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駐外使臣對清朝軍事的巨大影響

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對外的大門被打開,清朝也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驚醒,被迫與國際接壤、與外國交流,所以就衍生出了駐外使臣這一職務。晚清的駐外使臣主要就是派駐國外,處理相關交涉事物的外交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議和時期,英法等國就勸清政府派駐駐外使臣,在簽訂《天津條約》的時候,清政府與外國才初步確定了互派駐外大使,但是直到《北京條約》簽訂之後,外國派遣駐華大使才成為現實,當時的清政府由於太久時間“鎖國”,外交的人才與禮節都相當缺少,所以當時並沒有派遣駐外大使。

晚清駐外使臣對清朝軍事的巨大影響

直到1875年,“馬嘉理案”的發生,英國要求清政府派遣使臣前來謝罪道歉,清政府在此之時,於當年的7月任命郭嵩燾為首任常駐英國大使,在之後的時間裡,直到1911年清朝的覆滅,清政府共派遣駐外公使幾十人次。在這晚清最為憂患的時期裡,他們成為了清朝與世界交流的橋樑,尤其是在晚清軍事的發展上,他們從開始的旁觀者到後來的最重要的參與者,對晚清的軍事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駐外使臣對軍備的採購

駐外使臣對於軍備的採購是通過與外國的多次交涉購買外國先進的軍艦與威力強大的親愛槍炮火藥上。如北洋水師的主力鐵甲艦定遠艦與鎮遠艦,就是駐外公使李鳳苞與徐建寅向德國人於1880年和1881年交涉購買的。並且兩人還在1883年,共同向德國人購買巡洋艦濟遠艦。

晚清駐外使臣對清朝軍事的巨大影響

鎮遠艦

兩年之後,曾紀澤與許景澄又分別向英國人、德國人購買了致遠艦、經遠艦、來遠艦和靖遠艦。在1880年到1882年之間,李鳳苞與徐建寅多次向德國購買魚雷艇等武器,包括乾一、乾二等多達十一架。這些人中尤其以許景澄思想最為開放,在1884年到1890年之間,他曾兩度出任駐德公使,他對於德國的克虜伯槍炮相當感興趣,在他的建議下,北洋水師共購買大炮700餘尊,使得北洋水師的武裝力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當清廷購買了大量的軍艦、火炮後,武裝實力卻有飛躍式的增長,但是清政府的軍事人才對於這些新式武器並不懂得如何操作,對於新式的軍隊,軍官們也不知道如何進行操練,於是對於軍事方面的知識有著相當大的需求。

晚清駐外使臣對清朝軍事的巨大影響

作為駐外公使,工作在國際前沿上,由於工作之便,因此可以接觸到西方先進的軍事書籍,駐外使臣們便在工作之餘翻譯和編寫軍事書籍。如李鳳苞就曾大量編著、翻譯軍事方面的書籍:《陸戰新義》《海戰新義》《雷霆圖說》《鐵甲船程式》等,尤其是其翻譯的《克虜伯炮操法》《克虜伯炮準心法》等先進武器的操作方法,對晚晴官兵操作這些新式武器提供了依據。

徐建寅也曾翻譯外國的軍事著作,如他和傅蘭雅共同翻譯的《水師操練》,就給北洋水師的訓練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其他還有馬建忠的《法國海軍職要》,許景澄的《德國陸軍紀略》等。李鴻章就曾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表現了對翻譯軍事相關書籍的認同:

“俾將弁人等於外洋兵法用器一律通曉,以昭慎密而利軍行。”

晚清駐外使臣對清朝軍事的巨大影響

對於軍事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駐外使臣招募的外國軍事技術人才,為晚晴發展自己的軍事人才,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在北洋海軍中影響較為大的為北洋海軍總查琅威理,此人在軍事上頗具才華,14歲就考入英國皇家海軍學校,從16歲開始就一直在海軍工作,可以說是在海上成長的。

晚清駐外使臣對清朝軍事的巨大影響

琅威理

在1879年的時候,駐英公使曾紀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且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位海軍人才挖到了北洋水師;還有德國軍官萬里城,在1884年的時候由李鳳苞秘密聘請來華;許景澄在中法戰爭之後,在購買艦艇之際,順便僱傭了400多水手為教練。他們對於槍炮技術相當熟練,所以大多來華擔任的都是教官,為清朝政府的軍隊培養軍事技術人才。

又或者這些駐外公使本身就是軍事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國際社會上為國家交涉,爭取利益是一,順帶著考察就把技術給學了回來。駐德使館的二等參贊徐建寅就曾在外國任職時考察過彈藥廠,回國之後,利用自己在外學習的知識與見聞潛心研究,最終發明出慄藥火藥和無煙火藥;劉麒祥曾在曾紀澤手下任法使館參贊,多次跟隨曾紀澤出使考察,在回國後仿製了英國的新式後膛快炮。

晚清駐外使臣對清朝軍事的巨大影響

曾紀澤

一個國家的安定與繁榮,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力量,晚清時期,清朝軍事力量相當薄弱。這些駐外使臣,由於身處在軍事力量更為強大的歐洲諸國,極盡所能,為清政府的軍事發展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或是購買先進武器,或是翻譯軍事著作,又或是培養新式軍隊的人才,從各方面公使們都想盡一切辦法,增強清政府的軍事力量。雖然駐外使臣對晚晴軍事的影響力很大,但是限於時局,這些方法並沒有從根本上提升清政府的軍事發展。

參考:《清季兵工業的興起》《李鴻章全集》《晚晴使西中的文化觀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