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宋代都市的繁荣

宋代都市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城市居民的增多使城市中的通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两宋时期,大部分时间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这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文艺活动。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瓦舍”“勾栏”。瓦舍是城市中汇集各种民间艺术演出的群众性娱乐场所,也叫“瓦子”、“瓦市”

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宋代都市

瓦舍里设置的演出篷或演出合称为“勾栏”,规模较大的瓦舍中有十几座勾栏。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南桑家瓦子共有50多座大小不一的勾栏,各种民间艺术的演出丰富多彩。《梦梁录》记载南宋杭州城也有十几处瓦舍。瓦舍勾栏的出现不但丰富了市民的娱乐生活,而且对宋代民间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瓦舍中表演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说话、杂剧、傀僵戏、杂技等。其中最流行的是说话,这种表演形式唐代已经出现,到宋代逐渐丰富起来。

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当时已经出现了在勾栏里专门演说一个主题的艺人,其中以小说和讲史最受欢迎。小说根据内容可以分为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类型;讲史则是评说前代的各种历史故事,此外还有的专门说本朝战争和佛教故事的。说话有着固定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话、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说话人讲故事时使用的底本称为“话本”,经过文人的加工整理之后成为宋代流行的文学形式。话本所表现的内容以爱情和婚恋为多,也有揭露官场的昏庸和腐败的,还有一些讲侠义故事,此外还有一些庸俗趣味的。这些话本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对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莺莺六么》

宋代的杂剧也很兴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受欢迎。杂剧包含歌舞、音乐、调笑和杂技等多种因素,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剧”。杂剧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和杂扮。艳段是在正杂剧之前表演的一小段寻常熟事,用来招徕观众、吸引观众注意力,内容与正杂剧没有关联。正杂剧通常分为两段,是主要的演出内容。最后加一段杂扮,主要是调笑逗乐的内容。杂剧所使用的音乐最初为经过选编的唐代大曲,后来逐渐采用民间曲调,开始向戏曲音乐转变。宋代杂剧有的以对白为主,例如《当拾钱》《三十六计》等;也有以歌舞为主的,例如《莺莺六么》《四季夹竹桃》等。

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杂剧表演

宋室南迁之后,南戏也逐渐兴旺起来。浙闽地区由于未受战争侵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生活的渴求使原本流行于村坊间的小戏涌入城市。南戏起源于民间歌舞小调,并吸收了杂剧中插科打译的表演形式,形成了新巧鲜活的艺术风格。南戏融合了多重表演方法,并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特点,唱念做打、叙事抒情均融为一体,大大丰富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南戏在城市的瓦舍勾栏中不断发展成熟,其角色行当发展为七种,分别为生、旦、净、末、丑、外、贴,在表演中以生、旦为主。

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西厢记

南戏的演出形式和艺术风格对后世戏剧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与南戏相对应,宋代北方流行诸宫调,是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串联在一起演唱。诸宫调曲调丰富,而且篇幅较为长大,便于表现情节曲折复杂的故事。当时已经出现《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诸宫调对后期元杂剧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的舞蹈也十分繁盛,不论是宫廷舞蹈还是民间舞蹈都很兴旺。

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北宋的宫廷舞蹈在继承唐代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舞蹈队分为男队和女队,主要在宫廷举行典礼或宴会时演出。宫廷舞蹈演出之前通常还要加上一些歌功颂德的唱段。带有明显的礼教意味。瓦舍中的民间舞蹈则更加丰富热闹,民间舞蹈不像宫廷舞蹈那样纯粹,而是与杂剧、戏曲、武术等其他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当时流行的舞蹈有豪放矫健的《舞剑》,少数民族地区传来的《舞善乐》,表演打斗的《舞蛮牌》等。

中国文化艺术,宋代繁荣尚俗的艺事,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民间舞蹈主要在社火时演出,元宵节期间尤盛。节庆期间,人声鼎沸,各种舞蹈演出争奇斗艳,热闹非凡。此外,瓦舍中还有杂技表演,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班子和演员。例如南宋时卢迎春、姚润的班子擅长愧儡,施半仙擅长魔术,金时好擅长水傀儡,还有吞剑的张九哥、表演球技的苏十等。元宵佳节通常也是杂技艺人的盛会,据《武林旧事》记载表演的种类有几十种之多,可见当时杂技表演的盛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