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文|十里荷塘秋水長

“今日鄉愁已成珍藏的古玩,無事靜坐,取出來摩挲一番。鄉愁是我們成長的年輪,陷入層層包裹。鄉愁是我們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鄉愁無可驕傲,也絕非恥辱。鄉愁是珍貴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捨,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鄉愁遲早退出生活,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王鼎鈞)


《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王鼎鈞先生

王鼎鈞先生的文章若想評價,落筆之前需要鼓足勇氣,畢竟以鼎公的文筆來說,不是我輩能及一二的,尤其是他的創作生涯長達大半個世紀,對各種文體的駕馭手到擒來、駕輕就熟,長期出入於散文、小說和戲劇之間,著作近40種,王鼎鈞先生也因在文字上的造詣深得各界尊重,被尊稱為鼎公,被譽為“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樑”,他的“人生三書”在臺灣總髮行量就超過了60萬冊。

前陣子買了先生的多本文集,在研讀之餘感受著鼎公字裡行間對於祖國鄉土的懷念和對青年的寄望。

《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鼎公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自己老年依然筆耕不輟是在用自己的文字為歷史做個見證,還開玩笑地說相比較齊邦媛先生的文字,自己的文字更“俗”,更接煙火氣一些,在我看來,先生說的煙火氣,準確地說應該是用他筆下的文字在文學、歷史和青年們之間架設了一道長天大橋,抒寫著自己對於故國深情的同時不忘教誨年青一代及早設定自己人生的大方向方是正理。

《江河旋律》是先生的一本自選集,由人民文學社出版,內文輯錄分為“美文”、“變體”和“雜文”三部分選錄。書的扉頁上有先生簡短的文字做的總括:

大江東去,淘盡多少錦心繡口,我臨江打撈,這些,希望能為您留下。


《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01

鄉愁與個人而言是帶有美學的思鄉情緒,因人而異,“昨日今我一瞬間”

喜歡看王鼎鈞先生的文字的讀者,自然能夠了解先生筆下文章的洋洋灑灑、雷霆萬鈞,那一篇篇小小篇幅的文字裡,先生能夠做到的是將橫平豎直的方塊漢字重新排兵佈陣,用自己的一腔正氣和華彩篇章匯聚成對故鄉的再回首,“人散落,淚散落,歌聲散落,我——仔細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細斟滿葡萄美酒。”

《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這樣的字字珠璣,讀來竟有令人惶恐不安的美好。

當然瞭解了先生的經歷,會明白這需要怎樣的積澱和沉浸,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漂泊,將所有的過往的情緒與故鄉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一一對接,這是先生筆下感人至深的鄉愁時分,先生自己說鄉愁應該帶有美學的價值。

王鼎鈞曾用名方以直,山東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人,1925年生,抗戰末期棄學從軍,曾在報社任副刊主編,也當過教師。14歲開始寫詩,16歲寫成《品紅豆詩人的詩》,1949年到臺灣,曾擔任多家報社副刊的主編,51歲時移居美國,1979年應聘到了美國的大學任教,一直在紐約居住。

鼎公的文字在讀的時刻,會令人分外神往,那些文字彙集在一起,起碼是令我拍案叫絕,比如這段文字的跳脫與揮灑自如:

現在呢,我想高樓不在遠方,它就是故鄉。我一旦回到故鄉,會恍然覺得當年從樓頂上跳下來,落地變成了老翁。真快,真簡單,真乾淨!種種成長的痛苦,萎縮的痛苦,種種期許種種幻滅,生命中那些長跑長考長歌長年煎熬長夜痛哭,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發生,“昨日今我一瞬間”,間不容庸人自擾。(語出自《左心房漩渦》中《腳印》一文)

誰人不曾思念故鄉?誰人不曾受到來自生活的煎熬?區別在於,庸俗如我輩,大概率會摔摔打打慨嘆命運對於自己的苛刻和不公,卻做不到鼎公文字裡的四兩撥千斤。這大概就是聰慧和魯鈍之間的差異吧。我有些羞愧,自不待言。

02

聖人法天,盜有道,道亦有盜,“無德必亡,唯德必危”

《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先生說“文心互通”,深以為然。王鼎鈞先生的文字裡,我們常常得見人生的大智慧。或許這是人生的經歷帶來的滄海桑田經歷過後的怡然自得,也或許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老先生的人生歷程中的一種別樣的總結。

