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之后的上汽大通如何“飞”?

改名之后的上汽大通如何“飞”?

战略思路的改变及转型促“更名”

为什么要更名?这其实是所有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对此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蓝青松表示,这首先是上汽大通战略思路的产生了变化。上汽大通虽然是成立四年的公司,但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因为全体员工上下有比较高的进取心,企业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上汽大通设定的目标比较高但是都达到了,市场增长速度快。面对中央提出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变革,上汽大通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过去几年中,上汽大通在市场上,产品的推出、客户的享用都是在传统的范围发展,而现在以及未来都要求创新、转型和发展,拓展新领域、新业务,继续拼速度,同时在传统业务领域里面还推出新的产品。通过创新、转型和发展,使得上汽大通海外业务继续提升,争取在下一个五年海外销售份额提升到20%~30%,成为海外业务占销售总额比例最高的汽车公司之一,全球经营能力在汽车企业方面走在前面。

其次就是面临产品转型,推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两翼并举。在新能源方面,上汽集团和上汽大通共同募资三四十个亿,形成全系列产品布局,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氢动力。上汽大通的两翼齐飞战略是多角度多维度的,是国内和海外市场的两翼、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两翼。

另外,上汽大通过去四年发展很快,有一个重要原因。上汽大通懂得客户需求,愿意聆听客户的声音,有体系实力能够支撑,令客户愿意购买上汽大通的产品和服务,概括下来,这个理念就是“懂、愿、能、乐”。譬如,上汽大通每年都推出V80的年度车型,G10上市一年,也在客户要求基础上不断改进。从产品开发到推向市场,上汽大通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比合资企业还快。

改名之后的上汽大通如何“飞”?

未来五年要“以客户为驱动力”

那么面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上汽大通内部驱动力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呢?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秋华解释道,上汽大通要将“以客户为中心”转化为“以客户为驱动”。目前包括汽车制造企业在内的相关制造企业,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是整车企业去整合资源,客户怎么讲,上汽大通就怎么做。但是今后的上汽大通要做的是C2B业务,即由客户定义需求,客户在产品研发开发过程中参与做决定,对配置、性能决定、价格都可以决定。在智能化制造、C2B业务上,上汽集团给上汽大通配套20亿,上汽大通自己配套16亿。

蓝青松进一步强调,“智能制造”、“工业4.0”、“互联网革命”、“中国制造2025”,这些里面的工作内容,都在上汽大通C2B项目里得到体现,C就是前端客户端,有N个端,用户、平台通过网上或者线下多维度交流,客户的需求是无数个大数据。上汽大通讲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平台三维、虚拟现实,通过这些在网上和客户沟通,应用于产品研发设计。

对于产品开发,“十三五规划”中上汽大通将如何实现全新规则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郝景贤表示,对于未来,上汽大通最为关键的是要重塑体系。他解释,以前上汽大通开发一个产品要两年三年,现在则可能是两个月、两个星期。上汽大通以后就不是单一的供应商,而是智能多元化个性化供应,上汽大通开放设计,找很多供应商来做设计,客户可以在上汽大通的平台上定义自己的需求。上汽大通的X+项目,包括新能源和互联网,在新能源方面上汽大通形成从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车的全系统布局。在智能化方面,上汽大通的C2B项目不是走在上汽的前沿,而是走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前沿。所以上汽大通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改名之后的上汽大通如何“飞”?

蓝青松强调,上汽大通的业务范围本身就是小批量、多品种的,和现在要做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有一些关联。几十万用户的海量个性化需求,上汽大通通过智能制造、后台的大数据,支持整个海量的需求,与用户在线做设计沟通。但是,以后的每一辆车,在客户的需求基础上,上汽大通还是会有标准规范的,这样上汽大通就能走在行业前沿。在C2B业务上上汽大通会从房车业务切入,像装修一样每个人有不同喜好,大通房车保有量有两三千辆,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两辆一模一样的房车,所以C2B业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适合在房车上应用。

观点:在全民创新、转型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汽大通从一个传统的商用车公司,希望通过“更名”寻求蜕变,转变成一个“商乘”跨界的综合性汽车制造企业,这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上汽大通”在过去四年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品牌和口碑,足以支撑起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