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不實幹和不果斷,終究鑄成“方鴻漸”一類人的圍城

圖/網絡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錢鍾書《圍城》

《圍城》:不實幹和不果斷,終究鑄成“方鴻漸”一類人的圍城

錢鍾書

小時候讀《圍城》,並無太大感覺,只覺得主人公方鴻漸這個角色太討厭,不僅是個“loser”,還是個“渣男”;長大後再讀《圍城》,才在方鴻漸的經歷中讀出他命運的悲劇性,甚至還能從他的人生中看到我們大部分人的縮影。

方鴻漸的一生,用今天的話來講,屬於“高開低走”的一掛:他出身紳士家庭,家境優良,還取得了海外留學的機會,但不思進取,本科勉強畢業,海外留學的時光也被他荒廢,只混了個假文憑;回國求職時,靠著老丈人的幫助在銀行做著體面的工作,卻沒有珍惜機會,越混越差,最後在三流報社做資料室主任。

愛情呢,也不如人意。本來有機會和唐曉芙在一起,但因為軟弱,沒有及時解釋誤會,最終錯失摯愛,將就地娶了孫柔嘉,步入婚姻之城。

方鴻漸的經歷,讓我想起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本來握著一手好牌,但因志大才疏而打爛;本來有機會擁有愛情,但因不夠勇敢而遺憾終生。

所以很多人評價這本書“年少不懂方鴻漸,再讀已是書中人”。

《圍城》:不實幹和不果斷,終究鑄成“方鴻漸”一類人的圍城

《圍城》

為什麼方鴻漸會一步步陷入“圍城”目前還在圍城外的我們,又該如何保持警醒,以免重蹈覆轍?接下來,我們一一解析:

01

工作:空有志向,沒有實幹,只會從一個“坑”跳進另一個更深的“坑”

方鴻漸作為舊社會的高級知識分子,並非甘於平庸之輩:他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所以冒著風險偽造了博士學位的假文憑;回國後,一心想找個能夠施展抱負的工作,對“如籠中之鳥,一飲一啄,聽命與人”的銀行工作充滿蔑視,率性辭職。

志向遠大的方鴻漸不僅沒有步步青雲,事業反而直線下降。這是為什麼?歸根到底,是因為他空有志向,卻沒有腳踏實地提升實力,以匹配上自己的野心。

回顧方鴻漸的求學經歷,我們便能看出端倪:

方鴻漸在北平上大學期間,因為成績不夠學不了當地最受歡迎的土木工程專業,於是轉到社會學,但社會學的成績也差強人意,才轉到文學系勉強畢業;在留學期間,面對老丈人支援的大好機會,他“既不抄敦煌卷,又不訪《永樂大典》,也找不到太平天國的文獻……四年中倒換了三所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了幾門功課,興趣頗廣,但心得全無,除了誇誇其談外,一無所有”,最後不得已只好偽造文憑。

浮躁、不虛心不努力、不學無術空有嘴皮子,靠小聰明在考試面前矇混過關,方鴻漸求學期間的種種表現表明了他是個懶散、沒有行動力的人。這樣的人,在學校裡還能矇混過關,但出了社會,現實遲早會撕開他狐假虎威的面具。

回國後的方鴻漸由於沒有真文憑,找不到工作,在老丈人的幫忙下先做起了點金銀行職員,他不滿意,辭職;轉而在趙辛楣的幫助下踏上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當上了三閭大學的倫理學副教授,為什麼只是副教授呢?文中提到:

這姓方的青年人倒容易對付的。他是趙辛楣的來頭,辛楣最初不肯來,介紹了他,說他是留學德國的博士,真糊塗透頂!他自己開來的學歷,並沒有學位,只是個各國浪蕩的留學生,並且並非學政治的,聘他當教授太冤枉了!至多做副教授。

就算只是個副教授,方鴻漸也沒做多久,後來因為和校長有芥蒂被開除;最終不得已,再次在趙辛楣的推薦下,找了份報社資料室主任的差事兒,工資只有妻子孫柔嘉的一半。

有人說,命運對方鴻漸實在不公,讓他一生過得如此狼狽。但在我看來,這本質上是方鴻漸自取的。試想,假如當初他在讀大學時候好好學習,提高成績,優秀畢業;讀博士時珍惜機會,充實自我,考個真文憑;在銀行就職時候不與老丈人翻臉,虛心做事;在三閭大學當副教授時候提高專業技能,不給人留下把柄,他最後還會落得如此下場嗎?顯然不會。

