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乾隆的飲食看養生之道

清朝12位皇帝的平均壽命為52.8歲,為歷代最高。其中,乾隆帝更是以89歲高齡榮登“史上最長壽皇帝”的寶座。是什麼原因使得乾隆帝這麼長壽?

食療是乾隆皇帝的養生秘訣,乾隆皇帝的御膳非常注重食療的功效,以求減緩衰老,延年益壽。

首先,食譜與時令相結合,就是菜單要根據天氣適宜而調整。比如,乾隆48年(1783年)正月十九日,時值正月,天氣寒冷,乾隆帝的早膳就以兩道火鍋為主,分別是“燕窩燴五香鴨子熱鍋”和“炒雞肉片燉豆腐熱鍋”,再配以一些滋補的羊肉、鹿尾等。需要注意的是乾隆帝最喜歡的肉食是鴨肉,有什麼門道呢?原來鴨肉味甘、鹹,性微涼,是進補的上品。其中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煙酸等,有滋補、養胃、補腎、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所含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比其他肉類更多,豐富的煙酸更對心肌梗死具有預防作用。

從乾隆的飲食看養生之道

其次,食譜與年齡段要適應。乾隆在1783年已是72歲高齡,老年人的腎、脾、胃等器官功能慢慢減退,容易積食導致消化不良,所以菜單上還要配上很多的豆腐、餛飩、果子粥、燕窩等容易消化和滋養的食品。乾隆帝幾乎每頓都要吃豆腐,從羊肉燉豆腐、鴨丁豆腐到菠菜拌豆腐、什錦豆腐,餐餐不重樣。豆腐味甘性涼,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更有“植物肉”的美譽,可見,乾隆帝的健康長壽與他對豆製品的偏愛不無關係。

從乾隆的飲食看養生之道

最後,葷素搭配合理。除了必不可少的肉食外,口蘑、冬筍、蕨菜也是乾隆帝常吃的鄉野小菜。口蘑是生長在蒙古高原上的一種白色野生蘑菇,主要通過河北張家口運往內地,所以叫“口蘑”。口蘑產量不大,但味道極其鮮美,含有10餘種礦物元素,被稱為“抗癌之王”的微量元素--硒含量僅次於靈芝,能明顯抑制癌前病變,降低發病率;此外,對於病毒引起的疾病也有良好效果,所以口蘑一直是市場上價格最為昂貴的一種蘑菇。清代皇帝皇后每餐都有口蘑做的菜餚或餃子、包子。蕨菜俗名拳頭菜,乾隆帝每次用膳都要用蕨菜做的小菜來下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和磷、鈣成分,被稱為“山菜之王”。

從乾隆的飲食看養生之道

乾隆帝每次用完膳還要求太監在送茶時獻上4-6塊御製藥膳糕“八珍糕”,這個習慣一生從未間斷。這款糕點是乾隆當年翻了不少醫書後獨創而成。不但清香甘甜、鬆軟可口,而且具有健胃補氣、固腎養脾的功效。當然,乾隆帝也有不愛吃的東西,比如海鮮類產品,在他的日常檔案中幾乎找不出一款由魚翅、海參甚至平常魚類烹製的菜餚。

從乾隆的飲食看養生之道

綜上所述,飲食科學、搭配合理是乾隆皇帝長壽的重要原因。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暴飲暴食,餐點不規律已成為很多人的習慣,因此,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從飲食作起,儘量改掉不好習慣,持之以恆,有始有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