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兒科醫生提醒家有5歲以下寶寶的注意“手足口”病

目前正處4月清明假期,家長帶孩子出行相對增多,需要警惕手足口病。《2019年1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

根據手足口既往流行規律,自3月起我國手足口病疫情開始高發,4-6月手足口病正式進入爆發期。偏巧目前還處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以控制,但目前全球疫情正處於爆發階段。對於發熱患者還是比較敏感和警惕的。偏巧手足口病往往就伴有發熱,會使得孩子的就診較往日繁瑣,必須先去發熱門診篩查。家長們還是需要了解一下手足口是怎麼傳染的?能否很好的預防?如果孩子真的不幸確診了手足口居家怎麼護理以期寶寶儘快康復?

進入4月,兒科醫生提醒家有5歲以下寶寶的注意“手足口”病

手、足、口腔、臀部出現斑丘疹或皰疹

首先了解一下,手足口病多為腸道病毒引起,特別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多為手、足、口腔、臀部斑丘疹或皰疹,這種皰疹大小如針尖,周圍紅暈,中間泛白,同時孩子往往還有發熱表現。部分患兒因為口腔皰疹,會出現咽痛、拒食、流涎等症狀。本病在5歲以下兒童裡更加常見,3歲以下寶寶容易併發腦炎、腦膜炎等重症表現。


很多家長關心這個病這麼傳染的?

手足口病,我們知道它是因為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它會通過接觸分泌物進行傳播,當孩子感染病毒後,孩子沾染病毒的鼻涕、眼淚、口水等由接觸生活用品、玩具和接觸到其他小夥伴而引起傳染情況。另外一個就是呼吸道飛沫傳播,當孩子打噴嚏時或者說話時正好遇到遇到健康的孩子,也會引起傳染可能。

那家長遇到孩子得了手足口後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知道手足口病是腸道感染導致的,不是細菌感染,所以家長不需要用抗細菌的藥物,只有在合併細菌感染時,我們才需要用抗細菌藥物,至於抗病毒這塊,當然可以用一些中成藥或者在中醫兒科醫師指導下用一些清熱解毒的湯藥治療,一般效果都是不錯的,對於孩子發熱的問題,可以對症退熱,若高熱持續不退,就需要到醫療機構進行就診。

進入4月,兒科醫生提醒家有5歲以下寶寶的注意“手足口”病

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手足口的方式

目前疫苗是一種有效預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家長可以給孩子接種手足口疫苗來預防發生手足口病的發生,但是打疫苗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因為目前我國疫苗只是對其中的某一型(目前國內手足口疫苗是EV71疫苗)具有免疫作用,但是腸道病毒是非常多的。所以,也會偶爾發現臨床裡有接種了手足口疫苗的孩子還會出現手足口病的情況。

得了手足口病後,日常家庭怎麼護理呢?

進入4月,兒科醫生提醒家有5歲以下寶寶的注意“手足口”病

特殊時期還是戴口罩吧不給別人找麻煩

首先,要做好家庭隔離的工作,一般隔離2周時間,若家庭有多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分開隔離,避免傳染。

其次,注意家庭通風,勤開窗,多給孩子飲水,注意休息保持飲食清淡也很重要。

再次,就是勤洗手,保持手衛生是很重要的環節,可以有效阻斷病毒傳播。

還有就是,家長要讓孩子養成咳嗽、打噴嚏的禮儀,減少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