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美國年輕人從未用過移動支付,爲什麼美國的移動支付發展不如中國?

曾涵旻


這是一個偉大的中國故事,是中國互聯網超過美國的又一產物。

美國是一個高信用國家,信用卡的安全性、易用性、返利金額非常完善的國家,所以美國根本就不需要移動支付來解決支付遇到的問題,對比中國,支付寶誕生的原因就是重建信用保證交易。所以美國沒有支付寶的土壤。


近40%的美國人表示,現金和信用卡已經滿足了他們的資金需求,而萬事達(MasterCard)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全球約85%的交易仍以現金進行。移動支付還是一個小弟弟,只佔美國交易的27%。

事實上,去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在星巴克的賬戶裡,顧客存的錢比在某些銀行的要多。

1、用戶習慣使用信用卡

82%的美國人表示,銀行卡使用非常簡單,所以移動支付根本沒有必要。甚至你在ATM 取錢,基本都是2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為零錢是給喝咖啡、買報紙準備的。

2、信用卡服務完善

銀行對信用卡提供了很多優質服務,儘管這些服務在我們看起來早就該免費了。比如開卡免費,比如初期用卡返還現金,比如信用卡的額外折扣(類似光發會員日),比如分期支付零利率政策。


3、信用卡優惠

美國人每筆信用卡交易都有2%~5%的返現或積分獎勵,移動支付是沒有這種服務的。

4.、信用卡安全性遠遠高於移動支付

美國的信用卡保護很強大,信用卡無需密碼,如果被他人盜刷。那完全不用支付,也不用舉證不是自己刷的,這就是信用健全的好處,而國內銀行只會讓你自證。但移動支付如果被盜用在美國就麻煩了,無法獲得賠償。

5、美國消費習慣是信用支付,而不是實時支付

美國人信用完善,如果沒有信用工作都找不到,消費習慣是先寄賬單後付款,就連看病也是這樣,商家也不敢弄虛作假,否則拿不到錢。

6、移動支付設備改造成本高昂

移動支付需要線下的消費場景,也就是商戶接入,但是零售商需要購買設備,設備很昂貴,移動支付也不能提供補貼。當然就沒有商家願意用。

所以,移動支付是中過打敗美國的又一個產品。

你還知道哪些產品中國更強大嗎?


毛琳Michael


美國雖然是互聯網大國,但在移動支付領域中國卻實現了彎道超車。一方面是電商開始發展的時候,美國的信用卡體系已經很成熟了。但另一方面我們確實也跑得挺快。據Forrester統計,美國2016年的移動支付交易總額僅為1120億美元,不足中國的1/50。

美國信用卡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快捷,線上支付時只需要填寫卡號,然後就可以支付了,線下實體店更方便,就像刷交通卡一樣,把卡放到終端上,“嘀”的一下就完成支付了。這麼簡單的操作模式,信用卡被盜刷了怎麼辦呢?美國大部分信用卡都有盜刷零責任機制,只要沒有證據證明是你刷的卡,就不用為這部分錢負責。如果支付或轉賬金額數目較大,還可以使用支票支付。支票支付不像大家想得那麼麻煩,美國的銀行發明了一項高科技,只要對著支票拍一張照片,就可以存進去錢了。

而國內,信用卡發展相對較晚,佔據信用卡生態位的替代品就是支付寶。美國也有像支付寶這種第三方支付服務,但是遠沒有支付寶那麼普及,社長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現有的移動支付:

1. PayPal:這是和支付寶最像的一個,從運營規模上講是國際上最大的在線支付服務。1998年就創立了,主要業務是第三方轉賬,通過不讓轉賬雙方知道銀行卡具體信息,從而保證安全性。PayPal之所以規模巨大,一是因為出現得早,二是作為eBay的唯一支付方式,獲得了大量用戶。

2. Amazon Payments:亞馬遜是美國最大的購物平臺,Amazon Payments是亞馬遜自己的支付渠道和系統,通過綁定銀行卡後支付,但是除了亞馬遜之外,沒有太多網站是使用這種支付方式的。

3. Apple Pay:基於蘋果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蘋果的影響力。現在國內也可以使用了,相信蘋果用戶並不陌生。

4. Google Wallet:2011年穀歌推出的移動支付服務,也是綁定銀行卡後通過它支付,可以直接把手機按到支持它的終端上完成支付(跟Apple Pay類似),還可以通過Gmail給別人轉賬,需要單獨下載app。

5. Android Pay:也是谷歌推出的,跟Google Wallet相比,能被其他app兼容,使用相對簡單。

這些移動支付在實體商家那裡面臨的問題始終是終端數量不夠,沒有哪家公司能佔領了市場,像支付寶一樣出現在幾乎所有的消費平臺上。不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移動支付就要佔領美國市場了。2016年10月,支付寶開始和美國最大的商戶收單機構First Data合作,在美國商戶中接入支付寶,2017年5月4日,微信支付也宣佈正式進軍美國。社長期待著世界人民團結起來一起剁手買買買的那一天的到來!


