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国曹操真的是“汉贼”吗?


解读三国曹操真的是“汉贼”吗?

我们读历史,却只能通过书面记载单面得知历史情况,其余却只能通过蛛丝马迹去推测。曹操在后人看来为一代雄主,可在他那个时代,在他没有彻底的巩固自己的局面,在他敌对面,用一句话概括“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纵其一生看才能看的比较全面。

曹操自小便聪敏,博览历代兵书,酷爱武艺,而且好打抱不平,今天看到有人冤屈了,便仗义相助,而且还是个浪荡不羁的放浪子,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曹操打下一个城都要找女人,留下了“好人妻”的恶名。

曹操当洛阳令时,甚为高兴,这可是都城的官,曹操其实这时满心的都是愿意为朝廷办事,感觉自己的满腹经纶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那时洛阳大官权贵不遵守法纪,前几任都不敢管,怕得罪人。曹操一看这个烂摊子,顿时上火,这些混球太不给我老曹面子了,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于是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一时间洛阳内那是谈曹色变啊!最后得罪的人太多,被那个好玩好淫的皇帝给贬了职。

到了光和二年,曹操又当上了议郎,这次曹操依然是衷心为汉,虽然这时的大汉朝政很腐败黑暗,但是曹操依然认为,只要我老曹出谋划策,举荐良策,朝廷还是会回复大汉光荣的,只可惜愿望太美好,现实太残酷。当时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谋划诛杀祸乱汉庭的宦官,不料泄密被害,曹操好打抱不平的毛病又犯了,上述给皇帝,说这两个人为官正直遭受奸人所害,至使忠良不能在朝廷重用,希望皇帝惩处奸邪之辈,曹操那是说的相当恳切,但皇帝可不会听,曹操没办法,经常进谏,皇帝就是不听,曹操是很失望的,但还是抱有希望。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曹操平叛有功,升为济南相,做官做的很出色“政教天行,一郡清平”。这时候朝政已经极度黑暗,自皇帝开始到宦官,到一些大臣,已经开启了卖官的生意,曹操一气之下托病回了老家,做起了春夏读书,秋冬戈猎的暂时隐居生活,这时候曹操也未曾想过造反朝廷的心思。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东汉真正迎来了没有黑暗只有更黑暗的时代,大将军何进诛杀宦官反被杀害,并且何进引来董卓饿狼把持朝政,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曹操只得逃回老家,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匡扶汉室。曹操心愿是好的,只可惜这次的天下英雄,实在是没有英雄的气魄,各怀鬼胎,最后甚至相互火拼,只得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此时此刻,曹操才真的察觉到,大汉已经完了,无可救药了,即使有药来救,也只能用一种办法,但也只能治标不治本,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元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这时的曹操才感觉到有了皇帝,办起事来那是真的顺手啊!之后惩办豪强,稳定局面,唯才是举,尚礼重法,统一北方。如此大的成就,在他的敌人看来,他依然是汉贼。其部下也曾建议荣登大宝,但曹操仰望苍天“若我真天命乎,愿为周文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