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招聘要求35歲以下:35歲以上的人都去了哪?

老佔的生活日記


作為一名IT行業的從業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職場中不少崗位的招聘確實存在一定的年齡要求,以IT行業為例,不少技術型崗位在招聘時也會有年齡要求,比如普通程序開發人員,包括前端開發、移動端開發、後端開發等崗位通常都會有年齡要求,而對於研發型崗位,年齡往往並不是特別敏感。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會接觸到很多科技公司的技術團隊,不論公司規模的大小,當前很多技術團隊已經逐漸以“90後”為主了,包括UI設計、產品經理等崗位也逐漸開始“90化”,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

隨著年齡的增長,IT行業中的技術人員將有以下幾個發展路線:

第一:技術專家路線。一部分技術研發能力強的程序員會加入到企業的技術核心團隊,從事頂層產品的研發以及技術架構的設計工作,不同公司通常會有不同的設計,有的會設立研究院,有的會設立技術專家團隊。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從應用級程序員成長為企業的技術專家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畢竟從事研發級工作往往需要豐富的知識結構和紮實的基礎,很多科技公司的研發級團隊通常也都有學歷方面的要求。

第二:技術諮詢路線。對於大部分應用級程序員來說,走技術諮詢路線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選擇,因為在工作中通常會積累大量的行業經驗,這些經驗將是後續轉型的重要基礎。

第三:傳統行業。不少技術人員在年齡大了以後會選擇工作壓力相對較小的傳統行業,通常會去傳統行業的信息部門,幫助企業完成一些信息化改造項目,而傳統企業也比較歡迎這些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去傳統行業發展的程序員,數量還是比較大的,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少傳統行業的軟件開發能力也在提升。

除了以上渠道之外,還有一部分程序員會選擇去高校任教,從事教育工作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出口,我就有不少朋友選擇去了高校任教。當然,還有一部分程序員會繼續從事程序開發工作,目前軟件開發團隊中依然會看到“70後”的身影,相信未來隨著軟件開發行業的逐漸成熟,程序員將會是一個終身職業。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方面的問題,或者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諮詢我,謝謝!


IT人劉俊明


我身邊35歲以上的人,要麼在國企拿著微薄的工資混,要麼自己做點小生意。

35歲以上當高管的少之又少。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大部分對管理者的年齡限制在30附近,40歲基本上就是天花板了。但35歲以上不用擔心年齡限制的話,歸總起來基本分以下幾類:


一,培訓學校老師,穩定,工資少。


如果你之前在工作中有一定積累的話,現在可以考慮去做在線培訓老師,這個崗位要求不高而且沒有年齡要求,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可以。比如你之前英語比較好,你可以找個在線的英語培訓工作,你之前是廚師,可以做一個廚師培訓,你還可以用空餘時間去考證。


第二,快遞員


快遞員對人員的要求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同樣也是無學歷、無年齡要求,只要品德端正,能吃苦耐勞,有責任心基本都可以,男女不限。不過這個工作會有風吹日曬雨淋,沒有節假日休息,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吃苦所以幹不久,這恰恰給了中年人一個機會,而且也能存的住錢。


工作內容主要就是分貨,送貨,寄貨。簡單來說就是早上規定時間來公司分揀貨物,然後整理好自己區域的貨物出門派送,將客戶想要郵寄的快遞進行打包郵寄出去。


熟練的業務員,上午兩三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下午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派送的任務。這一波操作下來,也就是每天只工作四個小時左右,能拿到300左右的工資。


具體收入狀況跟區域以及客戶有很大關係,在城區送快遞,一般打打醬油月入五六千,努努力月入七八千,用點心月入過萬。所以說達到月入過萬這個目標真的不難。


比如,現在京東物流取消底薪,將攬件計入績效的薪資結構,半年來反應相當不錯。表現優秀的快遞員收入增加明顯,一個月可以賺到四五萬元,其中一名特別優秀的快遞員黃少波在某月的收入更是達到了8萬元。這麼高的薪水在以往的薪資結構是無法實現的。