AI財經社


感謝頭條問答小可愛的邀請,曾經和一個大V探討過這個問題,以下是他的回答:

因為比起用戶習慣或者技術條件,最根本的決定因素還是在於利益。

為什麼說國外做第三方支付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先讓我們來看看國內的支付環境

國內大行其道的移動支付軟件其實是站在國家主導的銀行制度肩膀上的。

我國銀行系統為第三方支付承擔了兩大基礎性業務:1、身份認證;2、轉賬結算。

這兩項不實現,第三方支付的安全與便捷就無從談起。

最流行的快捷支付需要三個條件:1、身份證(或其他證件)2、銀行卡(無論儲蓄卡或信用卡,這很關鍵)3、手機號

中國的網絡支付平臺對比國外有兩個最大的特點:

1、以儲蓄卡為主流,大大擴展了用戶群體。

2、在平臺內實現即時轉賬,這

第三方支付平臺迅速發展的關鍵。

這兩項可以說是第三方支付們在市場開拓上能吊打歐美同行的原因。

1、首先說說儲蓄卡。應該可以說在中國辦理全功能的銀行儲蓄卡是世界上最便捷的:1、無門檻、免費開戶。2、即時領卡。
絕大多數歐美銀行無法實現這點的的原因,主要是基於成本考量。因為發行大量的帶有各類功能、綜合服務遠超歐美的銀行卡不僅意味著髮卡工本、人力成本,後臺系統運算能力、現金管理、配套網點建設、機具設備投放及其運營維護都耗費巨大。而大量無門檻髮卡並不能保證帶來足夠的存款與中間收入,還會導致資源緊張服務不到位而影響市場聲譽擠走優質客戶,最後就成了賠錢的買賣。因此,設置開戶條件、費用、等待時間,就可以替商業銀行篩選掉太多本來想開銀行卡但沒有大量存款或信貸需求的潛在客戶。
而在過去十幾年,我國的商業銀行(特別是四大行加郵政、交通)在人民銀行政策性文件的引導下,不計成本大量發行銀聯標誌銀行卡,將基本的金融綜合服務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普及開來的同時,也使得銀聯迅速成長為世界級卡組織。
目前我國人均持有銀行卡是四張多,無論是增量還是存量都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2、有了銀行卡,接下來就是安全問題:雖然現在手機號是用身份證辦的,銀行卡也是用身份證開的,但是第三方支付平臺自身並不能通過身份證確認手機號對銀行卡對應關係,這份工作只能交給網點眾多的銀行以面對面的形式進行現場處理,即:
1、銀行在開卡時就完成手機號的驗證;
2、開卡後,單獨添加/修改認證的手機號
注:必須本人到場且與公安局身份系統聯網核查,比對樣貌信息通過後才能完成。
這樣就意味著通過本人的現場的許可授予了相應手機號轉賬的權限,從而保障安全。另外,如果沒有經過這道手續,即使原本就留有其他業務相關的手機號(如餘額變動信息提醒)仍需要到櫃檯完成專門的現場認證才能用於快捷支付。這份工作就被分攤到了全國22萬多家商業銀行網點的日常工作中。想象下幾億用戶如果都需要阿里與騰訊建設實體網點一個個當面核實,以快捷支付為絕對主流的移動支付還怎麼能發展得起來?當然這種純人力投入更是國外金融機構想都不會去想的。

高大上歐美銀行更不可能去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短期看不到收益的事。
2015年,四大行也曾開發自己的類似但安全度更高的支付方式,試圖聯手限制微信支付寶以奪回一部分支付市場,但由於推廣手段貧乏,在整體的輿論氛圍與政策導向下只是個聊勝於無的自我安慰。
總之,就安全角度而言,成本因素使得線上快捷支付基本上無法脫離目前在我國肩負起提供社會基本金融服務職責、擁有眾多物理網點的國家主導銀行體系。這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要發展銀行必須讓利,這也是當年馬雲與銀行談判艱難的原因。
3、接下來關於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就需要談談銀行為實現支付平臺轉賬所承擔的結算業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轉賬功能是國內第三方支付平臺各類綜合金融服務(紅包、收款、還信用卡)能迅速開發出來的的關鍵所在。

所以,歐美國家沒有銀行或卡組織願意承擔大量低效益甚至負效益的儲蓄賬戶網絡安全櫃面認證服務以及為第三方平臺轉賬結算這種給他人做嫁衣的業務,網絡支付也就只能依附在本身已經很成熟的信用卡支付體系下。visa或者master等外卡組織也有各種方式的網絡驗證功能,但一般主要用於信用卡且由於沒有統籌規劃而無法統一整合分散的各國市場。

目前我國綁定網上支付的儲蓄卡佔了非常大一部分,從銀行經營的戰略角度來講就是虧本買賣,也只有需要承擔為社會提供基本金融服務的國內銀行系統在政策導向下願意全面承擔起這項工作。

