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養殖篇:銀魚價值高,飼餵有講究

銀魚是中國四大名魚之一,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健胃、益肺、利水等功效,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銀魚是可以生活於近海、湖泊的淡水魚,人工養殖銀魚經濟效益較為可觀。本期特介紹一組銀魚養殖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三農養殖篇:銀魚價值高,飼餵有講究

養殖環境

銀魚是名貴的小型經濟魚類,適合在較大水域生長,近幾年北方的大中型水庫養殖不少。銀魚體小嬌嫩,游泳能力相對較弱,人工養殖銀魚要求養殖水域水位相對穩定,水質清新無汙染,理化性質適中,生態系中特別是中上層水體有空閒環境,浮游動物資源比較豐富,中上層兇猛魚類較少,有適宜的繁殖場所。應選擇老口池塘,要求水質清新、無汙染、避風向陽、進排水方便。單池面0.2~0.3公頃(1公頃即15畝),套養池面0.3~0.6公頃,池深2米以上,底泥厚0.2米,池周有適量水草。

銀魚適宜水溫為15℃~17℃,冬季產卵,產卵水溫為0.5℃~9.6℃,透明度為20~350釐米,面積以600~6000公頃為宜,水深2~15米,底質以硬底,泥沙,沙礫為好。由於銀魚前期以浮游動物為食,因此水體中應有較高的生物量,養殖水域應有水生植物、浮游動物。小雜魚蝦是銀魚的後期餌料,應注意留有適宜比例。

三農養殖篇:銀魚價值高,飼餵有講究

種苗培育

種苗來源首次飼養所需的種苗,可在天然水域中採集成熟親體,現場進行人工授精。通過熟親體獲得的受精卵(魚種場有受精卵出售)可在室內靜水孵化,當水溫保持在4℃~6℃時,30~40天出膜,孵化率較高,放養效果較好。2月底以後出膜,較容易獲得開食餌料,有利於提高幼苗成活率。

親魚雌雄鑑別透過雌魚透明的腹部可見成熟的卵粒排列於腹腔,腹部膨大,輕按腹部,卵粒外流;雄魚鰭條較粗大,精巢只有一個且較小,近洩殖腔處有白色輸精管。成熟好的雄魚,心臟處呈紅色。

授精前準備準備50毫升、200毫升量杯各2個,200毫升、500毫升量筒各3個,滴定管、吸球各5個,鑷子、剪刀各5把,溫度計2支,托盤4個,天枰1臺,孔雀石綠50克,食鹽20公斤。140×20釐米受精袋若干,材料用6絲聚乙烯薄膜。建造規模為1.2×2×0.2米孵化池若干個,用磚砌成,然後鋪上聚乙烯薄膜,用濃度15%食鹽水消毒。

人工授精用乾毛巾將親魚擦乾,放入托盤。取受精袋,折成筒狀,用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夾住受精袋,然後取雌魚,拎起頭部,右手拇指和其餘4指合攏,拇指輕按雌魚腹部,把卵擠入受精袋。再用右手倒拿雄魚,魚頭指向手臂,臀鰭離開魚卵1釐米,將精液擠出,把雄魚體放在魚卵上。在受精袋中加入30毫升0.7%生理鹽水,抓住袋口上下搖動使其充分混合。將受精袋充滿空氣,再用橡皮筋紮好口,靜放30分鐘。然後取出受精袋內的雄魚,再加入過濾後的河水100毫升,靜置等待放入孵化池。

三農養殖篇:銀魚價值高,飼餵有講究

繁育方式

孵化池孵化在卵胚胎期放養效果比魚苗好,出膜前1周放入池中孵化。每畝放2萬粒受精卵,9~10月可捕獲大銀魚30公斤。如放養量太大,會造成仔幼苗餌料不足,此時池水深以1~1.5米為宜。

銀魚受精卵和處於內外混合營養期的仔魚,在水溫驟降6℃~8.5℃情況下,均可正常孵化和成活,因此這2個階段均可投放。因銀魚胚胎髮育全過程是在水底進行的,所以投放點應選擇避風、向陽離岸邊1~2米深的地方,要求投放點水底以泥沙或沙礫底為好,且輪蟲等小型餌料生物比較豐富的庫灣最好,要多選擇投放點,以免投放不當造成失敗,投放時先將卵袋浸入水中,同化溫度,待溫差小於2℃後,將受精卵緩慢而均勻地倒入水中。