第三,網約車司機


在現在這個時代,幾乎人人都會開車,但年輕人不願意把開出租當作終身職業,恰恰給中年留出了就業空間。


如果你已經有一份工作,那麼自己跑網約車,車可以自己用,還可以下班賺外快,而且,目前很多約車平臺,越來越開放,門檻越來越低,儘管中年人身體條件還可以,但不宜從事重體力的工作,開網約車是一個不錯的就業選擇。


但是要選擇正規的約車平臺,月收入還是不錯的,做得好的月入過萬也是輕輕鬆鬆,超過了許多辦公室白領。而且中年人相對比較保守和傳統,乘客會覺得比較安全踏實。這比坐一些年輕人的車要放心得多,而且就在城市裡跑,還可以順便接送老婆孩子,一舉兩得。


瞭解自己的城市以及網約車平臺的規則,增加自己的服務分或者口碑值,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豪不誇張的說,服務分或者口碑值決定收入!


最後,人到中年,每天長時間坐著,對腰部不好;每天吃飯不準點,對胃部不好。希望中年大叔開一段時間,就停車活動活動腰身,吃口熱乎飯,畢竟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錢不夠花,只好想辦法掙錢,公司不要我這種專業知識尚可,但心眼太多的上年紀的人,怕不好管理,我又沒背景當公司的吉祥物,只能自己想辦法自己幹了。


歡迎關注@彪悍貓先生,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彪悍貓先生


在80後中,有近40%的人沒有換過工作,僅有5.3%的人頻繁跳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如今,80後大多已經超過了35歲,除了工作領域、交際圈固化之外,很多單位對他們並不友好,這也是導致這一人群不願跳槽的原因。

我們差不多是從23歲左右開始工作的,普通人一生的工作時間大約是35年,也就是說,我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

儒家思想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即在三十歲左右要確定自己的志向,以此安身立命,四十歲就不再感到迷茫,知道自己要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而這一切的前提其實是不到60歲的人均壽命(我國古代)。

當下社會,年齡不再是禁錮一個人發展的牢籠。

在成年心理學(adult psychology)研究領域,人類成年前期標準定位是18-35歲。

即在35歲之前,我們往往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在35歲之後,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趨向全面,身體素質也接近巔峰,心智趨向成熟,相比於20歲的青澀稚嫩,這個年齡更是黃金時段。

所以,在人類壽命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束縛我們個人發展的不再是年齡,而是我們自身對年齡的態度。很多企業對待35歲以上人群不友好通常只是一種固化的篩選機制,對於真正有能力的人,企業從不會以年齡作為硬性標準。

下面是對於35歲以上人群的職業生涯建議,建議大家在兩個方面進行自我完善。

明確規劃自我發展

哈佛大學教授曾經對一群背景、條件大致相同的人做過分組實驗,其中27%的人沒有明確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標,只有3%的人有明確且清晰的長期目標。

在經過長達數十年的跟蹤記錄後發現,那3%的人普遍取得了更高的社會成績,他們進入了上流社會,而那10%有短期目標的人往往可以安穩地生活,剩下的人幾乎處於社會的中下階層。

於是,教授得出了初步結論:明確且清晰的長期目標對個人發展至關重要。

對於很多35歲左右的人來說,當下生活得不如意和各個方面的壓力會讓他們迷失最初的夢想和抱負,而放棄自己的目標等同於放棄人生的可能性,你只會永遠地停留在過去,最終被社會所拋棄。

事實上,大多數人放棄人生追求的原因是因為在他們眼中理想過於遙遠。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學習和堅持行為需要有及時的回饋,這種回饋會讓我們的大腦產生愉悅的多巴胺(Dopamine),形成良性的週期循環。

因此,對於過於遙遠的人生規劃,我們需要先將其細化成不同的階段,且各個階段需要具有明確的完成度和回饋機制,這會讓我們在實現目標的路上不斷地接受積極反饋,更有助於我們堅持下去。

