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清明節為每年的4月4日,清明的意思是氣清景明,清淡明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清明時節,春陽照臨,春雨霏霏,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所以也稱植樹節。植樹的風俗起源於喪葬習俗。相傳為漢高祖劉邦做皇帝后回鄉尋找自己的父母墳墓,找了許久才在亂草中尋得,遂重修墳墓,立刻碑文,並種植松柏做標誌。這天恰巧是清明節,所以後人就在清明節時種植樹木。

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曆書》中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日相近,自唐以後,祭祀祖先與郊遊掃墓活動逐漸融匯成為一個節日。古人將清明分為三候: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牡丹花;鴽音如,鵪鶉屬,鼠陰類。陽氣盛則鼠化為鴽,陰氣盛則鴽復化為鼠。三候,虹始見。虹,音洪,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而影,則虹見。

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關於寒食節的傳說是這樣的: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還沒繼位的時候受到迫害,流亡時期只有介子推一直追隨,飢餓昏倒時介子推就割股肉烤熟給晉文公重耳食用。後來重耳繼位後就忘了介子推,想起來這個恩人後,就派人找介子推。而介子推不願領賞,便帶目前躲入山中,當時山西的綿山,晉文公便命人封山找尋,三天而不得,有人出主意防火燒山可以逼出來介子推。沒成想介子推與母親寧肯被燒死也不願出山。樹洞中介子推留出遺書,讓晉文公做一個好君王: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此後晉文公將介子推葬在綿山,更名為介山,介子推死時燒焦的老柳木,晉文公做了一雙木屐,每天盯著腳慨嘆:悲哉足下。每年素服登山祭拜,並規定當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晉文公時時刻刻把介子推的血書作為鞭策,勵精圖治,國富民強,成為一代明君。

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清明在十二闢卦中屬於夬卦。夬卦,象徵決裂、決斷。乾為天,兌為澤,天上水氣騰騰,欲降成雨,為夬,夬為決斷、果決。有清除邪惡的意思。君子制裁小人時,應光明正大,公開公佈小人的罪過,並告誡人們引以為戒。施“仁政”,建章立法,不亂用武施慕。這樣才會有利。夬卦,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卦為乾,上卦為兌。乾為天、為健;兌為澤、為悅。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

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決即可,故名為夬(即又),夬即決。”《象》中這樣解釋本卦: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這裡指出:夬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兌(澤)上,為湖水蒸發上天,即將化為雨傾注而下之表象,以此象徵決斷。君子從中得一啟迪:應該自覺地向下層民眾廣施恩德,否則如果高高在上,不施恩德,就會遭到忌恨。

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清明期間的民俗活動就是祭祀、掃墓、郊遊、踢毽子、盪鞦韆、拔河等活動。健身運動則會豐富起來,跑步、打籃球、踢足球等戶外活動就可以適度參與了。關於清明的諺語非常多: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關於清明的詩詞就非常多了,有很多都是膾炙人口,我們好好欣賞:

《寒食城東即事》

唐 王維

  •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
  •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寒食》

唐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氣清景明,祭祀祖宗不忘本,踏春植樹奔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