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策落實到位 多點發力“兩穩”

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廣交會網上舉辦等系列舉措,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努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大流行加速傳播,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投資帶來巨大沖擊。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做好“六穩”工作部署,堅持擴大開放,採取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舉措,努力減輕我國經濟特別是就業受到的影響。這已經是近半個月來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三次對有關外貿外資工作作出部署。

外部環境不容樂觀

近期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對全球經濟和貿易投資的影響不斷顯現,各國紛紛採取更加嚴厲的防疫措施,疫情本身及貿易投資下滑已成為全球性挑戰。

針對外部經濟環境,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美國、歐洲等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進入抗疫緊急狀態,經濟或將陷入衰退,國際需求出現波動;全球供應鏈合作體系遭遇重大挑戰,協作效率受到很大影響,不僅歐美等最終產品消費市場受阻,一些中間品及能源、原材料的進口也受到影響;國際旅行限制和嚴格的防疫措施的採取對航空、旅遊以及商業零售等服務行業造成嚴重衝擊,商務人員往來受限對貿易投資的開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近日,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貿易預期,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嚴重下滑,全球貿易增長將受到很大沖擊,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受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此前表示,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損失,預計全球經濟2020年將陷入衰退,2021年有望復甦。2020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負增長,衰退程度至少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相當,甚至更加嚴重。

國際金融協會最近發佈的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1.5%,其中發達經濟體將萎縮3.3%,新興經濟體將僅增長1.1%。報告認為,至少有兩個不確定因素將影響未來世界經濟:一是許多國家為抑制疫情擴散而暫停部分經濟活動的情況會持續多長時間;二是與疫情有關的限制措施解除後,消費和投資活動會否快速反彈。

重點突出深挖潛力

面對外部環境可能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中國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則將重點放在跨境電子、加工貿易、外貿展會等方面。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外貿發展新亮點。今年前2個月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174億元,同比增長36.7%。有分析認為,疫情防控期間跨境線下消費難以滿足,線上消費需求得以釋放,進口跨境電商或將迎來較高速發展。

加工貿易佔我國外貿1/4,其不僅對外貿進出口具有重要意義,還對帶動就業等有著重要作用。以廣交會為代表的外貿展會則對眾多外貿企業開拓市場、接觸客戶、獲得訂單至關重要。國家對支持加工貿易和外貿展會發展作出部署,無疑是給穩定今年外貿形勢注入一針強心劑。

同時,外資企業在中國進出口中佔有重要地位,外資企業曾長期處於外貿第一主體的地位,因此穩外貿與穩外資密切相關。

張建平建議,在落實好相關政策的同時,要堅定加快自貿試驗區經驗的複製和推廣,特別是自貿試驗區經驗在全國的複製推廣,使貿易投資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為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更好條件,在全球市場不太有利的情況下獲得更強競爭力;加強利用跨境電商,加快線上線下協作,提升新業態新模式優勢。

在穩外資方面,需要加快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落實新的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條例,地方也要加快出臺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

此外,要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外貿市場多元化,深挖“一帶一路”市場,彌補傳統市場損失。更好地利用自貿協定,利用已經建立的機制性合作路徑挖掘潛在價值,幫助企業更好拓展市場和增強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