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俗話說的好:必須要好好努力,才能實現當年吹過的牛X。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這句話是硅谷人心中秘而不宣的創業潛規則,也是埃隆馬斯克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具體含義為,先吹噓你的想法,再通過吸引資本和人才的方式努力在現實中追趕你的目標,直到你實現了它。

作者 | 薛睿

1

瑞幸咖啡 Fake it 的絕妙操作

2019年4月18日,管理著6萬億美元資產的貝萊德(BlackRock Inc.)領投瑞幸咖啡1.5億美元B+輪融資。貝萊德透過多家子基金合共持有星巴克8180萬股,佔比6.58%,為星巴克最大主動投資者及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股東。

2019年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國SEC正式提交了招股文件F-1表格。承銷商為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等機構。融資額度沒有正式披露,據騰訊科技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融資額為5億~8億美元。

精準宣言助力瑞幸市值超過100億美元

2019年5月17日登陸納斯達克,5月18日瑞幸咖啡在華爾街時代廣場斥巨資投放了6頁無比精準的、精彩絕倫的《瑞幸咖啡宣言》。

1.好的咖啡,其實不貴。咖啡不是奢侈品,只是一杯日常飲品。

2.你喝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我們只需要你為咖啡本身付費。

3.好咖啡的味道,喝久了你就會知道。即使 IIAC 金豆獎,也無法一開始就取悅每個人。

4.喝咖啡不太健康?你想多了!歐美日韓每人平均飲用 300 多杯。

5.中國人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在瑞幸,89.6% 都是回頭客。

6.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比差距在哪?差在自信。

這裡請大家思考一下:

為什麼明明瑞幸咖啡的用戶幾乎全部都在中國,

卻要花費巨資在美國時代廣場的大屏幕打廣告呢?

因為這個廣告根本不是給消費者看的,因為即使給消費者看,也不一定看得懂其中的精彩。

這個廣告的目標就是美國的VC和投資人們。

向他們展示瑞幸有多麼的牛X,營銷思路多麼的精彩,未來是多麼的光明。

筆者在這裡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這份廣告文案的精彩之處。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瑞幸能憑藉著這些文案和故事,打動了美國投資人,最終達到市值百億美金的高峰。

01

好的咖啡,其實不貴。咖啡不是奢侈品,只是一杯日常飲品。

星巴克一杯30元的咖啡,咖啡豆和牛奶成本只有5塊左右,剩下的15元是門店租金,水電費,人工費,運營費,管理費等等,最後每杯咖啡還能賺7-8塊。

星巴克咖啡的售價和原材料成本之比達到了驚人的6倍。

大家可能對6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這裡拿小米手機做一個對比:

小米9的手機的物料及生產成本為:2648元,售價為:2999元,

售價僅比物料成本高出了約13%。

雷軍也曾經表示:“5%的硬件綜合淨利率紅線是小米商業模式的必然選擇”。

這時候LV忍不住跳出來:

“作為一個奢侈品,賣東西動不動就算成本你好意思嗎?”

LV的拖鞋,就是這麼秀~請不要問我這個拖鞋的成本~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巴黎世家也不高興了,

塑料拖鞋有什麼了不起?有我們的編織袋fashion嗎?

作為一個網紅賣家,價格不賣到5位數你好意思嗎?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Tiffany笑而不語,

只是默默的掏出了價值200多萬的一盒曲別針。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是的,你沒看錯,是每1個曲別針,價格:25380RMB.

這就是奢侈品和日常消費品的區別。人們會為奢侈品的品牌支付幾百甚至上千倍的品牌溢價,但是絕對不會為日常消費品這麼做。

如果定位星巴克為奢侈品,那可是真的良心賣家啊,定價才翻了6倍~

如果定位星巴克為日常消費品,那可真是赤裸裸的逐利資本家~

第一句宣言瑞幸咖啡其實是想告訴消費者(美國投資人):

“咖啡就是咖啡,不是奢侈品,消費者不應該為品牌溢價買單。大家不要交智商稅和品牌費了,不要用買奢侈品的心態買咖啡”。(瑞幸咖啡才是你的歸宿)

