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 悟“人間事”—— 莫譏人非,莫揚人惡


讀《道德經》 悟“人間事”—— 莫譏人非,莫揚人惡

(善言莫若不言)

老子告誡孔子,聰明者,多死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者,多惹禍於“好揚人之惡也”。正所謂禍從口出,言多必失。

李重潤和武延基本都是將來皇帝的接班人,卻因發了幾句牢騷,便被武則天賜死;劉文靜出生入死,勞苦功高,卻因酒後罵了裴寂,而被李淵所殺;李顯怒而失言,得罪了武則天,一道懿旨,便被廢掉,流放嶺南,四子被誅;劉禹錫本官運亨通,卻因賦詩洩怨,兩度被貶,鬱郁終生;汲黯率直,言漢武帝“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武帝不歡,終生不用之;楊修聰明絕頂,卻常點破曹操之心思意圖,終因多言被曹操所殺;孔融早慧極聰,能言善辯,多次非議譏諷曹操,終被滿門抄斬;袁崇煥為人耿直,但自負輕狂,屢屢得罪上司,終被凌遲處死。

孔子曰: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菜根譚》亦曰: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故莫譏人非,莫揚人惡,才是避禍保身之道。

喜怒不露,怨恨不顯,方為高人。君不見,神不語人皆敬之,佛不言人皆拜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