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中國的文人大多愛酒,無論是通達潦倒,還是喜怒哀樂,他們都能從飲酒中品出不一樣的人生趣味。

民國時期的文人王瑤,不僅愛喝酒,還喜歡抽菸。

他平時煙不離手,總是嘴含一個菸斗吞雲吐霧,一嘴的牙齒全部燻黑了。當時他得知自己的好友陳平原不會喝酒,感慨說:搞文學的人不會喝酒很可惜。

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一、煙不離手

作為著名文學史家、教育家,王瑤在學術上成就斐然,貢獻卓越,而私下的王瑤,卻是個十分有趣的人。

他出身於山西平遙的一個普通家庭,幼時學習刻苦,加上天資聰穎,後來考入南開中學學習,卻因負擔不起學費轉學。

即便如此,王瑤還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在校期間,因為學識淵博,思想前衛,他被稱為“小周揚”、“小胡風”,後來留在了清華任教。

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平日的王瑤,最愛抽菸,可以說是菸斗不離手。

他每次接待去拜訪請教的學生,都是一邊抽菸一邊指點學生,以至於學生都說,他們都是被菸斗燻出來的。

因為抽菸抽得太多,王瑤的一口牙齒是黃黑的,他還自我調侃說“齒轉黃黑”。

王瑤最經典形象,便是他手銜菸斗的照片。

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作為一名學者,王瑤獨立、自尊、執著,面對世事,有魯迅式清醒和坦然。

即使在某段特殊時期,他遭遇了許多不公的對待,甚至被安排去掃地。其它人覺得十分難堪,他卻泰然自若,不慌不忙地做事,毫無窘迫之感。

在王瑤弟子的眼裡,先生性格瀟灑,通透,頗具“魏晉風度”。在他去世後,弟子們獻輓聯:

“魏晉風度,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傳世豈無好文章。”

二、幽默風趣愛喝酒

平時的王瑤,說話幽默風趣又發人深省,被他的學生稱為“王瑤式”表達法。

有一次,王瑤跟錢理群聊天,曾語重心長對他說:“知識分子,首先要有知識;其次,他是分子。物理學告訴咱們,所謂分子,就是又獨立醒,能夠自由雲棟。如果分子不獨立,沒有自由,知識也會變質。”

因為王瑤讀書勤奮,年紀輕輕頭髮變白了。對此,他自我調侃道:“不該白的卻白了,不該黑的卻全黑了。”

有人不解,問:“啥地方不該黑卻全黑了?”

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於是王瑤故作苦悶的指著自己的牙齒,說:“你看,這裡不該黑卻全黑了,我這個人真是‘黑白顛倒’啊!”

原來,因為王瑤太愛抽菸,牙齒都燻黑了。

文人愛酒,王瑤也不例外。

早年他得知好友陳平原不會喝白酒,還十分惋惜的感慨:“搞文學而不會喝酒,可惜,可惜!”

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因為好喝酒,王瑤還專門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文人與酒》,文章專門研究了中國文人物流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在文章中,借杜甫的詩歌“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來表達對詩酒的看法,並且認為“酒中趣味正是任真地酣暢所得的‘真’境界,所得的歡樂”。

三、每天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王瑤的幽默,總是能在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同時,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有一次,有朋友問王瑤最近過得如何,王瑤回答說,自己“每天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朋友一聽,以為他最近過得不好,面露擔憂。

不料王瑤卻不慌不忙的說:“我平時非常喜歡飲水,每天要飲水十幾杯水,此謂之‘水’,同時我又喜歡抽菸,用的是大煙鬥,含在嘴裡,呼呼有聲,火光一閃一閃的,此謂之‘火’。如此一來豈不是‘水深火熱’了”。

朋友一聽,不僅放下了心裡的擔心,還被逗得開懷大笑。

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當時,74歲的王瑤,依然堅持研究工作,學生們很不放心。錢理群就去勸老師要注意身體,多休息。

不料王瑤卻十分堅定的說:“我現在老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垂死掙扎’;什麼事也不做,又是‘坐以待斃’,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垂死掙扎’!”

錢理群被說得啞口無言,無奈只得讓老師繼續工作。

煙不離手的民國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學不會喝酒,太可惜

表面上看,王瑤的“水深火熱”,只是一種幽默的自我調侃,殊不知,這其中又飽含了多少個人的、乃至於知識分子的心酸。

他用這樣幽默的語言,以玩笑的方式表達出來,正是因為他擁有看透一切之後再說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