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宋·蘇軾


看著這幾年形形色色的紀錄片,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的世界對中國人的飲食方式感到無比好奇。從《舌尖上的中國》打起頭陣,《風味人間》《早餐中國》《宵夜江湖》等等,每一部都看的人口舌生津。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為什麼它們可以創造出紀錄片歷史上的神話呢?因為吃這件事,是每一箇中國人最日常、但最具儀式感的藝術。


我們從不缺少美食家


從古至今,無論社會環境如何,吃飯從來不會被敷衍。


古時的皇室貴族自不必說了,哪怕是如今李湘家令人乍舌的70萬月度家用,遇上了古人一頓午飯108道菜的奢侈享受,也是小巫見大巫。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如果說貴族們是用從小到大錦衣玉食養出了好品味,那麼古時那些文人雅士則更傾向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美食家身份。


家道中落的杜甫仍會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來安慰自己,一心為國的范仲淹也道是“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更別說大文豪蘇軾的“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將享受美食當做是人生一件趣事,將味覺和情感作於詩間、傳於世上,這不就是當今的美食家、食評家的事兒嗎?古人的烹飪技法和食材資源有限,都能品出如此誘人的味道,那麼現代的食客老饕們則更能享受食物帶給人的歡愉。


《蔡瀾嘆名菜》中我們看著蔡瀾走進大街小巷中的名餐廳品評美食,揭秘味蕾體驗;《舌尖上的中國》裡我們跟隨陳曉卿導演的鏡頭深入各個菜系探訪不為人知的美味。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與古人一樣,現代人同樣也是通過不同的媒介來向大眾分享美食的魅力,對於美食家來說,這種表達欲,可是完全控制不住的。


愛吃懂做,才是真正的美食家


就像很多美食家和影評人說的,不是由衷熱愛飲食的人,一定沒法拍出真正打動人心的紀錄片一樣,對於美食家來說,不曉得烹飪的人是不會懂得口中的味道究竟是怎樣發生著化學反應。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無論是古代的文人老饕,亦或者現代的挑剔食客,他們不僅品味超群,而且論上手烹飪,也豪不遜色。如同蘇軾的《老饕賦》中說的——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


豬肉只取勃頸上的一小塊,蟹只食霜冬前的一對大螯。將櫻桃煎煮成蜜餞,淘洗杏仁蒸成酪糕,蛤蠣半生時烹酒,蟹與酒糟同蒸至半熟,如此風味最佳。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聽聽看這種“喪心病狂”的描述,讓人立刻就想動起手來烹製一頓。其實食物真正的美啊,在於描寫烹飪過程所附加給人的體驗感,味蕾一層一層綻放,彷彿嚐到了那一口櫻桃蜜餞的香甜和半熟酒蛤的鮮美。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烹飪技法重要,但更關鍵的,在於食材的選擇。越是名廚大家,越懂得甄選食材的重要性,不同的產地、時節、品種都會創造出不同的口感和味道,在奇妙的搭配之中凸顯食材最鮮嫩誘人之處,才是品味美食的價值所在。


真正的美食大咖,都是菜場扛把子


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頂級名廚,想要完美呈現一道菜餚,菜場都是他們絕對離不開的地方,就像金字塔的基底,為味蕾的綻放做好準備。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真正懂得美食、懂得生活的人,一定是菜場的忠實粉絲,因為這裡才是生活最新鮮最真實的樣子,如同季羨林老先生說過的:“逛菜場,真的是一大樂事。”