在孵化池內加入過濾後的水,水深5~7釐米,剔除受精袋中不成熟的卵塊和雜質,然後把受精卵放入孵化池內,密度為每平方米50萬粒。每天早晨用吸管剔除未受精的死卵,每天換1/2~1/3過濾後的水,水溫差不超過1℃。2天后用孔雀石綠藥浴魚卵半小時。未受精卵泛白漂浮上層,受精卵下沉快,透明晶亮,在下層。一般6~8天完成孵化。

網箱孵化網箱規格一般為1×1×0.3米為宜,便於操作管理,用細紗布或80目尼龍篩絹布製作,上蓋稀網布,待銀魚苗孵化後自動游出,放卵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50萬粒,沉入水下2米處,根據水質情況定期檢查魚卵發育情況和洗刷網箱,避免缺氧。

培育技術仔魚以輪蟲和無節幼體為食,孵出10天開食,開食後3天,若無餌料便會死亡,因此放養池要提前施足肥,保證開食時有足夠的餌料。培育餌料施用充分發酵的糞肥,並適當施用石灰水,經10~15天,水質轉濃,輪蟲就能達到相當密度。銀魚幼魚期可勤施肥,施肥量根據水色和水溫控制,儘量使池水透明度達到40釐米以上,水深保持2米。

三農養殖篇:銀魚價值高,飼餵有講究

成魚飼養

成體移植銀魚由於體表無鱗,個小嬌嫩,氣溫在20℃時出水很容易死亡,水庫養銀魚,低溫圍網捕撈及運輸,效果比較理想,僅2年即形成捕撈產量。

供給充足餌料成魚期(全長40毫米以上)攝食量大,生長速度顯著加快,必須勤施肥以維持浮游生物的密度。施肥時應施腐熟發酵肥,也可少量潑灑豆漿,每天每畝水面用250~500克黃豆,可根據水質情況靈活掌握。

嚴防浮頭銀魚對溶氧量要求比普通魚類高,混養時總是首先浮頭。水溫20℃時,就出現浮頭,如不立即採取急救措施,即可能發生大批死亡。預防浮頭一般減少施肥量,不使餌料生物過量繁殖。如水過肥,應儘快更換新鮮水,必要時可使用增氧機或增氧劑增氧。

注意食性轉化銀魚食性有一個轉化期,從攝食枝角類和橈足逐步向肉食性轉化。發現體長接近80毫米的銀魚腸管內有魚、蝦時,說明食性正在轉化,應及時引入小型魚蝦,並保持一定的密度,以促進大銀魚生長。長江流域5月間可引入適理抱卵青蝦,孵出的仔蝦正好供大銀魚轉食期食用。

防止高溫高溫季節應使池水保持在深2.5米以上,必要時採用遮蔭措施,以防止高溫危害。


三農養殖篇:銀魚價值高,飼餵有講究

疫病防治

銀魚是冬季產卵類型,其孵化期長達1個月左右,因此在漫長的孵化期內容易滋生水黴病。水黴病主要危害魚種、成魚,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尤以春季為甚。

症狀病魚體表長有許多棉絮狀菌絲,焦躁不安,運動失常,最後因拒食而死。

防治銀魚受精卵可用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在魚種練網、起捕、轉運、入箱等操作過程中,要小心謹慎,勿使魚體受傷;用食鹽和小蘇打合劑遍灑,用量為食鹽和小蘇打各400毫升。

三農養殖篇:銀魚價值高,飼餵有講究

捕撈方法

在種群達到最大生物量時應進行捕撈,銀魚在性腺開始發育體長、體質量的增長速度趨向緩慢時,種群生物量達到最大,進行漁業捕撈作業比較合理。因此,銀魚一般以達到7月齡時捕撈最為適宜。

合理安排漁獲季節,充分利用生物餌料。水域中銀魚的生物餌料浮游動物的生物量,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其高峰期通常出現在夏季,春秋兩季次之,冬季最少。因此,捕撈期要避開夏、秋季節,以便充分利用生物餌料。一般在秋末冬初進行捕撈較為合理。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避開繁殖期進行捕撈,捕撈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比較合適。

銀魚捕撈一般採取拖網捕撈,此方法適用於萬畝以上的湖泊和水庫等大水域;另外可利用半球形繒網燈光透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