新郎不迎亲,由几位未婚男女代迎,新娘撑着伞步行到夫家。结婚初期流行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回娘家住半年后才长住夫家。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节庆活动

端节

实际上就是水族的年节,也是悼念在水族迁徙过程中亡故的先民的节日,称为“过端”或“借端”(“借”是水语“吃”的意思)。日期各地不一,一般是在水历十二月至翌年的二月之间的亥日过节,并有各寨分期分批过端的习惯,因此一个地区可以连续多个亥日都有村寨过节。过端时,家家户户都要欢聚吃团圆饭,席上一定要有鱼,所谓“无鱼不成年”,显示出水族人对祖先和南方祖居地的怀念之情。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祭祖是“过端”最重要的活动,祭品忌荤食,唯独不禁鱼。祭祖用的鱼是以韭菜塞满鱼腹炖或蒸成的“鱼包韭菜”,相传是因祖先远迁来黔南时,送行的人送给他们充饥的是用9种青菜煮的鱼。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端节清晨,敲起神圣的铜鼓,大家聚集在铜鼓周围互祝人寿年丰,然后随着铜鼓挨家挨户去贺新年,吃年酒。吃过年酒后,人们成群结队往端坡参加赛马大会,是节日活动的高潮。水族的赛马形式独特,叫做“挤马”,骑手策马在山谷互相冲撞,挤出山谷冲上坡顶,先到者为胜。同时还有男女青年的歌舞娱乐活动。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卯节

有些地方的水族过年不叫“借端”,而叫“借卯”,也就是过卯节要痛痛快快吃喝的意思。卯节的形式大致与端节相同,只是流行地区不同和所选的日子是卯日而非亥日。不过,过卯节的地区把这节日过得更浪漫一些。平时,水族人对男女青年的来往规管较严,而在卯节这一天,大家可以纵情狂欢,自由交往。节日延伸成了男女青年在卯坡歌舞娱乐、谈情说爱的“情人节”。

水族的奇特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