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孕期、哺乳期、疾病恢復期……哪些人可以多吃點雞蛋?

蛋類是自然界給予人類最好的蛋白質之一。此外,蛋黃還是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卵磷脂等營養素的良好來源。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人每天應保證攝入蛋類40~50克,對於健康成年人而言,一週不超過7個雞蛋即可。但對於以下人群,為保證營養攝入,可適當多吃雞蛋。

健身、孕期、哺乳期、疾病恢復期……哪些人可以多吃點雞蛋?

蛋奶素人群。這類人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蛋類、奶類、豆類。建議蛋奶素人群每天攝入40~50克蛋類,25~60克大豆或等量豆製品。50克豆腐乾可提供9克蛋白質,一個雞蛋可提供6克蛋白質,因此,蛋奶素人群在無法保證豆製品攝入時,可適當增加1~2個雞蛋。

健身人群。一般推薦高強度運動後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以補充運動後肌肉蛋白的丟失,如蛋白粉、雞蛋白、雞胸肉等。相較雞蛋白,蛋黃含有更多脂肪,含量高達32%以上。因此,推薦健身人群只吃雞蛋白來增加蛋白質攝入,以免攝入過多能量。

孕期女性。孕早期胎兒生長相對緩慢,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不多,但隨著胎兒的加速生長,對蛋白質等營養素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孕中期應在孕前膳食的基礎上,每天增加50克動物性食物(魚、禽、蛋、瘦肉)的攝入,孕晚期需增加75克。因此,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的雞蛋,孕期女性可適當多吃1個。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既要分泌乳汁、哺育嬰兒,還需要逐步補償妊娠、分娩時的營養素損耗以促進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恢復,因此需要更多營養。建議每天比孕前增加約80~100克的動物性食物,可增加1個雞蛋。

某些疾病恢復期。雞蛋可作為疾病恢復期患者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比如手術、創傷和燒傷的病人在傷口和創面修復期需要較多蛋白質,可增加雞蛋攝入。

需要提醒的是,以下人群需要適當減少雞蛋的攝入。一是肝腎功能受損的人。當肝腎功能受損時,人體對蛋白質的代謝和利用能力下降,蛋白質的供給量應適當減少。建議此類人群遵循醫囑或營養師進行飲食評估後再酌情攝入雞蛋。此外,此類患者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也需根據肝腎功能情況供給。二是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一個完整的雞蛋含膽固醇約為300毫克,雖然中國營養學會已經把每日膽固醇推薦攝入量從指南中去除,但患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應考慮相關風險因素,建議隔日吃一個煮雞蛋,相當於每天吃半個雞蛋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