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美好的東西或事物,從不曾被人輕易地忘記!
董卿第9期《故事裡的中國》節目,裡面講述了時隔30年的電視劇《渴望》。一經提起,就將人們的記憶拉至,一個物質還相對匱乏的九十年代初期。
電視劇《渴望》講述了劉慧芳的妹妹小燕,在與幾個同學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個女嬰。
未結婚的劉慧芳看著嬰兒可憐,收養了孩子,並取名劉小芳。
對於愛情,面對車間主任宋大成和大學生王滬生的追求,劉慧芳選擇了王滬生。
可以說,《渴望》從頭至尾,劉慧芳都面臨著愛情、親情、友情的不斷選擇。
但無論面對怎樣的處境,劉慧芳都選擇了善良。
如今,傾聽董卿《故事裡的中國》,不僅被激活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時代回憶,還知曉了《渴望》熒屏背後,在生活裡上演的真、善、美的故事……
01
導演魯曉威:講述幕後拍攝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們的娛樂生活比不得現在豐富。電視裡播放的,大多是國外的長劇,像日本的《血疑》、《阿信》等,深受我國老百姓的喜愛。
作為北京電視製作中心的工作者,他們也想拍一部,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兒子等,能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的劇。
於是,他們編輯部費費盡心思,動員了北京很多文學界的人士,商量這件事情。思來想去,由編輯部裡的李曉明,組成了這麼一個7萬字左右的故事。
一個大姑子的孩子丟了,讓善良的弟媳婦撿到了的故事。
當董卿問起拍攝費用時,導演魯曉威說,是本著處處省錢的原則。
沒有攝像機!用綜藝臺用舊了的!轉換臺是他們自己人工焊制了300多個點。要拿手天天使勁一拍,顏色才一致。
沒有攝影棚!一年2.8萬元租了個籃球棚,劇組人員自己動手搭建!
搭建和拆卸景棚,不分職員和演員,大家一起幹。幾乎都是第一天的景拆了,第二天的景才能開始。
想想給我們帶來藝術愉悅的背後,其實是很多個熱愛表演和電視工作者的奉獻!
這部劇,光有名有姓的演員28人,無名無姓的多達340人。
我們的老藝術家藍天野,彰顯德藝品質,當時才75元演一集。
全劇最後結束的一場戲,是李雪健和楊青的“一切從頭再來”,拍到最後時,已到凌晨兩點40分。
110萬元的經費,最後硬是節約13萬元,上交了。
如今聽著,就像是在輕鬆聊家常!可拿出任何一條,在當時,都是生生擺在面前的困難!
好在功夫沒有白費!
《渴望》電視劇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
連上海的垃圾車,都放著著歌曲——悠悠歲月…….
用魯曉威導演的話說:“主題並不高深,但是它體現了真、善、美!
真——真摯樸實!
善——惻隱之心!
美——甘於奉獻!
02
演員張凱麗、孫松:講述角色帶來不一樣的人生影響
演員張凱麗深有感觸地說:“慧芳是個好人!她覺得你有難事的時候,我就必須這樣做,不然的話,我心裡就過意不去。”
張凱麗扮演了劉慧芳。之所以能成就這樣一個角色,張凱麗說,是她的姥姥給了她一個“慧芳”。她的姥姥就是現實生活中一個特善良的老人。
所以,張凱麗對好人有著切身的體會,她說:
“為別人著想,就是最大的善良。人們對美好的渴望,一定是永遠存在的。”
所謂好人,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就是,他們是想以各種方式表達對你的愛。
有一次,張凱麗坐出租車。司機一看她是張凱麗,說他奶奶最喜歡劉慧芳了。如今已是臥病在床,都不記得什麼了,但就是一聽人說起《渴望》,提起慧芳,她就激動說:“那可是個好人”。
張凱麗一聽,趕緊給師傅說打電話給奶奶,她要給奶奶講話。
接過電話的奶奶一聽,疑惑地問:“你真的是凱麗嗎?真的是慧芳嗎?”
在得到肯定後,她說:“聽到你說話,就是嚥氣也值了。”
講到這兒,張凱麗兩眼泛紅,滿含淚水。
孫松外出的待遇,可就沒張凱麗這般幸運了!
