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01 疫情,是人性的试金石

疫情,是人性的试金石。

尤其是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歪曲事实,煽动情绪,造成大家的惶恐与不安。

有听信谣言,怕家里的宠物传染疾病,就把小猫小狗扔下楼摔死的;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有听闻双黄连能治疗肺炎,大家就疯狂抢购相关物资,双黄莲蓉月饼都卖脱销的;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更令人无语的,就是在贵州风靡一时的“会说话的母猪”传闻:母猪告诉主人,想要躲开疫情,必须煮9个鸡蛋吃......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2003年的板蓝根,2020年的双黄连”,你是不是能嗅到一丝熟悉的味道?

这些智障新闻,不是安抚人心,而是在炮制罪恶,无下限地释放恐慌。

而在恐慌面前,人们就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给有心人士留下可乘之机。

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用批判性地思维去看待消息,分辨真假。

02 怎样才能在人云亦云前保持清醒?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海绵,别人只要说什么话,他都会一股脑的吸收;另一种人是过滤器,他知道哪些信息是垃圾,哪些是正确的信息,他能够区分的开来”。

而只有掌握了批判性地思维,才能成为拥有自带“过滤器”系统的独立思考者。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怎样才能在人云亦云前保持清醒,不被别人“带节奏”?也许这本《批判性思维工具》能帮到你。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这本书的合著者,分别是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前者是批判性思维基金会的创建者,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他理论被美国的《纽约时报》《教育周刊》等众多报刊所报道。

琳达·埃尔德,不仅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知名作家,也是教育心理学家,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人性,解读思维。

因为作者各自的学术背景,所以《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本书,虽然有着很高的知识含量,但是读起来没有教材那样厚重。作者鞭辟入里的分析,揭示了传统思维的弊端,同时告诉我们才能拥有最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让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和睿智。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03 思维水平的三个层次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最早源于古希腊,演化至今,它的定义可以概况为: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

从批判性思维出发,其实可以得出思维水平的三个层次:较差水平的思考、中等水平的思考、最佳水平的思考。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较差水平的思考:

我们一出生时,就处于我无意识地思考阶段:认为事情是非黑即白,自己的理念就是真理。

认同我的,就是好人;不认同我的,就是坏人。

习惯依靠直觉思考,自欺欺人。

中等水平的思考:

经过摸索,我们渐渐有了自我觉察,也开始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可以进行有选择地思考。

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需要格外注意:如果不能保持道德上的公正,就会陷入诡辩思维,仍旧会陷入自负的窠臼里。

最佳水平的思考:

如果跨越了前面阶段,可以进行清晰、公正思考的人,那么恭喜你,就是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啦。

不会因为自己的信仰、民族、宗教,就对其他族群的人,产生偏见和指责。一切思考,都是从“始终公正”的角度出发,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观正”的思考者。

在200年多前,访华回来英国使节,曾去探望已被囚禁的拿破仑,想听听他对中国的看法。

拿破仑当时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这只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英国人很不服气,认为他“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就说当时的中国是“泥足巨人,很软弱。”

但拿破仑坚持认为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只不过“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

不得不说,当时身陷囹圄的拿破仑,是具有思辨性思维的人,公允地评价一个尚处于混沌的国家,让人倾佩。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04 最高层次批判性思维的特质

具有最高层次批判性思维的人身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对“公正”的追求。掌握了公正的思维,可以从公允的角度出发,不因为个人私立歪曲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而失去公正的思维的人,就会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以“赢”为最终目的,成为诡辩者。比如《奇葩说》辩手邱晨,看似“三观极正”,还赢得一大群粉丝的拥戴。实际上满口谎言,为占中者摇旗呐喊,为私利放弃公正。

具有公正性的批判性思维,涵盖以下7个特质。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05 掘地蜂的“高等智慧”

在了解到最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后,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想要全部做到7个特质,也太难了吧?也不能在每次做判断前,都挨个比对这些特质啊?”

