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瑞星股价暴跌事件始末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了,瑞幸美股遭遇暴跌的消息。跌得有多惨呢?几乎是断崖式暴跌,一个晚上,触发六次熔断,跌了75%。如果打个比方,相当于您有100万存款,一觉醒来就剩25万了。对于大洋彼岸的你我来说,看到瑞幸在美股的暴跌,可能有两种心态:

1、瑞幸是不是要玩?我的瑞幸咖啡券得赶紧用掉!

2、美国人终于意识到,瑞幸是在薅美国人的羊毛,补贴中国人喝咖啡了。


【深度】瑞星股价暴跌事件始末


那瑞幸究竟发生了什么呢?首先,瑞幸为什么会遭遇暴跌?最直接的原因是遭遇了著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的做空。2月1日凌晨,浑水发布做空报告,指瑞幸涉嫌财务造假,伪造财务数据。瑞幸股价随即大跌26.5%,2天后瑞幸对浑水的报告作出回应,坚决否认所有指控。瑞幸股价随即开始回升,到2月10日已经恢复到了被做空之前的水平。但是关于瑞幸财务造假的传闻并没有消退,美国的部分律师事务所开始启动针对瑞幸的集体诉讼,要为瑞幸的投资者们讨回公道。瑞幸同时启动自查程序,自查的结果是,瑞幸承认,公司确实存在财务造假行为,造假大约22亿元。于是,瑞幸股价在刚刚过去的一夜跌去了75%。这里有个疑问是:瑞幸之前明明矢口否认,如今为什么瑞幸突然承认造假?本质上,还是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身份。现在的时间节点,正值瑞幸即将发布年度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出问题,会导致瑞幸直接从美股退市。但是如果现在自己查出问题,虽然股价不保,但至少还能保住上市公司的身份。问题又来了:瑞幸为什么“舍财不舍名”?一个上市公司的身份真的很重要吗?这我们就要从瑞幸到底是做什么的说起。


【深度】瑞星股价暴跌事件始末


在大多数人看来,瑞幸是做咖啡的。但其实不是,按照瑞幸自己的说法,瑞幸只是“Starting with Coffee”,从咖啡做起。这就让瑞幸和星巴克、Costa之类的咖啡连锁品牌有了本质上的不同。瑞幸的打法是典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逻辑——先有流量,再有一切。烧钱引流是这个逻辑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会伴随野蛮扩展,会伴随灰色操作。与此同时,不断投入的资本会成为源源不断的弹药,直到弹尽粮绝,资金断裂;或者——成功打下一片天。因此资本的力量在整个过程当中不可或缺,一轮一轮的融资最终上市,是必然的选择。如今中国的消费者对这些套路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美国的投资人显然还没有中国的老百姓“见过世面”。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瑞幸这是去薅美帝羊毛,补贴中国消费者免费喝咖啡,但是瑞幸的股价此前还是能一路飙升的原因。但是对于瑞幸来说,美股上市显然是一把双刃剑,注水、造假,就成了剑锋的另一面。且不说从美股退市,几个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就能把瑞幸告到倾家荡产。在这种情况下,断臂求生,自己成立调查委员会,自查自纠,将涉嫌财务造假的人员送去法(bei)办(guo),当然是最好的选择。断了什么都不要紧,但是资本不能断;上市两年的瑞幸什么都不怕,怕的是,没有人再相信他的故事和商业逻辑。至此,瑞幸会面临两种结局:

1、投资人彻底对瑞幸失去信心,瑞幸被告到死,所有资产都用于赔偿股东,消费者再踏上最后一只脚,疯狂兑付手里的咖啡券,导致瑞星最终资金链断裂破产,又一个“乐视”帝国就此殒命。

2、投资人相信了瑞幸自查的结果,将瑞幸内部一小撮造假人员法办,瑞幸品牌得以保留。人们相信,这是浑水或者其他资本力量有意做空瑞幸的一次事件,而瑞幸的商业逻辑依旧值得信任,这个世界上可以和星巴克抗衡的,依旧只能是瑞幸。

您如果相信第一种结局,那就赶紧把手里的咖啡券用掉吧。如果您相信第二种结局,也可以悠然地点一杯咖啡,观商海沉浮,看云起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