我不知道國內的消費者們有沒有看懂,但是美國的投資爸爸們,肯定是看懂了~

02

你喝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我們只需要你為咖啡本身付費。

星巴克一直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構建的“第三空間”。如果說家是每個人的“第一空間”,辦公室是“第二空間”,那麼星巴克專注於打造的“第三空間”,則是一個介乎於家庭與工作環境之間的場合。星巴克通過優質的咖啡、高檔的門店裝修、柔和的燈光、麵包的香氣營造出門店的浪漫氛圍。在這裡,人們可以與朋友聯絡感情、會談、抑或獨自工作學習,它是忙碌生活中的放鬆時刻、是逛街過程中的休息場所。星巴克文化一直強調的是,召喚社區精神、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是的,買氛圍是要花錢的,可是如果你買的是星巴克外賣,或者並不在星巴克堂食,為什麼你還需要為氛圍花錢呢?

瑞幸第二句宣言延承了第一句。如果你在星巴克店內享受環境,花錢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只是買一杯外賣咖啡在辦公室或者路上喝,那麼來瑞幸吧。

每個買過星巴克的消費者都知道,在星巴克買完咖啡就帶走,並不堂食的比例也是不小的。如果這部分用戶轉向瑞幸,足以支撐瑞幸成為一個幾百億估值的公司,而此時瑞幸的估值還不到50億美金。

美國投資人一算賬,您的股票賣的也~忒~便宜了~買!買!買!

03

好咖啡的味道,喝久了你就會知道。即使 IIAC 金豆獎,也無法一開始就取悅每個人。

星巴克最厲害的地方並不在於咖啡好喝,而是星巴克定義了中國一代人的咖啡品位和口感。就像一直在喝可口可樂的人,很難再接受其它口味的可樂。

很多喝慣星巴克咖啡的人已經脫離了咖啡是否好喝的層面,而是讓喝星巴克成為一種習慣,要的就是那種熟悉的味道。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瑞幸告訴消費者,如果你喝久了瑞幸咖啡,你會發現瑞幸咖啡可以和星巴克咖啡一樣 “好”喝。

瑞幸更想說的話是告訴投資人,星巴克沒什麼了不起,只要給我時間,我可以重新定義中國人的咖啡味覺習慣,大家都會熟悉和喜歡上瑞幸咖啡的味道。

04

喝咖啡不太健康?你想多了!歐美日韓每人平均飲用 300 多杯。

瑞幸咖啡的第四句宣言其實也是說給投資人聽的。

要知道,2018年中國人的年人均咖啡攝取量只有6.2杯。如果與歐美市場對標,那麼瑞幸咖啡的市場至少還有50倍的上漲空間。

我們可以用茶葉消耗水平數據做一個對比:

中國年人均消費茶葉大約為1.7公斤,而美國人均消費茶葉只有200多克。而且,200多克茶葉中,紅茶佔85%。在美國幾乎看不到普洱的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人喝普洱啊,如果美國人像中國人一樣泡普洱茶喝~~

想到這裡,筆者都想在美國開個普洱茶的專賣店了。

其實這句宣言的邏輯漏洞非常明顯,因為歐美的飲食習慣跟中國是不同的。不能用中國人喝普洱茶的量來對標美國茶葉市場,自然也不能用歐美人喝咖啡的量來對標中國咖啡市場。

儘管這個宣言的邏輯很不嚴謹,但美國投資爸爸們還是信了它描繪的美妙前景。

畢竟咖啡在美國可是神一樣的存在啊,誰能不愛咖啡呢?