無論年齡、身份隨隨便便開個銀行卡就能即時使用第三方移動支付與轉賬的情況在國外是很罕見的。

因此,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也就只有中國這種分佈廣泛、系統發達的銀行體制與不計成本、政策導向的經營理念相結合的特殊國情,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才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客戶的資金成本與時間成本降到最低,從而獲取市場信任迅速發展。

想象一下,如果中國也如同金融資本為王的歐美一樣移動支付只能綁定相對門檻高的信用卡然後只能消費不能轉賬的話,移動支付自身應用做的再好,恐怕也難以超越歐美。

所以為何外國移動支付沒有向中國這麼普及:答案就是國外銀行系統從成本、利益角度考慮不會去支持也容不下集合消費、理財、結算的第三方支付平臺。


歡迎邀答,坐等勾搭(✿◡‿◡)


京東校園


支付寶是中國人的首創,自從有移動支付以來,世界就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當中國人用現錢支付的時候,美國人在刷卡,許多美國人嘲笑中國人的落後。是的,中國這一百多年來確實落後了,可中國在這一百多年前的幾千年時間裡,不管在經濟還是科技,都一直處於世界的前列。

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讓世界眼花繚亂,新的事物層出不窮,許多發展成就連美國人望塵莫及,中國高鐵里程是美國的N倍,移動支付在中國早已普及,可美國還有高比例的人沒用過。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儘管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也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國家,許多方面已悄悄地超過了美國,美國人還一時沒反應過來。當然中國的發展任重道遠,要想全面超越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永恆的桃花源


美國人對移動支付還是比較猶豫,畢竟人家信用卡體系太過成熟要轉換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就好像日本,從功能手機轉換到智能手機也比其它國家要慢得多,因為他們功能手機的功能和服務比其他國家真是太完善和成熟了。而中國信用卡支付這方面發展本來就不太成熟(才發展了多少年),移動支付和在線支付很容易發展起來才是正常的。

我們分析一下中美差距,美國信用卡是使用非常方便,所以呢?所以導致了美國人對移動支付接受太慢了,中國在信用卡方面不健全,各種詐騙、各種套現啊,所以使用信用卡不太方便,但是這也導致中國人對於移動支付的強烈需求,才使得移動支付在中國的高速發展,才出現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music尒鵬


對這個問題沒有很好的資料作為旁證,不知道發達國家人民的消費習慣,我只能從其它方面來試著回答,不對或不完善就怡笑大方了。中國無可爭議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某些領域已經趕上並超越一些發達國家,但某一部分的成功並不能說明我們就走到了世界前列,畢竟中國人口基數太龐大,一平均後就拖了後腿。也應為人口基數大,並且中國的政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引導作用,一個政策的公佈執行可能讓某個行業上天也可能讓某個行業下地,比如:1、大力扶持中小型企業使經濟活力四射百花爭鳴。2、允許成立小額貸,全國人民放水忙,哪個死哪個活全靠屁眼黑。3、幾萬億拉動內需盤活經濟。4、大力發展網商造就了某幾個巨頭,部分人從事網絡行業但大量商鋪歇業。5、全國建設雲計算中心。6、it設備用國產品牌,ibm,hp等廠商直接賣了相關業務…………等等等等不勝枚舉。但各種相關政策的出爐對社會的發展是好是壞或者是利大於痺就需要實際的運行結果來看了。所以你提的為什麼中國的移動支付大大好於發達國家的原因,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是政策的支持,國家願意支持某些行業或企業而已!


傳說中的小屁孩1


哈哈哈,中國古代有了四大發明,才有了我們被髮明羞辱了上百年的心路歷程,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忍褥負重,韜光養晦!都說木匠家無好椅,裁縫身上無酷衣。在看有詩為證,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再應對現在,樓盤戶籍中,誰姓農民工。這也許正是問題的另一種註解吧!幸喜我中華,以在屈辱中覺醒,重拾漢唐盛世景,指日可待也。盼眾生努力,加把頸,在最後忍一忍,相信輝煌的明天,一定將屬於我們。


文盲先生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988586276457008109, "vid": "ef40d6546b9140579034c4e06db25792\

時代牛人


一群無腦的人,這個調查結果很明顯不正確,PayPal在全球線上支付移動支付早就普及了,國外年長一輩的支付方式更習慣刷卡支付,不過90後的基本也是移動支付了,別搞的跟井底之蛙似的,好像領先國際幾十年一樣


電瓶集團董事長周某


先在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大吉!至於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其實信用卡是從美國開始風靡全球的,而且通過信用卡還可以賺取不少利息,再加上信用卡製作成本也不大,又可以壟斷全球不小的市場,所以他們不會急著推廣新的支付方式。然而中國想盡快彎道超車美國,必須推廣新的支付方式,再加上中國網絡硬件設施的逐漸完善,以及中國的老百姓也開始普遍使用智能手機,這些條件成就了中國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支付,再加上我國政府的大力扶持,讓我國搞手機支付的阿里巴巴和微信兩大企業收益匪淺。隨著我國的國家影響力不斷增長,引來不少有識之士的加盟,最後我相信我國未來會有更多更先進支付方式會隨之而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