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國曹操真的是“漢賊”嗎?


解讀三國曹操真的是“漢賊”嗎?

我們讀歷史,卻只能通過書面記載單面得知歷史情況,其餘卻只能通過蛛絲馬跡去推測。曹操在後人看來為一代雄主,可在他那個時代,在他沒有徹底的鞏固自己的局面,在他敵對面,用一句話概括“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縱其一生看才能看的比較全面。

曹操自小便聰敏,博覽歷代兵書,酷愛武藝,而且好打抱不平,今天看到有人冤屈了,便仗義相助,而且還是個浪蕩不羈的放浪子,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曹操打下一個城都要找女人,留下了“好人妻”的惡名。

曹操當洛陽令時,甚為高興,這可是都城的官,曹操其實這時滿心的都是願意為朝廷辦事,感覺自己的滿腹經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那時洛陽大官權貴不遵守法紀,前幾任都不敢管,怕得罪人。曹操一看這個爛攤子,頓時上火,這些混球太不給我老曹面子了,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啊!於是該抓的抓,該殺的殺,一時間洛陽內那是談曹色變啊!最後得罪的人太多,被那個好玩好淫的皇帝給貶了職。

到了光和二年,曹操又當上了議郎,這次曹操依然是衷心為漢,雖然這時的大漢朝政很腐敗黑暗,但是曹操依然認為,只要我老曹出謀劃策,舉薦良策,朝廷還是會回覆大漢光榮的,只可惜願望太美好,現實太殘酷。當時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謀劃誅殺禍亂漢庭的宦官,不料洩密被害,曹操好打抱不平的毛病又犯了,上述給皇帝,說這兩個人為官正直遭受奸人所害,至使忠良不能在朝廷重用,希望皇帝懲處奸邪之輩,曹操那是說的相當懇切,但皇帝可不會聽,曹操沒辦法,經常進諫,皇帝就是不聽,曹操是很失望的,但還是抱有希望。直到黃巾起義爆發,曹操平叛有功,升為濟南相,做官做的很出色“政教天行,一郡清平”。這時候朝政已經極度黑暗,自皇帝開始到宦官,到一些大臣,已經開啟了賣官的生意,曹操一氣之下託病回了老家,做起了春夏讀書,秋冬戈獵的暫時隱居生活,這時候曹操也未曾想過造反朝廷的心思。

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東漢真正迎來了沒有黑暗只有更黑暗的時代,大將軍何進誅殺宦官反被殺害,並且何進引來董卓餓狼把持朝政,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曹操只得逃回老家,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匡扶漢室。曹操心願是好的,只可惜這次的天下英雄,實在是沒有英雄的氣魄,各懷鬼胎,最後甚至相互火拼,只得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此時此刻,曹操才真的察覺到,大漢已經完了,無可救藥了,即使有藥來救,也只能用一種辦法,但也只能治標不治本,那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元年,曹操迎奉漢獻帝。這時的曹操才感覺到有了皇帝,辦起事來那是真的順手啊!之後懲辦豪強,穩定局面,唯才是舉,尚禮重法,統一北方。如此大的成就,在他的敵人看來,他依然是漢賊。其部下也曾建議榮登大寶,但曹操仰望蒼天“若我真天命乎,願為周文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