對,中國人也不會不愛~

05

中國人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在瑞幸,89.6% 都是回頭客。

為了防止美國投資人從第四句有邏輯瑕疵的宣言中緩過神兒,聰明的瑞幸文案又補上了第五條宣言:你不要以為中國人不愛喝咖啡,89.6%的瑞幸咖啡用戶都是重複購買用戶。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我從星巴克那裡搶來的用戶,就變成瑞幸的用戶了。

雖然他們現在來是因為我發的優惠券,但等我不發的時候,他們也不一定走啊。

如果他們不走,買瑞幸股票的你,可就賺大了啊~~

06

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比差距在哪?差在自信。

這句宣言意在告訴消費者,瑞幸的咖啡豆跟星巴克一樣,瑞幸的牛奶跟星巴克一樣,瑞幸的咖啡機跟星巴克一樣。如果你覺得瑞幸咖啡味道不如星巴克,那麼問題不在瑞幸,而是在於你不夠自信,你不願意相信中國的咖啡跟美國的咖啡一樣好。

這個宣言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醒美國投資人對標瑞幸和星巴克的市值。

你覺得星巴克市值和瑞幸市值差在哪?差在你不夠自信!!!

(2019年8月,星巴克股價約95美金,11億股,估值1100億)

(2019年8月,瑞幸咖啡股價約20美金,2.4億股,估值不到50億)

假如你能現在自信的買入瑞幸的股票,就像10年前自信買入比特幣一樣,投資翻個20倍根本就不是事兒。

看了這份To VC的超級精準的廣告文案,美國的投資人看了一眼星巴克的股價和市值,又瞅了一眼瑞幸咖啡的市值,同時算了一下中國的人口,就按捺不住買買買的衝動,即刻進入剁手模式。

【2019年8月】宣言發佈後不到三個月,華爾街頂級對沖基金Point72增持了瑞幸咖啡,持股超過5%。瑞幸咖啡市值逼近60億美金。

【2020年01月】 瑞幸咖啡宣佈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安裝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還將通過配股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籌資超過8億美元。無人售賣啊,多麼了不起的發展前景啊,美國的投資人又有一次愉快地接受了瑞幸咖啡講這個故事。

【2020年1月17日】瑞幸咖啡股價達到歷史最高點,51.38美金,乘以2.4億股本,瑞幸公司市值突破123億美元。

瑞幸咖啡把講故事(fake it)做到了極致,受到了各種基金的追捧和增持。

2

從Fake it 幾乎快到了 Make it

其實,僅從年報數據來看,一路狂奔的瑞幸咖啡,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1.營業額極速成長

可以看出,瑞幸咖啡2019年Q3的營收金額達到了15.41億美金,同時虧損並沒有明顯增加。虧損金額佔營收金額的比例,從18年同期的202%,縮減到了34%。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2.線下門店開始盈利

排除掉app運營支出,僅計算線下門店運營費用的話,已經開始盈利。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3.規模擴大,單杯咖啡成本降低

2019年5月,瑞幸咖啡CEO錢治亞稱:瑞幸的咖啡單杯成本已經從2018年一季度的28.0元人民幣降至2019年一季度的13.3元人民幣。相信在銷量增加3倍的規模擴大的情況下,成本一定會繼續降低。(2019年Q3的單杯成本沒有披露,9塊僅為參考值)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不得不說,2019年瑞幸咖啡的財務表現相當亮眼,

未來轉虧為盈甚至超過星巴克的故事簡直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可惜,當數據造假被實錘後,描繪出的一切美好的藍圖都灰飛煙滅了。

3

瑞幸犯下的致命錯誤

瑞幸咖啡講了一個極具誘惑的故事,把Fake it 做到了極致。但不幸的是他迷失了,未能追趕上自己描繪的藍圖,最終沒能做到Make it,直至崩盤。

這是為什麼呢?

欺騙是創業不可逾越的底線

其實,投資人和創業者彼此對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的做法心照不宣。

創業者需要編織一個好的故事吸引資本,來完成他們短時間內還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投資人需要創業者心懷遠大以期望在未來獲得高額的回報。

然而,彼此之間是有一條默認的底線:

創業者不能欺騙,無論是對投資人,用戶,還是未來的商業夥伴。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也許瑞幸太執著於Fake it,故事編的太快太大,以至於必須要用業績作假來追趕故事的進程。從而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當渾水基金髮布了匿名的瑞幸調查報告後不久,瑞幸終於坐不住了,最終自己宣佈了,業績確實有作假。

