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某些人或某些事產生誤會。而造成的這些誤會的原因無外乎這兩種:一是彼此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二是你對某種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其實,生活中許多人對珠寶也存在誤解。下面,寶姐就為大家盤點珠寶界中,最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的8個知識,據說很多人都曾被忽悠哦!

常識篇

誤解一:只有緬甸產的紅寶石才能稱為“鴿血紅”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很多人一提起緬甸就會想到“鴿血紅”,同樣,一提到“鴿血紅”就立馬想到一定是緬甸產的。的確,緬甸抹谷礦出產的鴿血紅寶石確實是老字號,無論品質還是市場價值都很高。但是經過長期的開採,其產量和平均質量都有所下降。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再說“鴿血紅”作為一種頂級紅寶石品種,它是有一套專門的鑑定標準的。簡單的地說,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熒光強度和在標準色域範圍內的紅寶石,不管產自哪裡都是可以出具“鴿血紅”證書的。比如,人們近代就在莫桑比克的礦區中挑選到了許多高品質的紅寶石。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誤解二:珠寶有輻射會致癌

其實珠寶的放射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寶石在漫長的形成過程中與它旁邊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質共同成長;另一種原因就是,人們為了得到漂亮的顏色而對某種寶石進行輻照處理。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不過我們現在開採出來的寶石,都是經過了億萬年的地殼變化的,所以它的放射性早就衰變的不具有任何危害性了,因此可以放心佩戴。至於另一種人工輻射的情況,一般能進行這種操作的都是正規廠家,他們通常會在寶石輻照後將其靜置一段時間,然後再上市銷售,而此時這些微弱的輻射已經不會對人體有什麼危害的。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誤解三:銀飾變黑是因為身體出問題了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見這樣的橋段:有人拿著一根銀簪子往酒裡一放,結果銀簪子變黑了,那麼這就說明這酒裡有毒。而現實中,當有人發現自己佩戴的銀飾變黑後,就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出了毛病。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其實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因為電視中使銀飾變黑的物質是“砒霜”中的硫。而我們平時見到的銀飾變黑,只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氧化反應”罷了,和身體健康與否根本沒有任何關係。而網上還有一種比較搞笑的說法,那就是“銀飾變黑的程度很可能與你洗澡的頻率有關。”

保養篇

誤解四:寶石的硬度都很高,不怕磕磕碰碰

很多人認為寶石都是很堅硬的,不怕磕磕碰碰。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前半部分,因為大多寶石的硬度確實很高,比如鑽石就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但是,就拿鑽石來說,它雖然比較硬但卻十分地脆,不小心跌落很容易被摔碎。舉個例子:玻璃比木頭硬吧,但用一小根木頭很容易就能打爛玻璃,因為硬度和脆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誤解五:珍珠首飾需要用水保養

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珍珠是從水裡來的,所以不怕水,甚至有些人認為珍珠的保養也離不開水。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珍珠從母貝體內剝離出來後就不再適宜長時間接觸了。這主要是因為珍珠具有吸水性,如果用水清洗或浸泡,這時水就會進入珍珠的小孔。如此一來,珍珠空內的水不僅難以抹乾,而且還可能令裡面發酵,珠線也有可能變成綠色,最終會導致珍珠發生龜裂等情況。

選購篇

誤解六:買黃金首飾就等於投資黃金在珠寶賣場經常會聽到導購和消費者說,買黃金的首飾好,保值,等於存錢。可事實上,黃金首飾並不等同於黃金,其包含了原料、工藝、人力成本等多方面,比金價本身高出許多。當金價上漲時,首飾金價會立即跟著上漲;而當金價下跌時,首飾商為爭取利潤往往不會應聲下調首飾金價,而會滯後許多。所以黃金首飾品類只適合佩戴或者收藏,並不能當作投資。

誤解七:

去珠寶原產地買珠寶最便宜

如今的社會很“浮躁”,在很多人的心中“外國的月亮總是最圓的”。於是他們就認為去國外的珠寶產地買寶石一定能節省不少錢。可現實情況卻是,很多人都被外國珠寶商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到最後,他們也不管珍寶的真假了、也不管買的是不是貴了,反正就是“有錢任性”。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可是你知道嗎?不管你是去巴西買碧璽、去緬甸、斯里蘭卡買紅寶石、還是去南非買鑽石,其實這些旅遊熱門國家賣給外國人的珠寶不一定是便宜的,反而還會高出很多,因為你買完就走了。此外,最重要的是許多人在國外花高價買的,十有八九都是假的或劣質的寶石。

8個珠寶常識,90%的人都曾被忽悠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誤解八:大品牌就是高質量的保證

中國人買東西都喜歡看品牌,鞋子要耐克的、包包要LV的、香水要迪奧的等等,似乎只要是大品牌就等於高質量了。不可否認,大品牌的東西確實有它的優勢,但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論不是。比如,前幾年卡地亞、蒂芙尼等一線珠寶品牌就曾出現過“質量門”事件。其實寶姐並不是黑這些珠寶大品牌,只是在陳述事實。對於一個珠寶商來說,想要建立起一個品牌不容易,但要毀掉一個品牌卻很簡單。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有時選擇一個品牌還真不如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珠寶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