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路在何方:補貼退坡、車企融資難、銷量差,用戶不買賬


特斯拉橫空出世的時候,大家都目瞪口呆,電驅動的汽車竟然可以賣得如此昂貴,動輒50萬以上,甚至超過上百萬。那時候筆者就就認為,這是有錢人的玩物,一般人還真買不起,買一輛車的錢,夠我們在二線城市買一套房的了。但是還是有許多有錢人購買,趨之若鶩。

人們都說特斯拉的橫空出世就好比是手機界的蘋果,汽車界的馬斯克就是當年的喬布斯,他們倆都是變革者,能力出眾,做出的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新能源汽車路在何方:補貼退坡、車企融資難、銷量差,用戶不買賬

馬斯克和喬布斯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大約是在2014年之後開始逐漸火起來的,尤其到了2017年,產銷量大增,是歷年發展最迅速的一年。量產大的,比如北汽、比亞迪、吉利和江淮,佔據著國內一般以上的產銷量。

今年可謂是眾多新能源造車勢力比較難熬的一年,量產的但是不產銷,比如蔚來、威馬和小鵬,遠遠沒有達到得到和付出成正比的態勢,還是持續虧損。蔚來的李斌被各家媒體“吊打”,稱是2019年最慘的人,因為股價斷崖式下跌,甚至被美帝的某家機構宣佈資金鍊已經斷裂,難有出頭之日。


新能源汽車路在何方:補貼退坡、車企融資難、銷量差,用戶不買賬

蔚來汽車李斌


再者就是其他的造車新勢力,比如威馬、小鵬的融資,也是差強人意,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也高估了自己企業的實力,造車界的投資人不再是人傻強多,大家對投資都開始謹言慎行起來,畢竟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樂視的賈躍亭就不懂這個道理,車都還沒量產,就已經資金鍊斷裂,去美國逃避風頭去了。

現在大家似乎都在做高端車,低端車似乎都不想玩了。造出的車動輒售價10萬以上,造出來的車要麼賣給網約車公司,要麼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推動下,賣給出租車公司,但是個人真正主動意願去買的,比例還是少得可憐,這就是目前造車新勢力面對的問題,消費者還是對新能源汽車持觀望的態度。

那低端車呢?前幾年,許多續航200公里以內的車型拿到了不少國家補貼和地補,真是產一輛車便賺一輛車的錢,許多車企也是賺了一些錢。但是後來要求提高了,對續航、電池密度、能耗比的要求提高了,發現低端車做不下去了。所以許多車企還是加碼有補貼的車,沒有補貼的低端車被棄在一邊不玩了。

對於許多人來說,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很少,續航300公里,售價5萬左右,這還是能接受的。但是迫於生產材料及配件的價格,大家都做不出這樣的車出來。此外還有電池技術以及電動汽車整體性能的不確定性,大家還是持觀望的態度。

這就導致了現在眾多新能源車企的一個問題:普通消費者認為車企造出來的車不值這個錢,車企又抱怨車市行情差,補貼退坡,大環境不好,自己的日子舉步維艱。

有的企業打腫臉充胖子,自己生產的車賣不出去,就把車賣到自己的二級公司,然後通過二級公司的運作,或做出行,或轉賣,數據上很好看,實際上還在持續虧損。許多城市的城郊或山頭驚現電動汽車大停車場,在那裡曬鐵,也就不足為怪了。


新能源汽車路在何方:補貼退坡、車企融資難、銷量差,用戶不買賬

電動汽車停車場


補貼退坡、車企融資難、銷量差,用戶不買賬,新能源汽車路在何方?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