其实,想要成为最高层次的思辩者,并不用这么麻烦,而是打败自己“自私的基因”即可。

《穷查理宝典》里,查理·芒格讲了一个关于掘地蜂的故事,很能发人深思。

掘地蜂习惯在地上挖洞,放上储备粮,然后把在里面产卵。这样等小蜜蜂孵化出来,就可以自己吃粮食了。

科学家在观察掘地蜂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掘地蜂每次把食物拖到洞口时,它会把食物先留在洞口,然后进去检查下小蜜蜂是否安全,再把食物拖进去。

科学家惊呆了:掘地蜂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智慧,能做出如此的决策呢?

于是,科学家趁着掘地蜂在洞里时,悄悄把食物移远一点。可是当掘地蜂出来,再次找到食物时,不是直接把食物拖进洞里,而是重复之前的流程:把食物拖到洞口,停下来,进去检查小蜜蜂,再出来拖食物。

科学家重复了很多次这个试验,结果发现掘地蜂永远都在做一样的事。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经过研究,科学家明白了,不是掘地蜂具有高等的智慧思维,而是检查、确认的行为,已经刻在了它的基因里。在基因的驱动下,掘地蜂就如同傀儡一般,无数次地重复根本不必要的行为。

06 修炼批判性思维,最需警惕“非理性”

先别着急嘲笑掘地蜂的愚蠢,其实我们人类,也是基因的奴隶。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表面上是人在做决定,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是呆板复刻基因的指令,而并没有感觉任何不对。

为了保证人类的繁衍,我们会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为:目光短浅、锱铢必较、漠视他人,甚至发动战争。

想想希特勒为什么会成为风靡一时的领袖,就知道这种非理性的行为,有多么可怕了。

所以想成为具有公正性的最高层次思辩者,就要训练自己如何思考,应对自身的非理性。

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包含两个层面:人类的自我中心、人类的社会中心。

人类的自我中心:

“人类的自我中心,人类自然倾向于自我中心地、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万物”,所以我们最常使用的心理标准是:

因为我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

因为我们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

因为我想要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

因为我一直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

因为我相信它符合我的利益,所以它是真的。

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可以最终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不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

不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者,当别人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做事,就会特别生气,甚至陷入自怨自艾。

书中举了夫妻俩租影碟的例子。丈夫爱看动作片,妻子爱看爱情片,但是妻子经常妥协。因为丈夫总会说出很多理由:这部片子获奖啦、那部片子情节紧张啦...其实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想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只不过没有那么说罢了。

时间长了,妻子很不满意,于是决定不迁就他了。当丈夫察觉到这一点时,就会变得怨恨妻子,甚至在生活中故意找茬。时间长了,两个人都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执中,没有一方是胜者。

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者,则会更加隐蔽,会通过歪曲事实,高超的诡辩技巧,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很多有权力、有地位的人,都是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者。他们经常讲不道德的行为合理化:

“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虽然我们希望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实并不是这样。毕竟,我们只是按照既定一贯的方式在做事情。”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人类的社会中心主义,则比自我中心主义,更加隐秘。难以觉察。

我们生活在世上,无法自身的属性,比如性别、民族、国籍、信仰、宗教、国家等。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肉身属于自己,但是精神经常皈依于某个集体,并受集体的影响。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就曾经提出过“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通俗点说:

“就是一个社会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是大多数人不假思索就认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比如2003年的板蓝根、2020年的双黄连;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最大要求就是“听话”,都可以归结为集体无意识。

所以,批判性思维最关键的是,是克服自我中心、社会中心的弊端,学会提问,应对自身非理性。

所以,书中给了一个表格,方便我们进行自我反省: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写在最后:

中国小孩回到家里,家长通常问的是:今天你学了什么新知识?

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多学知识,但却忽略了一点:知识不等于能力。

只有一个人有高级的批判性思维模式,那么处理事情与做出决定时才能逻辑严谨,拥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疫情下,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带节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