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散文哪家強?

學者散文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出現的一個提法,大意區別於一些專於文學寫作的作家散文。嚴格說,哪裡有這麼多分類?學者寫文章特別是散文隨筆,也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完全可以說是古已有之。就以現代為例,魯迅、周作人都是以教授為主業,業餘寫作成氣候。再如金克木、季羨林等等後來在文壇偶爾露崢嶸的各位,也都除寫作外術業有專攻。

學者散文哪家強?

就當代作家來說,餘秋雨先生雖然頗多議論,備受奚落。但是客觀講,他在巴金先生主編的上海《收穫》雜誌上寫專欄文章時,真是讓當時中國大陸的散文面目頓時一新。其開風氣之先,有扛鼎意義。要知道那個時候,大陸彼岸中國臺灣的散文名家王鼎鈞、余光中正風靡大陸,內地作家則面目單一。因此,《文化苦旅》以深入的文化思辨與優美的敘述語言征服了不少讀者,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名作,一時洛陽紙貴。

現在再看,餘秋雨先生的散文在文化普及上的價值也是很大的。與餘秋雨的通俗平易稍有不同,另外一些作家作品也相當出色,甚至後來一些作家在一些方面還有所超越。

學者散文哪家強?

如山東作家張煒,雖然以小說《古船》奠定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其《書院思與在》卻是文化思考取勝之作。再如民族歷史研究出身的作家張承志,小說《北方的河》讓他廣受關注,但他後期更以跨民族跨文化的比較文學比較文化思辨令人注目。又如新疆作家劉亮程,以其眾多散文共同體現出對文化的哲學思考,展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民間思想的文學思辯。

學者散文哪家強?

在閱讀了餘秋雨之後,再看看這些作家作品,相信您會有另一番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