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智謀:一套打造自己個人形象的策略

我們先溫習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商鞅立木。

秦國要改革,商鞅作為左庶長,全權負責推廣。

商鞅變法走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信任,與其說是信任,不如說是威信。即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一切將會來真格的。

他放了一根木頭在城牆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老百姓只是圍觀但都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時,才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

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民眾對商鞅的的話有了信任。

一個簡單的舉動,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我們來分析一下。

在那個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咱不知道當時物價水平,不好瞎說是否能買一套房,但十金肯定不少。而且與“搬一個木頭”的勞動報酬也相當不匹配,否則老百姓不會不為所動。就是因為付出與回報太不匹配,所以才不會有人相信。這就好比一個人品低劣的人和你說揹著他跑一百米就送你一套房,我相信絕不會扛起他就走,你只會嗤之以鼻:我信你個糟老頭子的很!

搬動一根木頭就有十金的獎勵。看上去一件十分滑稽的事,卻透露了一個道理:

用一個付出與收穫不對等的事情可以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

這裡特指付出少,收穫多的情況。

一個簡單的付出卻能換回如此昂貴的回報,可以證明你是一個非常信守承諾的人。因為這種承諾要兌現真金白銀,不是扯犢子,沒有什麼比這個更有說服力了。你如果和朋友借錢,承諾借一萬三個月後還兩萬,他將信將疑的借了,如果到期真還兩萬,你在他心裡就是一個十分有信譽的人,他日再借不難。如果你喊人給你搬磚,承諾給他高於市場價三倍的工資。他會疑心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一邊懷疑一邊給你做。如果你做到了承諾,以後你再說什麼他都會相信你。

如果一個口碑很差的生意人,大家都不願意和他合作,如果想快速改變自己的名譽,讓別人重新信任自己,那選一家合作者,讓他賺取遠超過他應得的利益,就可以開始洗白了。

不相信可以試一試,心痛錢的可以先試試自己的親朋好友。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這個道理。現在我用另一個真實的事來驗證一下這套邏輯。

我們村去年底來了一大幫外地人,自稱是某家紡廠家宣傳推廣人員,還帶了幾大車的家紡產品。搭臺子、喊麥放音響好不熱鬧。只要有人來圍觀就送小禮品(水杯、牙膏洗衣粉毛巾之類低值品),就這麼吆喝了兩天,因為是冬天,農活也不多,大多數人都閒著。農村人樸實又愛熱鬧,聽說來了就有禮品,於是互相轉告,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第三天,開始賣東西,賊便宜,一床棉被市場價至少200元。他們這裡只要50元。於是一小撮人貪便宜且看物品質量不錯的份上買了一些。第二天吆喝會上,出乎意料的是,那幫人將昨天購買了家紡的人的錢大張旗鼓的全部退了,說只是做推廣體驗,沒想要錢,謝謝大家信任。於是,當天,更多的人以更高一點的價格購買了一些家紡(價格由那幫人定)。第二天他們又驚喜的把錢退給了買家(事先沒有說會退)。反反覆覆,當天買,第二天又退錢但不退貨,大家越來越放心,買的人越來越多,而產品價格也越來越正常,但都想著反正會退就沒計較。到第七天,當人們美滋滋的跑來等那幫人給退款時——別說人,連狗都沒看到一隻了。

這就是付出與獲得不匹配屢次發生產生的後果,它輕易虜獲了村民的信任。村民們看到每天都能退前一天的款,在信任和利益的驅使下掏錢也越來越麻溜。最終騙子騙的缽滿盆滿。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這個理論能為我們所用,也能讓我們被人用。

古人云:讀史明智。這裡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度解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我們的做事格局!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