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思考之二

投資為了什麼?


投資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用閒錢來投資”是一種投資理念,這理念是有道理的,因為這能避免我們被迫進行擇時,如在某個時間點需要把投資兌換成現金,就意味著你哪怕在市場很差的時候也不得不退出,這樣投資回報就會受到影響。

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又都希望用投資帶來的收益支付一些日常支出,甚至所有的支出,如拿一部分錢來旅遊?或用投資的收益給退休後的自己來養老、小孩的教育基金等?

哪我們之前分析的”永久組合“、”長久投資組合"策略就沒哪麼適用了,哪我們該怎麼做呢?

斯文森組合


一個投資組合,希望它的收益能支撐我們日常一部分的開支,對我們的投資提出了要求

  1. 收益不能太低,在去掉我們花掉的部分和通脹的部分之後,才能保證本金依然不減少,甚至增加,投資才可以持續下去。
  2. 投資期限很長,一定的波幅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太大的波動,因為虧損太大,就難以拿出資金支持日常花銷

因此當我們有一些資金的積累之後,我們可以複製學習一些新的投資策略組合,來達到我們的目標。

我們要複製的投資組合,就是“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掌門人大衛.斯文森的投資策略。

斯文森掌管的耶魯基金,從1985年~2017年,30多年的時間,從最初的13億美金做到了280多億美元,平均年回報達到了12%左右。

現分析斯文森的投資策略,發現兩個主要的秘密

要想保持長期的高回報,投資組合一定要偏重於股權,也就是股票,但這帶來一個問題波動率比較大,哪有沒有一些股權品類,是相對比較穩定,不太隨著市場上上下下波動劇列的呢?

斯文森找到這麼一個品類,就是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就是常說的VC、PE和對沖基金。

因為這些風投、私募將資金投資到互聯網項目,如這些風險機構將資金投資於美團、拼多多、今日頭條等,可以想像,資金的增長和整個市場每天股價上上下下的相關性是很小的,這些機構帶來的回報是絕對回報,不管市場的好環,穩穩的提供回報。

耶魯大學官網對基金在2019年大類資產配置的目標如下

投資組合思考之二

Asset Allocation

從圖中看出,我們普通的投資者沒法複製這個方法,因為VC、PE、對沖基金這樣的機構,一般是不對普通投資者開放的,但是 斯文森在他的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化版的耶魯投資法,三個核心的原則和建議

  1. 一個投資組合裡應該有6種不完全相同的資產,但總體來說應該以股票為主,因為從長期來看,股票永遠是回報最高的選擇。
  2. 應該按照自己設定的時間頻率來給組合進行再平衡,一般來說一年一次就可以。
  3. 市場很難戰勝,所以相對個股,投資哪些低成本的指數基金是很好的選擇。

推薦的資產配置方法

美國大盤股:20%

其它發達國家股:20%

新興市場國家股:10%

三十年期國債:15%

通脹保護債券:15%

房地產信託基金:20%

可以看出,這個組合更編重股票一點,整理體達到了50%。

從1973~2013年這個區間,斯文森組合的關鍵指標上:

年化回報:10.16%

最大回撤:41.6%

波動率:10.68%

夏普比率:0.46%

這個表現和預期還是一致的,當然也可以根椐自己的偏好把裡面的產品成份進行替換。

總結

從永久組合、全天候組合,再到斯文森組合,收益越來越大,當然回撤也是變大,涉及的資產品類複雜程度也增高,但無論哪種組合,沒有絕對的好環,完全可以根椐自己的偏好進行調整,來適應自己的要求。

比如,可完全不在乎風險的回撤,也可採有巴菲特的配置法,90%的美國標普,10%的現金,幾乎全是股票。

個人投資建議

美國標普500指數:20%

美國科技股:20%

中國滬深300:30%

中國科技醫藥股:10%

銀行理財產品短期或現金:20%

因子投資法


如果你還不滿足於之前的三種投資組合的長期收益,想在不顯著提高波動的前提下獲取多一些收益,現在來講另一種現在國際上相當流行的投資策略“因子投資法”。

“因子投資法",需要多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學習,主動的選擇肯定不免要經歷一些預料不到的挫敗,當然對風險的承擔能力也需要更強一些。

因子投資是什麼?

因子,就是用來解釋投資標的漲跌和表現的各種原因的歸納,

因子投資就是利用因子找到更好的投資產品的方法。

如我們都知道大盤股、小盤股的概念,簡單說,公司市值規模大的叫大盤股、規模小的中小盤股。

歷史的數據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整體,小盤股的長期收益通常比大盤股更高,過程中波動更高,如果你能承受較大波動的話,長期看可能獲得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

其中"規模"這個東西就成了一個解釋投資標的表現的"因子"。

實際上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尤金.法瑪"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三因子模型。

市場因子、價值因子、規模因子

第一部分回報是市場的整體回報,是每隻股票都會隨市場的波動帶來的回報

第二部分回報是規模,比如小的公司的長期回報比大公司的更好

每三部分回報是價值,比較便宜的股票,長期收益比貴的股票好

法瑪的這三個因子只能解釋股市的一部分表現,而不是所有。

從1928~2007年整體股市和法瑪的因子風險回報比較,如下

LG(大盤成長股),整體回報為一年9%左右,波動18~20%

SG(小盤成長股),整體回報為一年9%左右,波動28%~30%

SP(美國標普500),整體回報為一年 10%左右,波動18%~20%

LV(大盤價值股),整體回報為一年11%左右,波動26%左右

SC(小盤股),整體回報為一年12%左右,波動26%~28%

SV(小盤價值股),整體回報為一年14%左右,波動28%~30%

比起平均水平來看,規模因子、價值因子長期來看有1%~2%的超額收益,而在80年的時間長度裡,即合1%的差距,也意味著每投資1美元,會變成2000美元還是4000美元之差。

現在業界公認的最有效的因子,總結下來主要如下

1、規模因子

認為小盤股長期比大盤股回報要高一些

2、價值因子

認為價格便宜的股票長期要比貴的股票收益高一些

3、低波動因子

認為總體波動程度比較上的股票,長期比波動大的回報要高一些

4、紅利因子

認為高分紅的股票長期會比較好一些

5、質量因子

認為質地比較好的公司的股票,長期回報會更好

6、動量因子

認為過去一段時間股價比較好的公司的股票,長期回報會更好

紅利、質量、動量、價值又如何衡量,這都可以去深研學習。

其實非常簡單,如安碩、先鋒等基金公司,旗下都有費率很低的因子投資指數基金,以下是最大的一些,供參考

投資組合思考之二

國際主流因子投資基金列表

另外因子投資對A股也是同樣有效的。

如國內各大基金公司推出的紅利基金、價值基金、低波動基金等相關的產品。

有效的因子這麼多,我們選擇哪個呢?

"因子"也有波動性和週期性,如果正好選擇了一類表現較差的因子,還不如直接投資最普通的指數基金呢。

哪我們該怎麼辦?就是在投資組合股票的部分裡持有3~4種因子,基本能清除持有單一因子的風險。

最後再來強調下投資原則

多元分散、被動選擇、降低成品、保持恆心、不懂不投。

個人投資組合


前提

如果資金確定能鎖定5~10年以上,能忍受巨大回撤。

組合

1、純長期股票指數基金定投

2、貨幣基金為股市負相關提供保護,也可以利用其流動性在指數嚴重低估時轉換為加量買入的籌碼

3、再定期平衡

4、指數基金的各類數據透明,方便收集整理,用於回測檢驗從而不斷提高水平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