一次坐火車,是那種老式火車臥鋪,距離捱得很近。
一位老奶奶認出是王滬生。“啪啪啪”連拍三下孫松的大腿:說:“你這滬生演得太不好了!慧芳都去賣血了,你怎麼不給慧芳錢呢?”
孫松一聽,只好說:“我也不知道慧芳缺錢啊?”聊了一會,借去衛生間的空,逃離了那節車廂。
不過,他滿足地笑著說:“畢竟你們愛劉慧芳的瞬間,還是會想起王滬生的”
看似笑話,卻真真體現了人們對“慧芳”善良的疼惜,對王滬生的埋怨。
但是,恰恰也證明了他們的演技爆棚!
楊青更是因《渴望》,收穫了大批喜愛她的觀眾。她表示,非常感謝《渴望》這部劇。有的觀眾自打看了她演的徐月娟,她的每一部戲都要看。從姑娘演到媳婦,從媳婦演到婆婆,直至現在演奶奶。
可笑的是,劇中被撿到,出現的第一個小芳,竟然是個男孩子,他也被節目組請到了現場。
歲月如歌!當年5、6個月大的嬰兒,現在已長成帥小夥。惹得慧芳媽媽親切地擁抱她的小芳——一個抱了幾個月,竟然不知道當年抱的小芳是個男娃娃。
只可惜,沒見到宋大成的扮演者李雪健老師。
03
觀眾楊守千:講述《渴望》給自己帶來的人生收穫
節目組真是有心,竟然找到了一位遼寧本溪,一位叫楊守千的寫信觀眾。
楊守千,當年25歲,是一位技術工人。看《渴望》時還未結婚,看了之後,說也想找個“慧芳”這樣的好媳婦。
電視劇播出後,他感慨萬千,竟給劇組洋洋灑灑地寫了封20多頁的信。
信中一開頭就問:“慧芳的病好了嗎?宋大成和徐月娟有孩子了嗎?
因不甘心命運這樣對待好人!根據自己的構思,又給《渴望》續寫了5集,附在回信了。
當下面的觀眾聽到他的續集故事後,都禁不住被逗笑了。
當然,楊守千隻是眾多觀眾來信中的其中一個。
當年北京郵政部門,負責信件的投遞股長說,經他們投遞給劇組的觀眾來信,有二三十萬封。魯曉威導演說,僅他收到的就有7、8萬封。
有一位女觀眾,是一家服裝廠的廠長。因母親喜歡劉慧芳,在母親生日時,就買了一塊灰底白色小花的面料,給母親做了一件“劉慧芳”式的上衣,母親一直很喜歡穿。
如今,母親已離開她多年。但那種溫馨的場面依然留在心中,揮之不去。
還有一位叫戴曉菊的女觀眾說:“自己也是被抱養的,十歲那年,養父養母先後去世。
自己一遇到困難,就想到了慧芳,想到父母對自己默默的付出,是慧芳激勵著自己走出困境。”
04
《渴望》帶給人們美好的嚮往
在重現經典的圍讀會上,演員閆妮扮演劉慧芳。
她說:“我很喜歡劉慧芳。其實我也是這樣一個人,不管怎樣選擇,我就說我一定要,傾聽我自己內心的聲音。我要做出一個我人生的選擇,哪怕這個事錯誤的。”
經典再現戲劇導演田沁鑫,則對渴望有著更深的感悟:
她說:“劉慧芳的底色是善良的,她的這種底色,更是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的底色。”
劉慧芳是一個善良的女性,是平凡中彰顯出的一種偉大。
作家周國平說:“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最高境界也是平凡”
的確,《渴望》它作為國內第一部室內長劇。沒有恢宏巨大的場景,甚至可以說,就是這屋走向那屋的日常生活,家長裡短。
但是,就是這種樸素、簡單的日常情感對話。觸動了人們最柔軟的心,激起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無限嚮往。
節目最後,董卿說:
一首歌,一段旋律;一部經典,一個時代。將近三十年過去了,可能容顏老去,可是永遠不老的,就是那份善良。它一定會,它必將會,永遠傳遞下去。
董卿總結得真好!
音樂響起,張凱麗登臺獻唱《渴望》主題曲《好人一生平安》,有過多少往事,彷彿就在昨天,有過多少朋友,彷彿就在身邊......
閱讀更多 二月春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