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口遲,就是自閉嗎?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2歲半了,同齡的孩子已經可以背古詩了,可是他們家的孩子連爸爸媽媽都懶得開口。

每次聊天說到孩子的時候,她媽媽都一臉苦悶,甚至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說孩子的發育沒有任何問題,可孩子就是不說話。

送去早教中心,孩子也不和老師或者小朋友溝通,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朋友現在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說我們家孩子是不是自閉了,我要不要帶她去好好檢查一下?”

後來我們才只知道,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平時孩子都是奶奶在帶,而奶奶也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時候就是吃和睡,再大一點就是看動畫片,常常電視前一坐就是一天,帶到外面去玩也是自己玩,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面臨著孩子“貴人語遲”的情況,而且隨著“自閉症”等名詞的普及,家長開始把孩子的不願意開口歸咎到自閉上,認為是孩子生了病,然後就開始帶孩子去四處求醫,開始治病。


首先來說,不能排斥和恐懼“自閉”這個詞,這個肯定是要早發現早治療的,但是不能孩子一說話晚,就開始把孩子定義為自閉,這樣你看待孩子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孩子自己也會感覺的到。

孩子開口遲,就是自閉嗎?

其次一定要找到孩子會變成這樣的原因,總結來看,大部分孩子開口晚的家庭中,都存在著以下幾種原因:

1、長期缺乏語言的溝通交流。

2、與老人長期相處,與外界溝通少。

3、長期看動畫片。

4、老人溺愛。

5、爸媽在成長過程中參與過少。


關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減少互相埋怨

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很多家長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互相埋怨,也會埋怨自己做的不好,所以會這樣。

但是仔細想想,埋怨在這種情況下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嗎?不能,埋怨從根本上來說,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能影響夫妻感情,製造緊張的情緒,甚至會讓孩子感受到緊張的情緒,更加不願意開口。

第二:增加孩子的說話機會

很多開口晚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存在這樣的狀況,就是“做在說前”,也就是孩子不說渴,水已經準備好了,孩子不說餓,飯已經到嘴邊了等等。

那麼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表達,要什麼,想做什麼,千萬不要孩子一指就做,而是讓孩子先表達出來,你們再做,如果孩子不會表達,就引導孩子去說,但是不要過度強迫,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不願開口。

第三,增加語言輸入量

孩子語言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其實就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來自外界的語言輸入是孩子語言素材庫建立的基石,而孩子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接受到的語言輸入太少,就無法對孩子的語言神經系統產生足夠的刺激,也就無法正常的建立起應有的語言系統。

很多家長表示,動畫片和兒歌孩子都喜歡看,也是語言類,但實際上來自動畫片和兒歌的語言輸入是無法幫助孩子建立並完善語言系統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多說,包括在做什麼,看見了什麼,這個故事怎麼講,我們今天去幹什麼等等。孩子的語言素材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更好的開口說話。

第四,建立孩子的規矩觀

孩子長期一個人獨處慣了所形成的的後果,就是一個自我思維嚴重的情況,那麼在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過程中,會出現我行我素的行為,即便上了幼兒園也會出現適應不了規矩,無法融入集體的情況。

所以家長應該提早給孩子立規矩,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原則問題上,即便孩子出現哭鬧的情況,也不應該妥協。

第五,帶孩子接觸外界環境

孩子長期自己玩的情況下,會對外界產生排斥的情緒,慢慢的就不願意再去和外界溝通交流了,那麼家長就應該架好孩子和外界之間溝通的橋樑,多帶孩子去公共場合走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並且主動帶孩子融入到集體中,讓孩子降低對外界的牴觸。

第六,儘量戒掉電子產品

孩子長期看動畫片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那麼家長就應該多陪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手工,閱讀、遊戲等等,不要認為電子產品是解決育兒問題的工具,適當接觸可以學習,長期接觸只會讓孩子沉迷其中,並且拒絕其他東西。而且孩子長期看動畫片等,會減少思考的慾望,碎片化的內容攝入,會讓孩子耐心降低,產生暴躁的情緒。

所以當發現孩子不愛開口說話時,還是希望家長可以多調整一下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和生活狀態,不要把孩子的這種情況認為是生病,而是要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否則孩子就真的病了。

本文首發知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