保持學習的慾望

中國有句俗話,男怕入錯行。在當下,許多人對行業的選擇大多並沒有經過系統化的考慮,對於很多人來說,大學專業是父母的選擇,工作選擇則是對應自己的大學專業,他們就這樣隨波逐流,渾渾噩噩。

事實上,他們也不知道究竟想要投身什麼樣的行業中去,也就更沒有對某項專業技能持續學習的慾望。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最近的一項心理調查(成年人就業興趣抽樣報告)顯示,超過6成的職場人厭倦或牴觸專業知識的學習。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的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笛卡爾曾說過:

“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保持學習是我們提升在社會競爭力的唯一手段。對於很多30多歲的人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間以及喪失了完善的學習能力,這其實是片面的託詞。

正所謂人情練達即文章,對於成年人來說,他們的學習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學校中,更多的是為了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那就灑脫一點學習熱愛的東西,為什麼要固步自封混吃等死呢?

事實上,企業的招聘規定將35歲作為年齡門檻往往是將選擇範圍固定化和對招聘工作的年輕化的考慮,因為太多數35歲以上的人不具備社會所認可的能力和進取心。

但對我們個人來說,對人生的追求應該永無止境,試問哪家企業會拒絕一個擁有成熟人格、豐富社會閱歷以及過硬專業水準的應聘者呢?

這個時候,年齡還將是企業的硬性標準嗎?


第一心理


大多數企業比較青睞充滿活力,精力旺盛的年輕人,35歲,似乎成了兩撥人的分水嶺,那麼,既然都要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上的人哪去了?

先來說一位全職媽媽的故事。

阿狸是一個全職媽媽,大學的時候她喜歡小說,一個十足的文藝女青年,經常有佳作在各大刊物上發表。

工作之後這個愛好一直都在,週末沒事的時候,一杯奶茶,一臺電腦,就能讓她寫一個下午,後來戀愛,結婚,生子,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孩子佔據了大量時間,她只好放棄寫作,工作上始終也就勉勉強強,多年徘徊在底層崗位,沒什麼進展,收入自然也跟不上。

婚姻方面,丈夫也對她不太滿意,丈夫覺得她的工資不高,工資可有可無,應該多把精力分給孩子,而她向很多人一樣,還像好好奮鬥幾年,擔心到了35歲被淘汰。

有一天,她最終拗不過丈夫,選擇辭職,做了全職太太。不過她沒有整日無所事事,重新開始寫作,稍加提點,就在各大雜誌,公眾號接二連三發佈,寫作給她帶來了不少收益,也開始找到自信。而同齡人卻掙扎在“中年危機”的沼澤中無法自拔。

這道分水嶺,很明顯,很扎眼。

但是大多數人沒有硬實力,只能在公司的低崗位上忍氣吞聲,忐忐忑忑的生活,對35歲充滿惶恐。導致大家焦慮的罪魁禍首,就是老闆們,他們不管舊情,不感激員工付出,只要員工到了那個不值錢的年齡,就把她們趕走。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下降,這是不可違抗的生理規律,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會精力不濟,無法適應高強度的工作。此外,35歲的老員工大多有家庭,她們上有老下有小,稍比其他年輕員工,家庭的干擾會讓她們分心,導致無法全心全意的工作。此外,35歲以上的老員工,也會陷入職場倦怠期,剛開始對事物的新鮮感,好奇感,一年半載就會消失大半。

時間越來越久,這種心理的驅使下,想在工作上取得更大突破就難了,更多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精力不如年輕人,活力不如年輕人,但是拿到工資卻比年輕人多,貢獻少,拿的錢多,難怪老闆不喜歡。

但是怎麼辦,不能就坐等35歲危機來了,而要主動找辦法緩和“35歲魔咒”。

想抵禦危機,只能把危機感往前挪,30歲,甚至更早。

尤其是單身,沒有家庭,這就是寶貴的黃金期,不應該在網吧,夜店裡度過。好好學一門技能,學精通,出類拔萃。這門技藝可以與工作無關,線上線下的培訓機構很多,擦亮眼睛,找到有質量的培訓機構,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消化吸收。

