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業績造假,是資本對市場的玩弄,代價高昂後果很嚴重

4月2日,瑞幸咖啡發佈公告,稱瑞幸咖啡首席運營官及部分下屬存在偽造交易等不當行為,涉及金額約22億元人民幣。受消息影響瑞幸咖啡開盤即暴跌81.6%,盤中6次暫停交易至當日收盤,瑞幸咖啡股價暴跌75.57%市值蒸發約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53億。目前瑞幸咖啡市值約16億美元,其上市市值最高點為今年1月的129.48億美元,三個月不到市值蒸發87.5%。

瑞幸咖啡業績造假,是資本對市場的玩弄,代價高昂後果很嚴重

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報告稱其首席運營官及部分下屬涉及偽造交易等不當行為,剛剛承認虛假交易,就迎來了史上最瘋狂的下跌。開盤暴跌超80%40分鐘內6次熔斷。按照瑞幸公告上的說法,這一切應該是COO(首席運營官)和他的幾名下屬造成的,公司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上提到,對此次事件的發生表示“震驚”,並已將相關當事人停職。然而事情真能這麼簡單嗎?這樣“壯士斷腕”的做法,瑞幸似乎在撇清什麼。“剛剛在美國SEC提交公告,公司COO劉建及其下屬等4位管理人員,涉嫌財務數據造假正在接受公司內部調查。”這封在凌晨時候以總裁辦名義發出的信件裡這樣說。

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10月31日,由原神州優車集團 COO 錢治亞創建。2018年12 月 26 日瑞幸咖啡宣佈第 2000 家門店開業,時至今日僅過去了1 年 2 個月的時間。2019年5月瑞幸咖啡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更是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上市記錄。瑞幸咖啡上市曾被追捧為資本神話,公司業務發展迅速,大有民族品牌崛起之勢。卻沒有想到在管理上出現這麼大的業績造假,被沽空機構守株待兔抓個正著。集體訴訟、市場熔斷、後續處罰,瑞幸從優等生一下淪為作弊者。對於公司和相關高管會面臨哪些法律責任與後果?對於其他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哪些啟示呢?

瑞幸咖啡業績造假,是資本對市場的玩弄,代價高昂後果很嚴重

瑞幸咖啡美國上市

近日美國多家律所發佈聲明提醒投資者,有關瑞幸咖啡的集體訴訟將到最後提交期限。美國法律對公司財務造假行為懲罰極其嚴厲。有律師事務所表示,如果財務和運營數據造假屬實,瑞幸將面臨大規模的集體訴訟和高額的監管罰款,參與造假的企業高管和中介結構負責人還可能會面臨刑事責任風險。據媒體報道,3月底美國多家律師事務所發佈聲明,提醒消費者對瑞幸咖啡提起集體訴訟,如果瑞幸咖啡集體訴訟敗訴將面臨鉅額賠償和罰款。

當問及除了鉅額賠償外,瑞幸咖啡未來是否有可能遭遇退市或是破產時,律師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不過,瑞幸咖啡之所以選擇“自曝”,積極承認造假情況,或許就是為了爭取寬大處理。“美股遭遇的集體訴訟比較多,但是因此而退市、破產的比例還是比較小的。”律師認為證券集體訴訟一般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隨著時間的推進,案件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會逐漸減小。爆出數據造假新聞後,市場投資人不信任導致股價大幅下跌,熔斷就是投資者態度的直接體現。根據目前瑞幸咖啡負債率較高,醜聞爆出後再次通過機構或銀行融資恐怕希望渺茫,很有可能會發展為因資金鍊斷裂導致破產。

瑞幸咖啡業績造假,是資本對市場的玩弄,代價高昂後果很嚴重

瑞幸咖啡開盤股價暴跌

  在美國律所代理投資者起訴上市公司的集體訴訟是一種常見現象,網易、華奧物種、RINO等多家公司都曾因不符合美國上市公司監管規則曾遭致集體訴訟。如果投資者勝訴公司將會面臨鉅額賠償。在美國打集體訴訟官司,公司要付出高額的訴訟費、律師費成本。另外由於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涉嫌數據造假的責任人可能面臨罰款、市場禁入等處罰,如果涉嫌更嚴重的行為有可能面臨更嚴格的法律責任。如果瑞幸咖啡高管在美國面臨訴訟被判承擔法律責任,雖然中美兩國之間未共同參加相互承認和執行民商事判決的國際條約美國法院的判決有可能根據互惠原則在中國得到執行。

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一事也引起了中國證監會的關注,中國證監會發表聲明稱,對其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中國證監會表示: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瑞幸咖啡業績造假,是資本對市場的玩弄,代價高昂後果很嚴重

瑞幸咖啡將何去何從仍未可知

瑞幸最終還是把自己的泡沫戳破了。造假有成本,後果很嚴重過,市場很生氣!瑞幸咖啡掏學費給全體中國企業上了深刻的一課。作為企業無論境內、境外上市還是要踏踏實實做事,做到慎獨守誠才是長久制勝之道。君子愛財但應取之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