北京·三源裡菜市場


在北京三元東橋附近,有一處看似和普通菜場沒兩樣的地方,卻幾乎吸引了全北京高級餐廳和明星主廚的目光,這裡就是低調又豪華的“三源裡菜市場”。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在北京的美食圈裡有一句話——“幾乎沒什麼食材是在三源裡找不到的”——最新鮮搶手的白蘆筍、香椿苗、洋薊、羽衣甘藍等等,甚至是最正宗的西餐調料、東南亞香料都能在這裡找到。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別看三源裡只是一個小小的菜市場,這裡可是充滿了神奇力量。因為很多外企高管和外國人光顧,你會發現攤主阿姨的英語流利程度趕超商場售貨員;為了保證食材品質,看似不起眼的賣菜大叔其實卻自己開貿易公司、或者在國外經營農場,來保留菜品的原汁原味。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如今,三源裡不僅是名廚們的天地,同樣,更是廣大美食愛好者的新任聚集地。“菜場是一個可以跳脫出固定邏輯的地方,它能夠帶給人嶄新的靈感和想象”,亞洲冠軍廚師劉鵬如此說道。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香港·九龍城街市


熟悉蔡瀾先生的人一定聽過九龍城街市的名字,蔡瀾說過,從他小時候起,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逛菜市場,而九龍城這裡,可以說是整個香港他最喜歡的菜場,而且是喜歡到會主動給聊得來的攤主親筆題招牌的那種。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九龍城周圍沒有什麼景點和購物中心,因此可以說是老香港們的駐地,保留著濃濃的本地風情。香港人愛吃也會吃,因此這裡有正宗的潮州雜貨鋪、新鮮放心的海產魚檔、出品不俗的燒味食肆,以及...熱愛逛菜場的香港市民周潤發和劉青雲...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九龍城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這裡有賣了半個世紀雞蛋、掌管著12家檔口的阿伯;有賣雞賣到上電視、教人如何選雞的玲姐;甚至在這裡,連蔡瀾先生都說每一位攤主都是一本生動鮮活的烹飪教科書,他們都是大明星。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買點魚飯、挑幾塊粿餅,一碟雪菜肉絲炒粉配上沙爹牛肉和應季菜心,哪怕是坐在破舊的菜場食肆檔口,蔡先生也能悠閒淡然的開一瓶白蘭地與菜場老友共飲,畢竟,只要心裡住著有趣的靈魂,心境比環境更值得享受。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西班牙· 博蓋利亞市場


美食是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通用語言,不僅僅中國人愛吃,遠在大洋彼岸的金髮碧眼們同樣沉迷於味覺享受。對於一切皆是藝術的西班牙人來說,他們對美食的追求絲毫不亞於對高迪建築、鬥牛和弗拉門戈的熱情。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在熱鬧的巴塞羅那蘭布拉大道(流浪者大街)中心,全歐洲最大的博蓋利亞市場每天都開門迎接著最新鮮最繽紛的生活。西班牙氣候極佳物產豐富,跟絕大多數食物單調的歐洲國家比,這裡可以說是美食的天堂,不僅有漢堡牛排這種傳統西餐,更有海鮮飯、肉醬面這種更適合中國胃的美食。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在博蓋利亞市場中,各色各樣的新鮮瓜果整齊地碼成一排,就像打翻了調色盤一樣明豔動人;肉製品攤位將火腿和香腸高高掛起香氣四溢;各種深淺不一的綠色蔬菜上掛著晶瑩的露水,對綠葉菜無比挑剔的中國南方人都愛不釋手。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與其說是菜場,其實博蓋利亞早已不僅僅是市井集市這麼簡單,而是巴塞羅那的一種獨特文化。西班牙人享受的不僅是服務生端上來的一盤漂亮菜色,而是貫穿整個飲食生活細微之處的美妙體驗,在用心生活的人眼中,博蓋利亞算得上是王冠上的彩色寶石一樣吧。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紐約·聯合廣場農夫市場


