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柏森機械求新求變——小工廠大貿易 助力品牌出海


外貿企業柏森機械求新求變——小工廠大貿易 助力品牌出海


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眼下,外貿企業正面臨“生存大考”。許多外貿人開始尋求“救命稻草”,只為挽回生意上的損失。

與此同時,我市一家成立僅5年,只請了22個外貿業務員的出口企業,卻“揚言”要在今年實現1.5億元的業務目標。

“我們的訂單任務十分飽滿,基本上沒受疫情影響。”台州市椒江柏森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柏森”)總經理項飛說。


外貿企業柏森機械求新求變——小工廠大貿易 助力品牌出海

如此氣定神閒,柏森底氣何在?


外貿企業柏森機械求新求變——小工廠大貿易 助力品牌出海


生意遍佈全球,最大客戶不超公司5%的銷售額


在外貿市場,成立於2015年的柏森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主營汽車發電機、柴油泵、電焊機等小型機電產品出口。

2016年到2019年,公司年度銷售額從2000萬元飆至9400萬元。

“因著疫情,今年的外貿形勢非常嚴峻,但我們公司基本未受影響。”項飛表示,這與公司“小批量多批次”的經營模式密不可分。


外貿企業柏森機械求新求變——小工廠大貿易 助力品牌出海


何謂“小批量多批次”


項飛介紹,“我們的業績主要來自中小客戶,最大的一個客戶也沒有超過公司5%的銷售額。這樣即使發生個別客戶流失,對公司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同時,我們的客戶群體很分散,歐洲、非洲、美洲等都有涉及。當某一地區形勢發生波動,仍有望其他地區接到訂單,因為我們還有很多別的客戶。此外,雖然有工廠,但只生產幾個技術含量和利潤高的產品,其他的普通產品將外發生產。”

“營銷定位是小工廠、大貿易,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儘量控制運營風險。”相較於只為一兩個大客戶提供服務的大型出口企業,不追求做“大”的柏森模式,抗風險能力和應對市場變化時的反應能力顯然要強得多。


外貿企業柏森機械求新求變——小工廠大貿易 助力品牌出海


再談“自主品牌”


面向廣大中小客戶做出口,如何滿足客戶群體的不同需求?如何保證批量化生產和個性化需求的協調?如何以品牌打開市場?

“機電產品的標準較為接近,對於中小客戶,在不加數量的情況下提出定製需求是要加錢的。其實中小客戶也不會有諸多要求,這是需要賣家引導的。有的客戶會要求我們做貼牌生產,對此,我們採取了兩個措施推廣自主品牌。”

項飛直言,“我們調整業務員的提成,比如銷售自有品牌,提成可以提升1個點,激發業務員的積極性。其次,做我們品牌的客戶,我們會適當提供折扣,還將附贈帽子、太陽鏡等小禮品,這樣子大家都願意嘗試我們的品牌。慢慢地,只要市場上出現過我們的品牌,新客戶就有機會注意到產品價值,從而自發地通過網絡找上我們。”


外貿企業柏森機械求新求變——小工廠大貿易 助力品牌出海


所有外貿網絡營銷方式,我們都在做


春節過後,通過網絡營銷方式,柏森在全球範圍內接到了共計250萬美元的新訂單。


這些訂單主要來自於哪裡


從阿里巴巴國際站、中國製造網等B2B平臺,到自建官網、谷歌推廣,再到Facebook、推特等社交媒體……依託於形形色色的網絡營銷方式,柏森的營銷版圖不斷擴大。

“所有的外貿網絡營銷方式,我們都在做。”項飛說,儘管95%的客戶來自阿里巴巴國際站,但公司的線上推廣卻沒有侷限在一個地方。“曝光量大是突出優勢,外貿人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Facebook,而Facebook基本是免費的。就像我們的微信發朋友圈一樣,多加好友、經常分享,可以宣傳我們的品牌,讓更多的終端客戶知道我們,這也有利於我們當地經銷商的發展。”

相較於參展拿訂單的傳統外貿方式,線上渠道的投入成本低,客戶不囿於展館中的大客戶。所有用手機、有網絡的客戶都可以看到商品,同時,客戶的層次會很豐富。


僅與客戶在指尖匯聚,又該如何規避交易風險,獲得海外買家的信任?


“除了與中信保合作降低風險,我們還會通過社交媒體對大客戶展開調查。互聯網時代,網上能挖掘到的信息是海量的。”項飛說,國內市場上新零售方興未艾,與這類似,外貿也可以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

“僅通過打電話、郵件往來,大客戶不會輕易下單。因此,我們會再通過展會約見,每年還會進行4-5次的地推。去年,我們去了澳大利亞,帶著資料逐一拜訪篩選出的優質客戶。經過面對面的溝通,訂單的轉化會更快。”項飛說。


今年,銷售額預計達1.5億元


3月底,柏森對2020年的業務目標進行了覆盤:“今年,將實現預期目標,銷售額預計達1.5億元。”

“1月-3月,我們稍微調低了目標。根據實際情況,對今後的業務量我們是有信心的。我們的目標並非盲目制定,而是基於各個維度的客觀分析。”項飛說,“從客戶角度,我們會根據近幾年的訂單量預估每位老客戶的訂單量。然後從業務員角度、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還有我們新產品、新客戶的平均增量分析。公司實力在增強,品牌知名度和業務員的能力在提升,這些都是持續的贏利點。”

目前,在柏森110人的公司團隊中,參與網絡經營的數字營銷人才25個左右,主要來自台州本地。但這些核心業務員並非一開始就擅長運營,柏森每年需要投入15萬元的培訓費用於人才培養。


“其中有應屆畢業生,也有從未接觸過跨境電商的,主要他們對跨境電商感興趣,我們就考慮給他資源、平臺,送他們去義烏、杭州等地學習,落地後再進一步分享經驗。”項飛說。

走過5年的外貿之路,柏森在網絡銷售上想法愈發清晰。“今年,我們會考慮投入產出比以及如何增強與客戶間的聯繫黏度,比如以前每年花50萬元實現的效果,可不可以花40萬元做得更好?此外,注意到現在的客戶很多都是小批量多批次採購,我們會考慮擴展產品品類或為客戶提供對接其他廠商的服務,幫助他們完成一站式採購。”項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