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

全力打造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

  本報記者 徐冬梅 見習記者 沈婷婷

  安吉,取自《詩經》“安且吉兮”。正如縣名,平安是安吉最美的底色。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安吉牢牢守住一方淨土,至今無確診病例。當大部分城市還在“調整”狀態時,安吉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守住淨土、發展經濟兩不誤,安吉在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的努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社會治理難度日益加大的當下,安吉為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寫下了探索的註腳——多部門集中辦公提供“菜單式服務”,用“一站式”“一攬子”“全鏈條”賦予調處化解機制新內涵。

  4月2日,記者來到習近平總書記剛剛考察調研過的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不少工作人員興奮地說,他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繼續努力,把中心打造成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  

  “最多跑一地”

  走進中心,映入眼簾的是有序的環境:市民自助選擇反饋矛盾的部門,工作人員根據反映事項的性質、種類、程度,將其引導至不同功能室。

  “我們實行的是‘1+6+10+N’模式,即設立1個導引區、6個功能區、10個開放式接訪窗口、N個功能室,實施集中常駐、輪換入駐、隨叫隨駐三種入駐模式。”安吉縣信訪局局務會議成員餘洪波介紹,中心於2019年4月初正式運行,其最大優點是一站式管理,這也是安吉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化。“比如,針對有群眾反映幹部問題的情況,我們融入了紀委元素,便於多部門在聯合接訪區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化解。”

  對餘洪波的說法,安吉縣人民法院駐中心員額法官王文武感同身受。近日,他處理了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物業公司員工駕車撞傷保潔公司員工,雙方責任明確,但都因經濟困難無法聘請律師,最終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援助。

  “法援工作人員對雙方進行了調解,但並不順利,案件就流轉到法院窗口。我們梳理後認定,保潔公司作為僱主無過錯擔責,但事後可對肇事方追責。經過調處,案件最終得到妥善處置。”王文武說,這個原本需要跑兩個部門的案件,如今雙方只跑了一地、跑了一次就解決了。

  通過資源整合,中心辦事效率大大提高,成立以來共受理群眾矛盾糾紛4000多起,化解率達95.3%。  

  “遇事找法”

  不久前,安吉縣遞鋪街道發生的一起經濟糾紛,因當事人主動“找法”為自己爭取到了合法利益。

  當地一企業因經營不善,拖欠30餘名員工的工資,經調解大多數員工達成一致。但有三名員工仍是發愁——他們還承包了員工食堂,因企業倒閉無法經營,卻得不到經濟補償。

    “我們和企業負責人多次協商,但經濟補償金始終無法談攏。無奈,我們申請了勞動仲裁。”當事人之一陳先生說。

  安吉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黎春明馬上對案件進行梳理,根據勞動合同法及相關規定進行勞動仲裁,最終裁決該公司另支付三人經濟補償金。“很滿意,真實感受到了法律的作用!”陳先生說,當地法律宣傳多,大家遇事都知道要“找法”。

  這起矛盾糾紛的處理,正是安吉百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一個縮影。為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出的“要教育引導農村廣大幹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積極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要求,安吉縣派駐律師到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同時建立了“訪、調、訴”一體化機制,將人民、行政、司法三大調解和司法裁定相結合,形成閉環處置模式,運用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變“信訪”為“信法”

  安吉餘村,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兩山”理念的同時,也在鄉村治理的道路上探索“三治融合”新經驗。該村在全縣首創村聘法律顧問,並將重大事務的決策權交給村民大會,同時充分發揮鄉賢作用。十幾年來,餘村無一起刑事案件,無一起群體性事件,無一人越級上訪,全村各類矛盾糾紛調處率和調解成功率均達到100%。

  “我們把‘餘村經驗’和‘楓橋經驗’相結合,在中心探索出情、理、法融合的多維調解新路徑,通過聘請社會威望高、群眾認可的調解員和鄉賢人士,拉近與當事人的距離,從而讓群眾變‘信訪’為‘信法’。”餘洪波說,安吉的矛盾糾紛70%調處化解在基層,30%才流轉到中心,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縣域矛盾不上交。

  “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餘洪波表示,他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有效整合資源、科學規範管理,不斷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