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有所山村學校,如今已有百年曆史,人才輩出!

清鎮有所山村學校,如今已有百年曆史,人才輩出!

清鎮有所山村學校,如今已有百年曆史,人才輩出!

一所山村學校,卻有百年校史,是清鎮市現存的唯一一所百年老校,近日,都市新聞記者在清鎮市採訪了這所學校辦學百年的風雨歷程。

這所百年老校現名叫化龍小學,位於清鎮市新店鎮風字巖村,地處一座山下。走進校園,操場寬大,山腳下一排正房是教學樓,兩側是辦公樓,正前方是圍牆。四周綠樹成蔭,環境優雅,是一處教書育人的好地方。

清鎮有所山村學校,如今已有百年曆史,人才輩出!

據該校校長滕英祥介紹,化龍小學始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由當地鄉紳陳鑾、劉廷芳等人募捐創辦,當時的校名已不可考。1922年,因軍閥混戰,學校被迫停辦。1928年恢復辦學,1932年轉為民國政府官辦學校。1943年,當地改化臘條子場名為化龍,1947年,該校改名為化龍鄉中心國民學校。
解放後,化龍小學逐步得到發展,到2012年建校百年時,有學生200多人。2008年以來,經過逐年的增建、綠化,是學校發展成為當今的這個規模。
據滕英祥校長考證,化龍小學建校之初是在化臘條子場東北方向的東嶽廟內辦學,東嶽廟是一處由上殿、下殿、兩側廂房組成的四合院,整座廟宇氣勢恢宏,雕欄畫棟,飛閣流丹。廟宇四周古木參天,綠竹掩映。辦學之初的教室就是設在下殿二樓的戲樓上。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廟宇兩邊廂房被改建擴充為教室。1964年,下殿戲樓被拆除。1974年,校園周邊古樹遭受破壞,東嶽廟原貌蕩然無存。
記者在校園內看到,以前氣勢恢宏的東嶽廟,如今僅存5個柱礎。這些柱礎雕飾精美,成為東嶽廟唯一僅存的“遺物”。
據當地學者介紹,化龍古鎮地處古代水東(貴陽)與水西(畢節)之間的古驛道上,化龍當時地處水西治下的“水外六目”之化臘條子場,其文化底蘊深厚。在民國時期,曾出過貴州辛亥革命新軍起義軍官、北伐黔軍副團長馬登瀛,黃埔軍校軍官、抗戰陣亡烈士、國軍副團長陳新民等仁人志士。


而在化龍學校辦學之百年時間裡,有數千學子從化龍小學走向社會。據不完全統計,解放前後,從該校就讀後走上行政崗位的科級及以上官員達數十人,具體人數已經無法考證,真不愧是一所人才輩出的百年老校。
都市新聞記者 賈華

校對 章虹

編審 鍾俊怡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