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大企業病?不看財報看“人效”

當企業在初創期,我們並不重視其盈利模式,而是看重商業模式。通過企業增長趨勢判斷,搭建的商業模式是否合理。而企業穩定期,就要利用財務工具對企業進行估管理。表面上看這套理論無比正確,利用財務數據實現盈利最大化。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這種財務分析方法論有嚴重的滯後性。當你看到財務報表糟糕時,企業早已陷入泥潭。那麼該通過什麼瞭解真實的企業和市場呢?

如何避免大企業病?不看財報看“人效”

一、企業草創期

草創期的企業,往往是老闆利用人格魅力,帶領公司員工共同創業。這時候小團隊的活力最強,但薄弱點是缺乏規模,甚至缺少專業分工。此時的企業管理,是由老闆直接指揮管理,而執行力往往靠員工的活力。

草創期隨著企業規模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伴隨而來的員工人數增加,崗位職能劃分不合理,薪資報酬分配不能反映工作價值等,成為大企業通病。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而不少互聯網公司美名其曰:“扁平管理”,強調“創業精神”,只是增加無意義的加班和溝通成本。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粗放,導致員工倦怠和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企業做大做強期

在中國很多企業家都信奉“先做大,後做強”,利用人力擴大規模產值。而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管理之後的問題視而不見,並且認為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大企業病無法避免。其實通過優秀的層級管理,可以充分發揮人資效益。不要等到出現大企業病再治,那就為時已晚。

三、避免大企業病,著重“人效”

看似大企業病無法避免,但優秀的企業家早已給我們啟示。如飛速狂奔的華為,任正非一直強調:“兩流一效”,即高收入流,高現金流和高人效流。所以即便研發和營銷費用再高,企業依然健康穩健,員工雖然加班加點,但心甘情願。

四、大企業應從進攻轉為防守反擊

當蘋果推出“1984廣告”時,意味打破電腦壟斷老大哥IBM。而如今蘋果公司成為了智能手機的領導者,明顯發現企業經營進入了防守反擊期。穩健的高利潤和強大的供應鏈控制成了殺手鐧。

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應該更注重穩健的管理,只有發揮人效,企業才能茁壯成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依然是人才,精細化管理,才能讓人才創造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