人生是有辯證法的存在。《四個國王》一文裡,寫一個聖者來研究一個國家為什麼會滅亡,請教了一個年紀最大閱歷最多的老者,老者沉默良久後說:“亡國的原因是:國君用人只肯任用道德君子。”聖者和弟子們都愕然,再良久之後,老者慢吞吞地說:“好人沒辦法對付壞人。”

噗!鼎公好生幽默,用這樣的小段子來講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講道德、權術與政治之間的差別,一字千鈞也是有的,見多了論述道德和人生不平際遇的文章後,再看這樣的小小的篇幅的透著人生智慧的文章,你說我們讀者焉能不愛?

《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王鼎鈞說自己的一生受兩個人影響最大,幼年受沈從文作品影響,立志寫作;後來受夏丏尊影響,立志幫助文學青年。

王鼎鈞不斷突破自己,隨著時間的累積其人生境界和藝術境界越來越圓融通順。出版的《葡萄熟了》評曰:“鼎公”散文技巧圓熟,境界圓融,態度圓通,風格圓潤,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不帶矯揉造作。他的散文呈現“澇水盡而寒潭清”和“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景觀,行雲流水,若不經意,而刻意經營者不能到。

讀了他《江河旋律》的自選集,忍不住入手了幾乎鼎公的全套文集,從文字的功力來看,鼎公駕馭文字的能力令人稱奇,更加上淡然從容的人生態度,想來閱讀中的受益匪淺也是當然的。在閱讀這樣的好文字的時刻,我們會受到點撥,人生的意義在於你會面對各種的挑戰和考驗,如若不然,人生將全無意義,這些挑戰和考驗會幫助我們釐清自己前行的道路方向,也值得我們去拼上一拼。

03

終有一天,乘風歸去,瓊樓玉宇,別是一番溫暖

鼎公今年已經95歲了,在這樣的一個舉重若輕的年紀裡,回望人生走過的路途,發出對家和故鄉的感悟,都是人生必然的時刻:“在亞當的時代,天堂是家;在我們的時代,家是天堂。”

鼎公的這本自選集最後一部分是“雜文選”,內容上確實很雜,多是自己某一時刻的感悟以及對於所閱讀書籍的評價,很多點滴也帶有一貫的幽默,比如有一文中說自己曾問華人學生家長會會長如何使孩子不致學壞,她說“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好”。鼎公說:“希望她的這句話也能流傳廣遠。”也是令人忍俊不禁,挺可愛的老先生,到了人生的某個圓融時節,這樣的舉重若輕的時刻在文中常會如泉湧一般,隨處得見。

《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傳統文化的薰陶對於少年和青年頗為重要

王鼎鈞以他的生命歷程創造了一種可能性,縱然生命的年輪裡,有太多時代的轍痕,在他作品中,卻能將根鬚吸收的人生經驗加以昇華,復能在文路上日益精進,無論是理性的哲思,或是抒情的時代刻劃,都給人寬厚的溫暖、清明的指引、心靈的饗宴,彷彿那濃濃的樹蔭。(蔡倩茹《王鼎鈞論》)

文集《江河旋律》中有篇文章《殺人無用論》中提到有些人倒行逆施的同時偏偏要給自己包裝成因為受了太多歧視和不公正待遇後的憤然而起,比如有的留學生學業受阻非要說成是導師和同學的過錯,最後採用極端方式離世前將老師和同學報復性殺害。在說到這樣的事例時,談到對“愛”和“殺”的處理方式上的看法,裡面提到對於仇敵要“愛”:割肉飼虎。

“為什麼要愛他?為什麼要愛他?簡直違反人性嘛!”

《江河旋律》丨讀王鼎鈞先生的自選集,看文字裡的中國

言為心聲啊,鼎公的話於我而言是心有慼慼然,愛的能力是需要在社會中培養的,要推行的,但是一味擴大所謂的“愛”的教育力量,是不是在很多時候也不得其法而入呢?

從這樣的文中的例文段落可以看出鼎公一生淡泊名利,窮畢生之力於“寫出全人類的問題”,創作風格多變,題材豐富,堪稱一代散文大家。

接下來我要把入手的鼎公的文集集中注意力慢慢讀完,對這樣美好的文字致以發自內心的敬意。

-END-

我是“十里荷塘秋水長”,用文字記錄和感受美好生活。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