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前,唐朝的厲害人物都在李世民這一方?其實正好相反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長安城太極宮的北宮門,發動玄武門政變。這場政變還是有原因的,李淵即位以後,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在宮內處理事務,然而李世民卻南征北討,最終在虎牢關打敗竇建德王世充,從而統一全國。

這個時候李淵又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李建成知道,自己的戰功和威信都不及李世民。就聯合李元吉,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李建成在魏徵的引導下,嘗試著拿回李世民的兵權,李淵想任用裴寂,最後不得已再次啟用李世民。

玄武門事變前,唐朝的厲害人物都在李世民這一方?其實正好相反

經過長期的爭鬥,以李世民為首的功臣集團,為了保命,不得已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政變結束以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李世民也由此開啟了22年的“貞觀之治”。然而在《隋唐演義》當中,給大家一個錯覺,好像李世民身邊人才濟濟,有秦瓊、尉遲恭等人,李建成身邊的人才,卻很少。

玄武門事變前,唐朝的厲害人物都在李世民這一方?其實正好相反

然而,這都是不符合歷史的,真正的歷史當中,正好相反。李建成這邊的人才濟濟,而且覺得佔上風。支持李建成這邊的人才有魏徵、裴寂、王珪、韋挺、李綱等人。然而讓人好奇的是,在《隋唐演義》當中,這些人物的名字都沒有出現過。這次支持李建成的人才,才是唐朝的中堅力量。怎麼看看李建成身邊的人才,都有多麼厲害。

玄武門事變前,唐朝的厲害人物都在李世民這一方?其實正好相反

魏徵

李建成身邊的第一謀臣,魏徵多次希望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顧忌手足之情,不忍心下手。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也問過魏徵,為何離間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魏徵卻說:“太子如果聽從我的建議,不會覺得如此下場。”李世民為了拉攏李建成舊部,才沒有殺魏徵。

玄武門事變前,唐朝的厲害人物都在李世民這一方?其實正好相反

王珪

李建成非常信任王珪,東宮的號令基本上都出自王珪,王珪當過宰相,給魏王李泰當過老師,這個人嫉惡如仇。李世民還把女兒嫁給他的兒子,從這裡可以看出,李建成確實會駕馭人才。王珪、魏徵都對李建成忠心耿耿。

玄武門事變前,唐朝的厲害人物都在李世民這一方?其實正好相反

除了上述兩位文臣以外,支持李建成的還有關隴軍事集團的支持,正是由於這些老牌軍事貴族的支持,李建成的太子位置,才穩如泰山。李建成得到關隴軍事集團的支持以後,又開始拉攏李世民的河北集團。

像大家熟悉的羅藝、李瑗等人。反觀李世民這一邊,雖然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支持,其他人都是在東征西討的過程中收服的人才。

玄武門事變前,唐朝的厲害人物都在李世民這一方?其實正好相反

在玄武門政變之前,李建成可以調動兩千以上的城防軍隊,而李世民只能調動八百多,人數上還是有懸殊的。玄武門政變,李世民能夠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在玄武門事變兩個月以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並禪讓皇位,到了第二年改元貞觀,李世民雖然通過玄武門之變,坐上了皇位。但是唐朝後來皇族為了奪權,互相殘殺,可能是受了李世民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