除了學習技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在某個領域有知名度也很重要,人脈,朋友,是這個年代不可缺少的,靠一個人單打獨鬥不行。

找到能與你合作的人,能幫助到你的貴人,不斷積累人脈,同時自己也做出努力,保證自己有硬實力,起碼互相幫助的時候,能讓人想到你。

就算暫時沒有硬實力,也不要鬆鬆散散,自己懶散,別人也不會覺得你上進,起碼給人一種上進靠譜的感覺吧。

可能一開始你只是一艘小船,但總有一天,你成了航空母艦,大風大浪也會在你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了。

35歲之後將何去何從,該做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 決定權在你自己手裡,提前做好準備,把自己變得有實力,有影響力,就會在今後更安全一點,舒適一些。20多歲的你蹉跎了,多年之後,本來是想象中的危機,也變成現實的危機了,這時候也不要沮喪,不要自暴自棄。生活不會把你逼到絕境,適度降低預期,與自己和解,保持身心健康,一樣可以活出精彩。

職場與生活


這個是我很早就開始關注的問題。當年我還沒辭職創業時,大概在30歲左右,那時候我在廈門一個汽車銷售公司任銷售部經理。我們經常也要去人才市場招聘銷售人員,對於人員就有一個年齡的限制:35歲以下。後來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大,我也開始恐慌了起來:萬一未來哪天我失業後怎麼辦?如果我再擇業已找不到車行銷售經理的職務,就即便我願意屈就當業務員,人家車行都嫌你年齡太大了,而我過去這十幾年所做的行業就只有汽車銷售,幹其他行業我也不會。

正是基於此,後來我決定辭職去創業。當時能否創業成功誰也說不清楚,但至少我想通過努力為自己爭取一個好的未來(如果成功了,至少我35-60歲這25年我就不用再為失業後能再從事什麼工作而焦慮不安了。還好我運氣還不錯,前後共創業了四家公司,在第四家的時候我終於做成了)。

現在回過頭來繼續回覆你的問題:那些35歲以上的人失業後都去哪裡了?如果失業後不能找到同行的類似部門經理/總經理這類職務的,35歲以上的人要再就業擇業面就很窄了:進工廠當工人、去工地當建築工、市場上擺攤或者擺地攤、開滴滴車、開摩的、外賣送餐、快遞員、開個小店(餐飲、藥店、小超市)、幹個體(如裝修工、木工、水電工)、當保安、當家政保潔或保姆、開公司(很少)、開網店、做自媒體、回農村種田種果樹、回家帶孫子、失業在家等等。

最主要的原因是:35歲以上,一般是家庭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上有父母要贍養照顧,下有小孩要讀書、要上輔導培訓班,再加上按揭買房買車,家庭經濟負擔很大,因此對換新單位的工資的要求都較高(而對於招聘單位來說,他只需花一半的薪水就可以請到跟你有同樣的職業經歷卻還比你年輕的職員,而且他們的知識結構還比你新/身體比你好/學歷可能還比你高/還更能熬夜加班/更能吃苦,為何單位要花高薪請你?)。另外,但是隨著年齡增大、身體狀態開始走下坡路,然後學歷可能也比較低/或者職業技能已經陳舊,再加上小孩讀書需要接送,父母生病需要照顧等,所以有很多工作你也沒法再做了:比如需要加班熬夜的、需要出差的、需要專業技能的。而我上面所列的那些職業選擇,對於學歷/年齡沒有什麼要求,有不少時間上相對還比較自由,只要肯吃苦,收入還是可以的。


創業財經薈


你好!我今年就是35歲,結合我十幾年的職場經歷,我分兩種情況闡述一下:

大部分35歲左右的員工已定性,甚至有兩個極端:能力突出的已經走上管理崗,還有一大批仍在基層,有一線的操作工,也有辦公室文員、統計員、檔案管理員等。

第一:管理崗是一個公司重要的崗位,一個管理崗的好壞直接決定一個車間、一個部門甚至一個團隊的運營情況,一般人員流動性小,招聘時要考核應聘者的工作經驗和各項能力。所以35以上的管理崗招聘不多,如果管理崗頻繁換人,說明這個公司本身就存在問題。

