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事件後,中概股必然受連累,好公司跌出來的黃金坑要把握

瑞幸咖啡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週四晚上開盤前,它自己爆出來去年的收入之中有22億銷售額是虛增交易,一下子股價跌了75%,市值損失50億美元。

其實早在2月1日,著名的美國做空機構渾水自稱收到了一份長達89頁的匿名做空報告,指出瑞幸咖啡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到了4月2日,瑞幸咖啡發佈公告稱,公司在對截至2019年12月31日財年的合併財務報表進行審計時發現問題,由董事會成立特別委員會,進行內部調查。根據調查的初步結果顯示,虛增交易相關的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的總銷售額約為22億元,與這些虛增交易相關的成本和費用也被大量虛增。


瑞幸造假事件後,中概股必然受連累,好公司跌出來的黃金坑要把握

回頭看,瑞幸創造過暴發神話:1年開設2000家門店、18個月納斯達克上市,一度成為全亞洲募資規模最大、估值增長和上市速度最快的上市公司。它一直受到的關注很多,現在整個輿論形勢也是各種聲音沸沸揚揚。

有錯就要付出代價,美國市場規則嚴厲

客觀來講,對這家公司來說,這次可能是一個接近滅頂之災的事情,因為美國證監會也好,美國的資本市場也好,它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與監督機制,一旦有這樣的公司,出現這麼大級別的財務造假,不管其管理層怎麼解釋,這對於投資人、投資者包括律師來講,都是一個非常非常大機會,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阻擊,從中獲利。

目前,已經有美國投資者對瑞幸咖啡提起了集體訴訟,瑞幸公司、相關董監高(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審計機構等中介機構,還可能面臨鉅額的訴訟賠償。 有專家指出,按照美國相關法律,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和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要判處10至25年的監禁,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處於風口浪尖的瑞幸咖啡也很有可能被強制退市。

瑞幸造假事件後,中概股必然受連累,好公司跌出來的黃金坑要把握

對於瑞幸公司,這個沉重的打擊,首先是來自法律層面的一個鉅額索賠,我們可以算一下,由它的最高價五十多美元到最近的最低價幾美元,再乘以發行股數,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索賠金額可能是幾十億美元。

這個天文數字,對於這個上市公司目前的資產來講,肯定是支付不起的,算上所有大股東的收益也是估計撐不住,所以對瑞幸咖啡來講,這個問題的法律後果已經很嚴峻。

這時候,已經不是探討它商業模式好不好的問題,不是說它產品設計對不對的問題,而是說已經發生了這麼大的造假事件,不管是COO也好,還是誰也好,已經造成這麼一個巨大的窟窿,一個它難以承受的損失。而在美國股市上,有過錯必然要支付對價,承受後果,它就是這麼一個嚴厲的資本遊戲規則。

別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這也是基本常識

由瑞幸咖啡這個事我們還可以看到,它創新的商業模式確實是存在的,它的流量玩法與品類打法也是有它的價值,但是,既然目前已經出現這麼大一個問題,這就已經不是說它創新與不創新的事情了,往這邊說再多也無濟於事。同時,我們也覺得對中國的上市公司,要有一個客觀的認知,雖然有一家造假,有一家出現這麼大問題,但是顯然不等於其他中國概念股都有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看見的大多數公司,至少我目力所及的中國概念股還是不錯的,能到美國去上市的中國公司,大多數還是優中選優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一方面,可能市場會出現一個錯殺中國概念股的機會,因為瑞幸這次造假案不是瑞幸一家的事情,也不僅僅是瑞幸關聯企業的事情,它會被看成是全體中國企業的事情,因為瑞幸這次造假是中概股有史以來最大的醜聞,可能中國概念股會因此受到一個沉重的壓力,甚至一些到美國新上市的公司、尤其是一些即將到美國上市的公司,也會受到挑戰。但某種意義上講,市場氣氛的突然變化,也能讓中國概念股跌出一個黃金坑,就是已經上市的公司,突然間因為市場挫傷,價格一跌再跌,它可能是一個好的買入機會。

瑞幸咖啡的事情爆出來之後,確實給大家很多反思。不管各種變化、聲音如何,對於市場來講都已經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可能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前所未有的醜聞,包括它的造資金額等等。

瑞幸造假事件後,中概股必然受連累,好公司跌出來的黃金坑要把握

事實上,這次22億美元虛增,比起嘉漢林業、中國生物公司、網秦殺毒、東方紙業、綠諾國際等一系列以往事發的中概股公司的造假數額都要大,現在看波及面更廣。中國證監會都緊急發了個公告嚴厲譴責瑞幸的財務造假行為,證監會譴責海外上市的企業,這在以往也是極為罕見的。現有的中概股不得不被動面臨一波市場的質疑:你的數據是不是真實的?你的現金流還能撐多久?你的銷售額是不是虛增的?你的商業模式到底成立不成立?

事實上,這個渾水做空的原始材料,幾十個人收集的眾多單據加上1萬多個小時的視頻,正所謂有備而來,這一方面來看,做空機構的挖掘資料與準備工作可以說是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們也提醒大家,不僅是中國概念股的公司,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對自己的行為高度謹慎又謹慎,因為一旦出現這種大的問題,將不是你一個公司或者說你的股東管理層,自己就能夠應付就能頂住的,這個壓力大到你難以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