瑞幸咖啡股價立刻一落千丈,從26美金,暴跌到6.4美金,最低股價4.9美金,估值幾乎只有頂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誠然,瑞幸咖啡燒美國投資人的錢,割美國股民的韭菜,執意連年虧損,就為了補貼全國人民,讓大家喝到便宜的咖啡和奶茶。從這個角度看好像我們佔了天大的便宜。

但實際上,瑞幸公司可能會面臨高額罰單甚至破產,同一大股東的神州系受到牽連,美國中概股大跌,國內機構給瑞幸的貸款可能血本無歸。

最重要的是,造假的行為會對未來中國公司的誠信度、估值、後續中國公司赴美的前景均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

  • 寺庫、蛋殼公寓、人人網、魔線等中概股都大跌10%以上。
  • 神州租車股價暴跌54%後停牌,最高跌幅達到72%。
  • 2018年5月,瑞幸與光大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簽訂12個月的咖啡機租賃協議,總額3.5億元人民幣。
  • 2018年6月西藏信託給瑞幸咖啡提供了一筆3億元抵押貸款,期限2年。
  • 2019年3月,瑞幸咖啡從浦發銀行獲得6000萬元的定期循環貸款。


這些未來的潛在損失都不是廉價咖啡帶來的便宜所能彌補的,瑞幸咖啡作假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可能才剛剛開始展開。

4

要Fake it ,更重要的是Make it

我們來回顧一下瑞幸咖啡是如何把 “fake it” 的環節做到極致,它描繪出的美妙藍圖又是什麼:

  • 瑞幸已擁有4507家直營門店,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大品牌。
  • 佈局無人咖啡機和售貨機,進一步大幅降低咖啡成本。
  • 奶茶,堅果,輕食,茶飲,甚至iPhone,反正什麼都賣。
  • 最終成為星巴克 + 7-Eleven + Costco + 亞馬遜的超級巨無霸公司。


(星巴克市值1000億美金,亞馬遜市值8000億美金,Costco市值1200億美金)

這些美國VC投資人心中期待的神話故事,目前看起來只是一個笑話。

有些人據此嘲笑美國的投資人比韭菜還傻,但是大家要知道,這幫人可是世界上最聰明、最精的群體之一。最聰明的人有時都會被迷惑,那作為普通人,大家是不是更應隨時保持警醒呢?

就拿聯考備考來說,我相信下面的幾個故事每個人都很熟悉:

  • 只需要聽1小時的課程就可以提高10分。
  • 每週學2~3個小時就可以通過聯考。
  • 聽這個課,3天就可以抵得上別人3個月的效果。
  • 3天學會形式邏輯,3天學會論證推理,5分鐘學會打王者榮耀。


我想說的是:

描繪這些美妙的故事的目的,並不是幫你備考,只是想掏你錢包。

如果不拿“捷徑”作為噱頭和誘餌,如何能說服你掏錢呢?

規劃最終能實現的目標才叫做夢想;編纂不能實現的故事,只能叫做忽悠你做白日夢。

想做到Fake it很簡單,難的是fake的嚴謹合理。最終決定成敗的因素,還是取決於能否真的Make it。我們要有勇氣去做Fake it的規劃,但是如果輕易的相信其他人為你fake的美夢,最終會不可避免的重蹈美國VC投資爸爸們的覆轍。

同學們在備考中,也一定要時刻警醒,不要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美國投資人的角色,成為了考研界的韭菜。

“我們是老師,我們不是商人”

這句話是MBA大師經營的核心理念和座右銘,那麼老師和商人的區別在哪裡呢?

商人專注做營銷,只想幫你Fake it,千方百計的告訴你可以少學習,描繪輕輕鬆鬆最終也能成功的故事,用“捷徑”作為噱頭和誘餌。

老師潛心做內容,用心幫你Make it,苦口婆心的勸你多學習。因為多一分學習,就多一份上岸的把握。

在此我希望大家儘可能的抽出時間多學習、多聽課、多做題。千萬不要迷失在美妙的“捷徑”中,並不是每一位同學都可以輕鬆的在聯考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穫。祝每位同學都能成功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