第二:基層崗如果35歲還在一線,很可能是因為業務水平、專業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這種崗位替代性大,實習生學習一段時間也能搞定。35歲以上的員工還有幾個重要特徵:結婚生子,他需要的可能只是這個崗位帶來的收入,有一定的“敲鐘”思想,進取心有所減退。個別員工倚老賣老,工作中挑肥揀瘦,不好管理。學習能力較畢業生減弱,適應性差。

當然,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沒有人會輕易跳槽。就像馬雲說的,一個員工選擇離開,無非是錢沒到位,或者是人沒到位,35歲以上需要面對的是年老多病的父母、上學的孩子、家庭的各項支出,35歲以下不想幹說走就走,35歲以上沒有那麼豪放,因為每個人都要生活。

最後,三十而立,建議各位年輕人: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年輕可以多折騰,嘗試不同職業後找到自己的方向,作到極致,努力像“高精尖”發展,偷偷把自己當成管理者去歷練。

多讀書。玻璃大王曹德旺說過:“人生必修兩本書,一本有字,一本無字”

新的一天,加油!


請你慢點長大


同事有個朋友,是名企大集團的HRD,他們有個各大公司的HR群專門用來分享資源,我看了看群裡的聊天記錄,都是行業內心照不喧,卻又不能直說的秘密。

“中層以下,35歲肯定不要,30歲以上最好也別要,除非帶資源,帶流量,帶可估量的收益”。

“25歲+的女員工,一定要問清楚婚育計劃,已婚的暗示她兩年內不能要孩子”。

“30歲以上,就算願意拿較少的薪水也不能要,做不久,問清楚家庭背景情況,不穩定因素太大”。

“30歲以上的應聘者,看簡歷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選擇,跳槽喜歡從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圖個高薪舒服養老的,這種人不能要”。

“面中層,瞄準86年-91年,團隊主管最好是87年、88年的”。

“中層管理者年輕化,條件差不多,選年輕的”。

這些偏激論斷,HR們絕不會放上桌面來說。這也許會讓你很反感,甚至怒從心中起,但這並沒有什麼用。

她們會笑著說:“沒有專業限制,沒有年齡限制,我們只要最優秀的人” ,然後把你的簡歷扔進垃圾桶。

是啊,如今的社會做什麼都難,畢竟生活不且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就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之前在深圳到處奔波,忙碌找工作,圖得是什麼,不就是為了以後老有個依靠。難而在年齡這方面,我活生生地見過了許多與我一樣苦於求得一份安穩的工作,然而,年齡是道過不去的坎,他們剛開始是自信滿滿地抬頭走著進去,最後出來卻是一臉垂頭喪氣地低走了出來,其實本不該在此特殊情況跑過去問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就像一塊可口的蛋糕驅使著我向前,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們都因為年紀太大才遭對方HR的拒絕,再三打聽之下,這可笑的理由居然成了他們被人拒之門外的原因。

前途沒有半點希望,年齡真心是個過不去的坎,年齡大意味著:

1、你已經沒有可利用的價值,市場有那麼多的年經勞動力,企業也正是需要新鮮的活力注入才更加有動力;

2、35歲的你此時面臨著壓力已經非常大,在工作與日常的生活,你都要兼顧,這也就說你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在公司賜予的事業當中,那麼你就會辜負公司對你的期望。

3、35歲,你一定有一堆亞健康症狀,把前10年打拼來的錢,又投入了健康維護。

4、35歲之前,就算你不努力,躺著打遊戲看日劇吃辣條,35歲你還是會脫髮、便秘、失眠、脾虛、腸胃差、黑眼圈、偏頭痛、 頸椎病......

