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素來奉行抑制商人的政策,為何東漢卻發揮不了作用?

導言:我國封建社會一貫奉行抑商政策,這項政策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到了東漢,這項政策卻沒有像以往一樣發揮作用。這項政策的失靈的現象並不是偶然形成的,其中包含著許多複雜的原因。本文的觀點認為形成這種局面與關東和關中兩大地主集團價值標準、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的對立分不開,這種對立導致了兩大集團之間存在著長期競爭。

隨著他們勢力的變化,相應的統治思想、治國方針、經濟政策也會產生變化。在非抑商政策的影響下,東漢的商業得以獲得新發展,但因為受到封建社會制度以及封建思想本身的巨大影響,這種商業發展並沒有形成穩定長久的局面。在這種大背景之下,資本主義雖然能得到一定發展,但仍達不到讓其萌芽能夠破土成長的程度。所以從總體上來看,東漢的資本主義仍然處於十分弱小的狀態。

古代素來奉行抑制商人的政策,為何東漢卻發揮不了作用?

01

由於商較變法的重農抑商政策,抑商政策成為了秦王朝長期施行經濟政策。這一經濟政策沉重打擊了春秋以來商業和商品貨幣經濟迅速發展的勢頭,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西漢前期以黃老思想為指導,對經濟發展施行放任政策,迅速恢復和發展了當時的社會經濟。

西漢的一系列政策促成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形成,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例如了土地兼併等社會問題。武帝時期的長期關注點一直都在在匈奴問題上, 並未關注土地兼併這一社會問題,這一社會問題未得到緩和,給了商人和商業巨大的打擊。

東漢在光武帝時期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政治措施, 社會經濟在這一時期得到恢復和發展,並且此後東漢沒有再實行過激烈的抑商政策。

古代素來奉行抑制商人的政策,為何東漢卻發揮不了作用?

雖然在東漢中期王符曾提出抑末的主張,但是東漢"末"的概念同前朝相比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東漢"末"的概念只指的是"遊業"、"巧飾"、"鬻奇"等,與傳統意義上的"末"明顯不同。東漢統治期間一直都沒有實行過抑商政策,甚至傳統的抑商政策在東漢已經從根本上轉變了。

古代素來奉行抑制商人的政策,為何東漢卻發揮不了作用?

02

東漢採取非抑商政策的原因很複雜,它既受政治因素的影響,也受到了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抑商政策改變既是關東、關中兩大地主集團長期鬥爭的結果,也與該鬥爭導致的統治思想、治國方針、經濟思想、經濟政策變化現象有關。

抑商政策的改變依託於兩大地主集團勢力的消長,他們之間的利益衝突以及價值標準、道德觀念的差異決定了國家治國方針的變化,也預示著他們之間鬥爭的必然性。就秦漢而言,抑商政策的轉變和兩大地主集團勢力的消長有密切聯繫。在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非抑商政策能在東漢出現絕非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

古代素來奉行抑制商人的政策,為何東漢卻發揮不了作用?

03

非抑商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業的發展。首先,在非抑商政策的影響下, 東漢商業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以洛陽為代表的城市相當繁榮。其次,非抑商政策促使官僚、地主、商人形成三位一體的格局,勢力得到迅速發展,出現了一批豪商鉅富,例如樊重、京兆王丹、太原荀恁、折國等。除了官吏出現熱衷經商的趨勢,下層人也紛紛經商。

古代素來奉行抑制商人的政策,為何東漢卻發揮不了作用?

雖然非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業的發展,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第一,本末相供不足,不僅阻礙了商業的發展,還增加了自耕農民的負擔,使他們破產流亡。

第二,貨幣經濟不發達。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一方不發展另一方便很難得到發展。

第三,政治上的風起雲湧以及儒家"重義"思想都限制了商業的發展。雖然熟識孔孟之道的大儒也無法擺脫商業的誘惑,但是"重義"、"不言利"的價值觀念對商業起到了巨大的限制作用。

古代素來奉行抑制商人的政策,為何東漢卻發揮不了作用?

此外,民間商業在非抑商政策影響之下雖然獲得了短期內的發展,但為時不長。而且商人在獲得鉅額的貨幣資本以後大都會投向土地,這就形成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

這一舉動的直接後果就導致了自耕農民大量的破產流亡的現象,處境悲慘。儘管非抑商政策較之以前的政策較為寬鬆,但是仍然難以提供發展商業的土壤,資本主義頂著沉重的壓力很難破土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