《圍城》:不實幹和不果斷,終究鑄成“方鴻漸”一類人的圍城

方鴻漸

方鴻漸的求學和求職經歷讓我聯想起現實中大部分人:讀書時不努力,考試臨時抱佛腳,只求及格不求高分;畢業時躊躇滿志,一心想做大事,於是對手中的工作敷衍了事,上班“摸魚”,下了班也沒有自制力進行自我充電,白白浪費大好青春。等混了幾年的工作經驗,再跳槽時才發現自己“一無是處”,早被困在了職業之城

02

愛情:不果斷,沒有及時澄清誤會,導致錯失摯愛唐曉芙

除了職業道路坎坷,方鴻漸的愛情經歷亦是豐富多彩:前有與鮑小姐的調情,後有和蘇小姐的逢場作戲,再遇到真愛唐曉芙,最終為了躲避現實而和孫柔嘉結婚。

《圍城》裡有一句金句“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在我看來,這座婚姻之城,依然是方鴻漸一手為自己鑄造的。

《圍城》:不實幹和不果斷,終究鑄成“方鴻漸”一類人的圍城

《圍城》語錄

唐曉芙可謂是方鴻漸心中的“硃砂痣”。方鴻漸對唐曉芙一見傾心,唐曉芙對方鴻漸也頗有好感,兩人甚至像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般互相通信,這段感情經歷,對方鴻漸來說絕對是在之後人生念念不忘的。但他們卻沒有走到最後,是因為什麼?有人說是因為蘇小姐的挑撥離間,但我認為,蘇小姐的挑撥只是引子,因為蘇小姐就算沒說,他們真的在一起之後,等唐曉芙主動發現他在輪船上的醜事也有可能分道揚鑣。

本質上,我覺得是因為方鴻漸性格上的軟弱、不夠果斷造成的。方鴻漸和唐曉芙產生誤會時,他本來可以和唐曉芙解釋清楚,重歸於好。就像情侶吵架一樣,女生是習慣胡思亂想,又不主動吐露心事的一方,這時候往往需要男生厚臉皮一點,把矛盾解開。但方鴻漸猶豫不決,僅一分鐘,就把這個機會永遠錯過了:

女傭人來告訴道:“方先生怪得很,站在馬路那一面,雨裡淋著。”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鴻漸背馬路在斜對面人家的籬笆外站著,風裡的雨線像水鞭子正側橫斜地抽他漠無反應的身體。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鐘後他再不走,一定不顧笑話,叫用人請他回來。這一分鐘好長,她等不及了,正要吩咐女用人,鴻漸忽然回過臉來,狗抖毛似的抖擻身子,像把周圍的雨抖出去,開步走了。

從這段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方鴻漸原本是想和唐曉芙解釋清楚的,但不確定自己這樣做是否真的妥當,於是待了不夠一分鐘就乾脆走掉了,造成一生遺憾。當然,這種遺憾並非只出現在方鴻漸身上,現實中大部分人的愛情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因為一個小小的誤會,因為雙方都在等對方低頭,最終錯失最好的和好機會,各別一方。

周星馳在電影《大話西遊》裡有句經典臺詞:“曾經有份真摯的愛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道出的便是這份心酸和無奈。

《圍城》:不實幹和不果斷,終究鑄成“方鴻漸”一類人的圍城

方鴻漸和唐曉芙

錯失摯愛後的方鴻漸,迫於現實壓力娶了孫柔嘉。正印證了那句話“大部分人結婚只是湊合,根本沒有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像一座圍城緊緊困住了方鴻漸,生活留下一地雞毛,和無盡的悔意。

03

反思: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方鴻漸?

很多人讀了《圍城》之後會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方鴻漸,或者說不可避免地,終將成為方鴻漸。對此,我並不贊同。我承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方鴻漸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我並不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活成他的樣子

當我們對他悲劇色彩的命運進行分析後,不難看出方鴻漸之所以職場失意,是因為能力不足,沒有真才實幹;情場失意,是因為沒有堅守自我,遷就生活。由此,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改善自己類似的毛病:

①讀書時候,沉下心來好好讀書,培養專業知識和技能;

②畢業後,制定明確的職業規劃,有目的地根據用人單位要求提高自身技能;

③工作中,不眼高手低,把每件小事都做好,踏實努力;同時,不自恃清高,學會和同事打交道;

④成家前,勇敢追求自己所愛,並堅定地走在一起,不讓自己留遺憾;

⑤婚後,如若是將就的婚姻,與其後悔和埋怨,不如好好經營,並非所有的婚姻都是圍城,只有讓人感到痛苦的才是真正的圍城


小小一部《圍城》,我們從方鴻漸的人生中看到現實生活的縮影。這些影子,並不是告訴我們生活就是和方鴻漸一樣註定充滿絕望,而是警醒我們,從他的一生去反思釀造悲劇的原因,並警醒自己,不要成為下一個方鴻漸。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