關於紐約,尤其是曼哈頓,在我們心裡總是一副紙醉金迷、車水馬龍的印象,這裡富人眾多,節奏飛快,似乎很難和平靜悠閒的生活氣聯繫起來,而聯合廣場的存在,好像就是給曼哈頓植入了一塊小小的田園世界。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聯合廣場背靠著鬱鬱蔥蔥的小樹林,一片一片的臺階上坐滿了人,中間夾雜著流浪藝人和藝術家的表演,嘈雜的環境似乎看起來很普通,但當你走進人群,你會感覺到真實純粹的紐約,退去金領光環,慢慢體驗這座城市中流動的風景。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最讓聯合廣場區別於紐約其他地方的,就是這裡的農夫市場。農夫市場坐落在廣場的整個西區,售賣著來自各個農場直接運送來的有機蔬菜水果、傳統或異國香料調料,吸引著曼哈頓的中產階級,無論是食材還是人流量,與旁邊全美最貴的“全食超市”相比也毫不遜色。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農夫市場上,五顏六色的小攤位整齊的擺在一起,一籃一籃的新鮮蔬果放在眼前,遠遠看去的一片彩色如同藝術展覽一樣引人好奇,走進農夫市場,走進紐約生活快慢的中轉站,這裡是生活藝術的世界。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中央市場


與紙醉金迷的紐約不同,提到澳大利亞,就讓人立刻想要度假或退休。澳大利亞是一個再悠閒不過的地方了,生態純淨自然,居民平和友好,尤其是南澳的阿德萊德,沒有悉尼或墨爾本的嘈雜,只有陽關暖照的澳市閒散。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澳洲人能在生活的任何一個細微之處發現樂趣,所以你如果來到南半球最大的菜場阿德萊德中央市場,你會發現無論是攤主還是買菜的人,都非常享受逛菜市場的樂趣,這裡充滿了每日美好生活的想象。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嘗一口鮮花羊奶酪,配上隔壁店家的葡萄酒,就能收穫一段奇妙的味蕾體驗。中央市場除了有基本的蔬果鮮肉,還有連續幾代人經營的火腿店,知名美食家Mark Gleeson經營的甜品店,以及各色水產、奶酪、葡萄酒店鋪等等,而且遊人來到這裡,還能品嚐到鱷魚漢堡、袋鼠肉香腸這些最本地的美食。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別看阿德萊德中央市場只是個菜市場,但它卻佔據著阿德萊德最黃金的地段維多利亞廣場,這足以證明中央市場在澳洲的地位,也能看出屬於這片土地的生活情懷和價值觀——回以每個人微笑和問好,享受每一天的陽光與美食。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澳大利亞·悉尼魚市場


除了陽光、海灘、考拉、袋鼠,澳大利亞吸引全球億萬遊人的,還有鮮甜誘人、回味萬千的人間至寶——海鮮。沿著悉尼市區的河畔,一座人流如織的海鮮市場每天都吸引著無數本地、外地的食客前來探訪,這裡,就是大名遠揚的悉尼魚市場。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澳洲人雖不懂中文,但也深諳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來到悉尼魚市,這裡的海鮮種類之多、規模之大讓人不得不羨慕澳洲人的美食生活,鮮紅的龍蝦、誘人的帝王蟹、肥美的生蠔海膽,還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鮮美至珍,令人目不暇接。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當然,說到海鮮市場,大家可能以第一個會想到日本築地市場,畢竟這裡的金槍魚拍賣聞名世界,二三百萬的金槍魚屢見不鮮。對比之下,悉尼魚市場看起來就“簡單粗暴”一些,只追求每日最新鮮打撈的珍饈,以本真的味道烹飪,伴著海風與水鳥,盡情享受美食本身的魅力。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在悉尼魚市場,你會聽到喧鬧的叫賣聲、食客爽朗的笑聲、盤碗碰撞的脆響,以及加工區的烹炸聲,這些聲音組成了真實的生活,我們一生所能真切感受到的,從來不是頭頂的光環,而是一口一口吃進嘴裡的酸甜苦辣。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當說到菜場的時候,很多人覺得無非就只是滿足生活的日常所需,然而,在城市飛速發展的今天,鬧市中的菜場越來越像時光列車停靠的一又四分之三站臺,這裡連接著大自然和大都市,這裡也是慢生活和快節奏的相遇之地。


西方作家托爾金說過,“如果有更多的人熱愛美食與詩歌勝過愛黃金,這世界會是一個更美好的地方”,如今,我希望你擁有黃金,但同時也能在菜場裡寫下一首生活與美食的情詩。


從古至今,那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食客都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