所有都市病,無論你是否優秀都會有,區別只不過是,你有沒有錢和資源支撐更好的醫療條件,或者是你有沒有毅力和意識,從年輕時開始養生,越早越好。

1、目前的“40+”人群有相當一部分之前在大型企業上班,對國企以及大公司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但大小公司各有利弊。

大公司普遍招聘門檻較高,設置種種招聘條件,即使年輕人應聘都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大齡求職者不妨轉變觀念,到小型企業尋找機會,沒準兒可以找到自己的新天地。

2、自主創業,馳騁自己的沙場

35歲,殘酷的現實認為你老,認為你不行,如果不服,社會也接受你的一切反駁,包括創業。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創辦自己的公司或承接一些短期項目。

35歲以後失業,還有哪些出路?

查看全部39個回答

我來答

寫回答 查看全部39個回答

jaldjiakdbn

LV.72019-07-22

1、尋找小型企業 ,和新平臺一起發展

目前的“40+”人群有相當一部分之前在大型企業上班,對國企以及大公司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但大小公司各有利弊。

大公司普遍招聘門檻較高,設置種種招聘條件,即使年輕人應聘都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大齡求職者不妨轉變觀念,到小型企業尋找機會,沒準兒可以找到自己的新天地。

2、自主創業,馳騁自己的沙場

35歲,殘酷的現實認為你老,認為你不行,如果不服,社會也接受你的一切反駁,包括創業。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創辦自己的公司或承接一些短期項目。

這種方式不僅能為你帶來收入,而且工作時間也靈活了很多。此外,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些都為創業降低了很多風險。

3、儲備副業,創業從副業開始

副業是對自身收入結構的一種合理配置,企業的發展越來越注重多元化的方向,為什麼要求員工的收入來源保持單一,要想收入不單一,職業技能也要增加。

現在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他們有很強的職業外變現能力,斜槓與主業如果能夠相輔相成,發展起來則十分順利,甚至會給主業錦上添花。











晨晨視頻剪輯


我們應該都發現了一個現象,各大公司的招聘啟事上面,都開始要求年齡了,明明確確地寫著要求35歲以下。

大多數企業比較青睞充滿活力,精力旺盛的年輕人,35歲,似乎成了兩撥人的分水嶺,那麼,既然都要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上的人哪去了?

先來說一位全職媽媽的故事。

阿狸是一個全職媽媽,大學的時候她喜歡小說,一個十足的文藝女青年,經常有佳作在各大刊物上發表。

工作之後這個愛好一直都在,週末沒事的時候,一杯奶茶,一臺電腦,就能讓她寫一個下午,後來戀愛,結婚,生子,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孩子佔據了大量時間,她只好放棄寫作,工作上始終也就勉勉強強,多年徘徊在底層崗位,沒什麼進展,收入自然也跟不上。

婚姻方面,丈夫也對她不太滿意,丈夫覺得她的工資不高,工資可有可無,應該多把精力分給孩子,而她向很多人一樣,還像好好奮鬥幾年,擔心到了35歲被淘汰。

有一天,她最終拗不過丈夫,選擇辭職,做了全職太太。不過她沒有整日無所事事,重新開始寫作,稍加提點,就在各大雜誌,公眾號接二連三發佈,寫作給她帶來了不少收益,也開始找到自信。而同齡人卻掙扎在“中年危機”的沼澤中無法自拔。


這道分水嶺,很明顯,很扎眼。

但是大多數人沒有硬實力,只能在公司的低崗位上忍氣吞聲,忐忐忑忑的生活,對35歲充滿惶恐。導致大家焦慮的罪魁禍首,就是老闆們,他們不管舊情,不感激員工付出,只要員工到了那個不值錢的年齡,就把她們趕走。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下降,這是不可違抗的生理規律,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會精力不濟,無法適應高強度的工作。此外,35歲的老員工大多有家庭,她們上有老下有小,稍比其他年輕員工,家庭的干擾會讓她們分心,導致無法全心全意的工作。此外,35歲以上的老員工,也會陷入職場倦怠期,剛開始對事物的新鮮感,好奇感,一年半載就會消失大半。

時間越來越久,這種心理的驅使下,想在工作上取得更大突破就難了,更多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精力不如年輕人,活力不如年輕人,但是拿到工資卻比年輕人多,貢獻少,拿的錢多,難怪老闆不喜歡。

