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秧栽培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省工、省力,增產效果好

經過多年的推廣,水稻拋秧栽培已被廣大農戶普遍接受,它省工、省力,增產效果明顯。但由於拋秧水稻的栽培時間比較早,密度相對較大,田間含水量較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蟲害的發病概率。農技人員必須認識到水稻拋秧栽病蟲害防治的發生特點,針對性地開展農技服務,才能更好地發揮這一栽培技術的增產齊。

1拋秧栽培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

1.1複雜性

水稻直拋秧會導致水稻的生長期出現提前的現象,水稻的分節位也會降低,分節時間比較早,農田水稻的密度比較大,這樣很容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前期主要發生於水稻的葉片,後期發生於水稻的莖稈,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水稻枯死。在水稻拋秧的初期,水稻的生長速度非常快,優勢比較明顯,葉片嫩綠,但是很容易導致葉螟等害蟲的出現。據專家調查分析,2013年6月180,葉螟蟲的出現率高達39.6%,已經超出傳統栽培方式病蟲發病率的3倍之多,稻田內葉螟蟲的數量可以達到35-45頭/百叢,是傳統栽培方式病蟲數量的2倍之多,飛蝨的數量為2035~3445頭/百叢,是傳統栽培方式病蟲數量的1.6倍。

紋枯病也是拋秧水稻常見的病蟲害,拋秧栽培模式下水稻病蟲害的特點為:發病早、群體大、持續時間長、病害重。據調查統計,2014年5月30日,拋秧栽培模式下水稻紋枯病的發病率高達97%,株發病率高達45%,病情指數為12.6,傳統栽培模式下水稻紋枯病的發病率高達58%,株發病率高達17%,病情指數為3.1

。相比傳統的水稻栽培技術,拋秧栽培技術生育期提前一段時間,這樣就避開了低溫的天氣,穗頸瘟的發生概率就比較低。

拋秧栽培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省工、省力,增產效果好

1.2雜草量大

在拋秧栽培水稻的過程中,稻田內雜草的數量比較多,也是種植人員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水稻栽培完成後,種植人員必須要保證稻田的含水量,土壤必須保持溼潤的狀態,這樣對水稻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良好的條件也加速了雜草的生長速度,導致雜草的數量在快速增加,病蟲害的發病率也在不斷提高。拋秧水稻的數量比較充足,但是水稻的分佈不規則,雜草的數量巨大,如果種植人員處理雜草的難度比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效果不佳,而且會損傷水稻的莖稈。

如果購買除草設備就會加大成本,假設操作人員技術不熟練就會影響水稻的生長。此外,還有很多人員為了提高稻田除草的效率,達到見效快的目的,會選用化學除草的方法,也就是在稻田內噴灑農藥,但是水稻幼苗的抗藥性非常差,這樣就無法保證水稻的安全性,而水稻是糧食作物,如果水稻的安全性無法保證,就會威脅到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拋秧栽培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省工、省力,增產效果好


2拋秧栽培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及對策

2.1 雜草防除

在is秧水稻栽培模式下,病蟲害的發病順序為先重後輕。因此,防治人員一定要充分了解不同時期水稻病蟲害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並結合病蟲害的特點合理地選用病蟲害防治技術,合理制定防治方案。在水稻發生病蟲害前期,防治人員需要先徹底清除稻田內的雜草,在雜草清除完成以後進行螟蟲和葉瘟治理。如果水稻正處於孕期,需要加強防治以下病蟲害:飛蝨、葉螟、紋枯病。如果水稻正處於抽穗期,需要加強防治以下病蟲害:飛蝨、稻曲病。在水稻拋秧初期,水稻的幼苗比較小,而稻田內雜草數量比較多,要想保證水稻幼苗的安全性和清除雜草的效果,在水稻拋秧1周之後,可以選擇19.5%濃度的稻農樂噴灑在稻田間,稻農樂實際上就是異丙草胺,在噴灑完稻農樂後,種植人員要灌溉稻田,堅持灌溉10d,除草效果比較理想,可以清除稻田內91%的雜草,而且不會損傷水稻幼苗。但是,在種植人員噴灑藥物時一定要小心謹慎,避免人為破壞水稻幼苗。

拋秧栽培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省工、省力,增產效果好

2.2 病蟲害防治

要想實現水稻病蟲害防治目標,種植人員需要時時關注天氣狀況,天氣也是導致拋秧栽培水稻發生病蟲害的原因之一。如果氣溫過高,而且空氣溼度較大,就很容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在夏季,一定要及時採取防治(下轉第74頁)簾裝飾一樣,在建築物室內環境中融合和諧、優美的自然因素,為生活增添生機活力問。與普通地面相比,陽臺位置比較特殊,建築物陽臺往往有3種形式:半凹半凸、凹、凸,不同形式的陽臺在通風、日照等方面較大差異,再加上陽臺區域對策,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併購買先進的防治設備。

此外,防治人員一定要堅持“先防治,後治理”的原則,這樣可以更好地降低拋秧水稻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防治病蟲害已經成為國家相關部門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認識到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水稻的產量,滿足人們對糧食的需求,推動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回。在水稻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化學成分汙染生態環境,實現人類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堅持綠色種植理念。

拋秧栽培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省工、省力,增產效果好

3結語

水稻的拋秧會導致水稻的生長期出現提前的現象,前期主要發生於水稻的葉片,後期發生於水稻的莖稈。但是,葉螟蟲的出現率非常高,已經超出傳統栽培方式病蟲發病率的3倍之多,這也是拋秧水稻栽培的劣勢。在拋秧水稻栽培模式下,病蟲害的發病順序為先重後輕。因此,防治人員一定要充分了解不同時期水稻病蟲害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並結合病蟲害的特點合理的選用病蟲害防治技術。但是,在種植人員噴灑藥物時一定要小心謹慎,避免人為破壞水稻幼苗。要想實現水稻病蟲害防治目標,種植人員需要時時關注天氣狀況,空氣溼度較大,就很容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防治人員一定要堅持“先防治,後治理”的原則,這樣可以更好地降低拋秧水稻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