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不“死” 中概股就活不下去


瑞星不“死”  中概股就活不下去


瑞星不“死”  中概股就活不下去


瑞星不“死”  中概股就活不下去

4月2日晚,瑞幸承认虚假交易22亿元,股价暴跌近 80%,盘中六次熔断,堪称大地震。这家风口上的企业变成了从高处狠狠摔下的猪。

4月3日,同一派系的公司也纷纷遭了殃,神州租车一度下跌72%,停牌时下跌54%;新三板公司神州优车下跌21%。不仅如此,瑞幸的火正向外蔓延,“躺枪者”越来越多……


4月3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发布声明称,高度关注财务造假事件,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而根据美国法律,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和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要判处10至25年的监禁,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除了处罚外,瑞幸咖啡还要应对来自投资者的集体诉讼。美国已有多家律所表示,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可以与律所联系,以获得免费案件评估。瑞幸的苦日子还在后面。


瑞幸带来的影响如此之大,已经超越了一家企业的责任层面。而国内各界对瑞幸的关注,也是基于对某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混乱及对其市场诚信的担忧。实际上,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化,最大的瓶颈在于其信用基本面是否获得普遍认可。对于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而言,瑞幸事件会加剧投资市场的动荡,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概股的市场认知。瑞幸恶劣造假行为的出现,一方面,会误导投资者的市场判断;另一方面会让中概股出现信用短缺的现象,导致股价下跌,后续融资面临阻碍,甚至导致其他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受阻。

没有信任就没有市场。任何一种成熟的经济关系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类似于瑞幸对自身及市场信用的随意践踏,最终将导致信用破产,即投资者关系链条的断裂。某种程度上,浑水屡屡做空某些中概股,并且能迅速获得市场响应,就是国际投资者在中概股频频出现信用危机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也是对市场用脚投票的开始。投资者的权益伸张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就会在负面信息出现后,以快速抛售股票的方式来发泄不满。

对于瑞幸造假,看似与之无关的国内各界应予以严厉谴责。毕竟,还是有部分美股投资者会因之前在瑞幸的投资而蒙受损失,即使没有直接投资瑞幸,买了其他中概股的投资者也会被殃及池鱼。而瑞幸造假对中国企业出海所带来的品牌破坏效应更是无法估量。可以说,瑞幸造假,所有中国企业都可能受其牵连。

其次,瑞幸上市之前曾经多轮融资,上市之后依然频繁融资。根据机构提交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瑞幸咖啡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去年第四季度,机构增持达到2.89亿股,新进机构持有股份1.45亿股。这其中就包括国内投资机构。而后续接盘的这些国内投资者显然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此外,当初抱着创业梦想而来的瑞幸员工,以及瑞幸的众多供货商,将因为这一危机,而面临饭碗不保、货款无法收回等风险。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瑞幸在厦门等地还是当地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详细当地政府还给予了不少扶持政策。而瑞幸出事,相关地区可能会面临项目烂尾、优惠扶持举措打水漂等损失。

这也反映出,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严格把关做好尽调,如果各地能拿出浑水出动92名全职员工和1418名兼职员工,耗时长达11260小时,在981个门店日进行监控和记录门店客流量,覆盖100%营业时间的认真劲,或许就能避免踏入陷阱。

也因此,对于瑞幸造假,我们应予以零宽容。如果这样恶意造假的企业继续存在,就会扩散为市场的恶性肿瘤,诱导其他企业效仿,最终形成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

当然,对于瑞幸除了追责,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而如何以此为鉴,加快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地方招商引资管理,实现规范化法治化,也是必须思索的重要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