但是怎麼辦,不能就坐等35歲危機來了,而要主動找辦法緩和“35歲魔咒”。

想抵禦危機,只能把危機感往前挪,30歲,甚至更早。


尤其是單身,沒有家庭,這就是寶貴的黃金期,不應該在網吧,夜店裡度過。好好學一門技能,學精通,出類拔萃。這門技藝可以與工作無關,線上線下的培訓機構很多,擦亮眼睛,找到有質量的培訓機構,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消化吸收。

除了學習技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在某個領域有知名度也很重要,人脈,朋友,是這個年代不可缺少的,靠一個人單打獨鬥不行。

找到能與你合作的人,能幫助到你的貴人,不斷積累人脈,同時自己也做出努力,保證自己有硬實力,起碼互相幫助的時候,能讓人想到你。


就算暫時沒有硬實力,也不要鬆鬆散散,自己懶散,別人也不會覺得你上進,起碼給人一種上進靠譜的感覺吧。

可能一開始你只是一艘小船,但總有一天,你成了航空母艦,大風大浪也會在你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了,。

35歲之後將何去何從,該做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

決定權在你自己手裡,提前做好準備,把自己變得有實力,有影響力,就會在今後更安全一點,舒適一些。20多歲的你蹉跎了,多年之後,本來是想象中的危機,也變成現實的危機了,這時候也不要沮喪,不要自暴自棄。

生活不會把你逼到絕境,適度降低預期,與自己和解,保持身心健康,一樣可以活出精彩。


領略去不到的地方


很高興能來回答您的問題:

這是個普遍現象,我們要先分清楚,35歲以上的人去了哪裡,這個年齡段往上的人,如果有技術大多都是公司裡的中堅力量。要麼公司不會放人,要麼因為生活壓力或者是自身原因,也不會離開。還有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說是自主創業最多的一群人,要麼事業有成,要麼事業不好不壞,脫不了身,就算出來打工,要求的底薪也不會便宜,那麼從公司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群人應該不是公司招聘的首選。

我們在來看看35以下的人群,他們步入社會也有一段時間了,社會經驗也豐富,而且幹勁十足,最主要的是他們大都結婚時間不長,有了孩子,生活成本及壓力都大,那麼在公司只要有固定收入加上升空間,大多數是不會隨便跳槽的,這樣也便於公司把這群人綁在公司的利益上,複合公司的長久發展。

而35歲的人群,只是適合公司高層發展中計劃的人員,本身就職位少,所以不是沒有,是比例不大。




詢謀諮度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確實在很多大小公司的招聘廣告上面都清晰的標明35歲以下。

35歲以上的人都去了哪

通常我們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也就20出頭,那麼工作10年左右的時間,剛好30多點。這個時候也就是大部分職場人需要把自己定下來的時間了。

30多的人可能還是碌碌無為的在基層工作,雖然收入不高,但圖個工作輕鬆吧。可能已經進軍中層管理崗位,那麼收入不錯,也不會隨便變動了。可能已經是企業高管,那更是一刻也不敢怠慢,就與公司共存亡了,畢竟爬上來也不容易,待遇也挺好。

還有些30多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已經自己出來創業了,很多創業的人都不太願意回去上班。



為什麼要求這個年齡

公司在招聘的時候定這個年齡,也不是歧視大齡求職者,而是公司也要考慮到,普通崗位來說,年輕人工作會有更多時間和更好精力。而到了30多,畢竟激情少了,很多已經成家,甚至是爸爸媽媽,時間也身不由己了。畢竟對公司來說20多歲的人更好培養。

但是,作為管理層來說稍微大一點還是可以考慮的,一般我們還會內部放寬到38,因為能做到管理層一般都30了,高管就更加是這樣了。

35歲應該如何面對

雖然年齡是一個無形的限制,但是你的個人實力還是很重要的。我做獵頭的時候,很多30-40歲的人都是我們急需的人才,他們雖然年齡不小,但是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實力都非常強,只要一離開這份工作,馬上有獵頭找他們。因為有實力能幫企業的人才還是難能可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