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儿粑,我们家过年的味道


每年春节前,我们家都早早地准备年货。制作腊肉,香肠,熬猪油,买鸡鸭,买酒水,买糖果,买磕粉和制作猪儿粑馅的原料,尤其是猪儿粑的原料,我们一定得精挑细选。大年初一,我们南方大多数人家都吃汤圆,而我们家不吃汤圆,而是吃猪儿粑。一方面我们不相信抢元宝真的会给来年带来好运,最主要的是妈妈老家(宜宾长宁)的特色美食猪儿粑深受我们全家的钟爱。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猪儿粑。

猪儿粑,我们家过年的味道

它是我们家过年的象征。

记得在我们儿时,做猪儿粑算是一项大工程。首先在腊月初,或许还早些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糯米。因为那时不能随便买米。记得有时春节有供应,但是一般都不够。都要提早和当地农民联系,用每月供应的饭米去换糯米。肉,糖等做馅所需要的东西也要很早做准备。在腊月二十二左右就开始泡米,按七斤糯米三斤饭米的比例把米用水泡胀。腊月二十八就开始推猪儿粑。推猪儿粑,好奇怪的名字。意思是用石磨把泡好的米磨成米浆。

推猪儿粑也是一个大工程。那时,爸爸一般不参加这个工程。他负责做猪儿粑馅。妈妈率领我们大小四五个,到离家大约500米的农民家里推猪儿粑。(我们家有磨,但是不好,因为石质不好,修了也磨不细)。拿桶的,端米的,拿筲箕口袋的,跟前撵后看热闹的,浩浩荡荡,欢欣鼓舞。包括洗磨,收拾等,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个工程。包括其间推磨喂磨的人员交换。推成的米浆是流进拴在磨口的口袋里,拿回家吊干,在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妈妈就带着我们,开始包上爸爸办的美味的馅,做成一个个可爱的猪儿粑,只等着初一早上蒸了。

猪儿粑的馅非常讲究,我们家咸的馅是用半肥瘦的肉剁成肉末,加上盐菜,冬笋,炒好后放凉了再放小葱末。

猪儿粑,我们家过年的味道

炒馅的技术我今天也不精,原来是我爸爸的专利,现在我弟弟继承的非常好。说起简单,要炒得恰到好处真的不容易。甜的馅相对来说技术性稍微低一点。可以有白糖,红糖两大类。根据自己的口味,可加上猪油,油渣,芝麻,炒花生,桔红,冬条(原来有梨元,现在只有冬条)了,还有桂花糖等,就和超市的汤圆馅类似。但我觉得我们家的馅好吃多了。

猪儿粑,我们家过年的味道

我们家的馅没有超市买的那么复杂,比例也更恰当。

包猪儿粑也不是一件易事,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要想包出不漏馅且小巧可爱的猪儿粑是不可能的。曾经有亲戚到我们家学包猪儿粑,准备回去自己做来吃,由于没有耐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在妈妈老家,过去娶媳妇,婆家看姑娘是否手巧的标志就是看她包猪儿粑的手艺。

猪儿粑,我们家过年的味道

由于得到妈妈的真传,除了爸爸,我们几兄妹都会包各种样式的猪儿粑。

猪儿粑,我们家过年的味道

当然,要包好猪儿粑,前提是糯米团软硬度要合适,太干了要开裂,太稀了塌下去包不了馅。现在有磕粉就好办多了。在当时推猪儿粑的年代,如果糯米团稀了,妈妈有时用石磨压口袋,有时用纱布包上一团拧干再包。那时吃猪儿粑真不是一件易事。

在生活困难的年代,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两顿猪儿粑。回忆起当年做猪儿粑的艰辛,怎感觉有丝丝的怀念?我知道这不是怀念艰苦的日子,而是怀念曾经年轻的父母和曾经年少的我们自己。今天做猪儿粑已经不再艰辛,周末家人团聚或者亲朋好友来玩,我们经常都会蒸上人人欢迎的猪儿粑。但是,陪伴我们长大的猪儿粑,仍然是我们家过年的象征。

猪儿粑,我们家过年的味道

蒸上一笼热气腾腾,晶莹剔透的猪儿粑,这就是我们家过年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