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清朝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说说?

元哥说历史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应该有在这些剧集中看到过外国人的身影。而且在清朝早中期阶段,清宫剧中出现的外国人的表现都极好,明显就能看出他们对我国和我国人的印象非常好。但是到了晚清时期,清宫剧中出现的外国人的态度就明显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们不但表现得没有以前那么谦逊有礼了,而且还变得趾高气扬起来。其实,历史上外国人对我国的态度也存在这样一个变化。只是让人感到好奇的是,外国人为何会有如此不一的表现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搞清楚“清朝时期,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清朝的”这个问题才行。

一、清朝时期外国人眼中的我国。

清朝早期阶段,西方国家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迫切地希望能够突破封建和宗教的束缚,建立理性和科学的权威。那时在西方人眼中,我国属于拥有较为独特且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的国家,所以他们非常推崇我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我国的这些东西引入他们的国内,那个时候有很多西方名人赶赴我国,在我国学习他们想要的相关方面的东西。而我国呢,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并未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极度排斥的样子。因此,这给他们留下了较为好的印象。

比如,葡萄牙人佩雷拉就曾在其所著书籍中称,我国人都非常有智慧,虽然这些人跟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差别非常大,但是他们却远比西方人要讲求诚信得多。与他同为葡萄牙人的克鲁士也曾经说过,没有别的民族能够跟中华民族相提并论,就连与其类似的情况都不可能出现。

而西班牙人门多萨的观点,显然跟他们一样看好那时的我国。他甚至在书中将清朝时期的我国描述成是一个富饶美丽的理想国度。别说别的国家无法与当时的我国相媲美了,就连他自己所在的国家,也被他认为是没有资格能与当时的我国相媲美的。

由此可见,当时还处于清朝时期的我国,的的确确给外国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以至于他们会专门写书来赞美当时的我国,还令很多没有到过我国的西方人纷纷对我国产生了好感和憧憬,有的人甚至因此踏上了前往我国的路途。而从当时清朝的历史来看,我国的情况也确实要远比清朝晚期阶段的时候要好上很多。

可以说,当时的我国国富民强,就算外国人频繁造访,也丝毫没办法对我国构成很大的威胁。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逐渐受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落后。结果在外国人造访我国受限后,他们便开始变赞美为嘲讽我国,将那时的我国批成是停滞、衰落的专制帝国,我国人也成了自大傲慢的代名词。

二、外国人对我国的态度前后不一的原因。

第一,清朝逐渐由强盛走向没落。刚开始的时候,清朝之所以会给外国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主要跟他的强大和大气有比较大的关系。外国人觉得自己所在的国家远不如我国霸气,各方面的条件也不如我国好。久而久之,自然就容易对我国产生非常好的印象。

可惜后来的清朝,逐渐由强盛走向了没落。而反观那些曾经赞扬过我国的外国人所在的国家,大部分反倒都变得比那时的我国强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人自然就不会再对仍处于清朝时期的我国有好印象了。

第二,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防止西方殖民掠夺和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结果这下子可不得了,国外势力迅速发展起来,而国内势力反倒逐渐变得落后起来了。

第三, 而且受这一国策的影响,外国人再想像以前那样自由地进出我国,已经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在进入我国的要求被拒后,很多外国人便开始对当时的我国产生了诸多抱怨。

虽然这其中也存在外国人故意诋毁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我国的情况,但细究起来,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我国在各方面的表现确实大不如前了。而落后就注定要挨打,于是没过多久,外国列强便用各种先进武器轰开了清朝一直紧闭的国门。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甚至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老百姓们的日子也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而外国人呢,简直把当时的我国当成了可以随便蹂躏的对象,曾经对我国的仰慕和敬意,俨然已经化成了一缕烟尘随风逝去。态度之变化,简直可以说实在太大了。


闲来读史


外国人眼中的清朝很复杂,具有多面性。

如马嘎尔尼,一位英国来中国的大使,心目中的中国是很多人留着辫子,环境肮脏,喜欢斗鸡、吸鸦片,狡猾多诈的人。

在传教士看来清朝是野蛮的、落后的,民众是麻木的、愚昧的,都衣不蔽体,吃不好,吃的肉类没有欧洲丰富,饿得皮包骨头,为了一点钱可以干任何事。清朝的官员则是贪污腐败横行,骄傲气派。

总之在外国人看来清朝是一个陈旧的、臃肿的、庞大的、停滞的东方帝国。当时来到的传教士、外交官等西方人都比较鄙视中国人,认为黄种人低人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