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身上常帶著大批金銀,他哪來的那麼多錢財?

沒錯是俺老趙


宋江,人稱“及時雨”,“呼保義”,未上梁山之前是以揮金如土,仗義疏財聞名江湖,平生只好結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 ,無論高低,一律熱情接待,臨走還要盡力資助,不但對好漢這樣,老百姓有了困難,也是有求必應,花錢流水一般,就像下雨似的,因此也落了個及時雨的美名。那麼宋江到底哪來的那麼多錢呢,他仗的江湖道義,疏的又是誰的財呢?

《水滸傳》中的宋江是山東鄆城縣的一名小吏,雖然宋朝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很高,但那只是針對普通官員來說,官吏一詞在我們現代已經很難分清,但在古代,官是管,吏是吏,最大的區別就是官員可以升遷,而吏則不能,但吏可以連任,也就所謂的鐵打的小吏流水的官。有史料記載,宋朝縣丞這一級別的每個月就有十五到三十倆銀子的收入,宋江作為一名押司級別比縣丞還稍低點,估摸著每個月也有二十倆左右的俸銀,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差不多有五千到六千左右,這是宋江的固定收入,看起來還不算少,但我們再來看看宋江的開銷。宋江在鄆城現成裡日子過得瀟灑,還買了別墅,養了小三閻婆惜,這閻婆惜嫁給他不到半個月,就草雞變成鳳凰,原先父親都埋葬不了的歌女,兩天價就滿頭珠翠,遍體綾羅,富貴的無話可說。最關鍵的是宋江對待江湖好漢時出手闊綽,隨便一揮都是十倆紋銀以上,這種花錢的節奏只靠每個月發的那點死工資肯定遠遠不夠,那宋江到底是哪來的那麼多錢呢?

有人說宋江是一個富二代,乍一聽還是那麼回事,因為宋太公也就是宋江的老爹跟兩個哥哥(宋江排名老三,所以江湖也時有宋三郎的稱號)還有一個弟弟常年在家務農種地,說明家中土地不少,在哪個時代可以算是一個小財主了。但即便這樣,家中人口眾多,宋江幾個哥哥和弟弟都要開銷,根本不可能供他花錢流水一樣的日子,所以說宋江啃老肯定沒那麼多錢來接濟各路好漢。

既然啃老不行,那會不會是貪汙腐敗呢,鄆城知縣時文彬很聰明,對屬下要求也很嚴,不然也不會派都頭雷橫、朱仝巡邏時,還要到東溪村山頭採紅葉 ,用紅葉來證明他們晚上認真巡邏,而不是敷衍了事,宋江要想貪汙,按他的花法,少了肯定不行,多了一定會被時文彬察覺,但事實上呢,時文彬對他很是賞識,不然,也不會在宋江殺了閻婆惜後,還一再為之惋惜,並想辦法為之開脫。再說了,宋江如果是貪官,老百姓能那麼喜歡他嗎,誰會喜歡貪官呢,以宋江那種做大事有魄力的人斷然不會做這種低層次的事。

既然工資不行,啃老不行,貪汙也不行,那重點來了,宋江資助別人的大量財產到底從何而來呢?我想應該是來路不明,黑吃黑。上文也說了,宋江作為一名小吏,是很難再有升遷的可能,但可以持續連任,一個縣裡事務說小也不小,各種文案,典獄,司法等等事情不可能是一個縣令大人能應付來的,具體事情都是由下面的各種刀筆小吏來做的,加上一把手縣令經常調動,時間長了,縣裡的實權都掌握在具體幹事的這些刀筆小吏手裡,宋江就是其中之一,這樣宋江就有了充足的時間來結識各路黑白兩道上的江湖好漢和綠林朋友,依據小說中的情節來判斷,晁蓋原是一個村霸,後來晁蓋經營有道,日進斗金,靠的就是宋江暗中關注,於是以宋江為保護傘,都頭朱仝,雷橫為打手,晁蓋為黑道頭目的黑社會團伙逐步形成。晁蓋靠著宋江的暗中保護肯定沒少幹各種見不得人的勾當,殺人越貨,攔路搶劫這樣事情應該都習以為常,司空見慣。如果我們再大膽的猜測,大名府梁中書給其岳丈蔡太師的第一次生辰綱很有可能就是宋江,晁蓋一夥人馬直接搶劫而來的,那可不是一筆小錢,十萬生辰綱肯定價值不菲,這也直接導致了第二次生辰綱找來了本領極高的楊志來押運,即使這樣楊志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押運,改成暗中運送,才引出了後來的吳用智取生辰綱的事情。再聯想到後來智取生辰綱後因白勝被屈打成招供出了晁蓋一干人等,朝廷開始通緝時宋江冒死把消息送出去,宋江心理也清楚,一旦晁蓋被抓很有可能也供出自己。

所以,本人大膽猜測,宋江仗義疏財的錢完全就是黑吃黑的灰色收入掙來的。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朋友們下方評論交流。



朵夏沐妍


宋江只是一個押司,其收入一定不會太高,那麼,他的錢從何而來呢?

押司在官府的地位雖然不高,但也算是在衙門裡做事的人,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押司的地位已經夠高了。況且,有的押司除了平時的文秘工作之外是可以整理訴訟案卷的,說不定宋江就能夠參與這個工作。如果果真如此,宋江就有財源了。一方面,那些需要打點官府的普通百姓因需要託宋江辦事會在宋江身上花些銀子;另一方面,那些犯了案子的罪犯家屬也會在宋江身上“投資”以乞求宋江在整理訴訟案卷時注意些措辭。這一切都有可能成為宋江的經濟來源。


俗話說,無官不貪。宋江雖然在衙門的職位很低,但好賴也是個官。是官,就有錢的來路,只是來路有寬有窄而已。你說是不是?


老胡說三農


大家平時一定遇到過,在單位想辦什麼事,請客送禮不好使,哪個領導替你說一句話,事就給辦了。

也一定聽說過,在道上得罪了誰,想拿錢賠禮道歉,人家都不理,找哪位大哥,一句話擺平了。

這都說明很多時候,有些人的面子比錢好使的多。最著名的就是傳奇人物上海皇帝杜月笙,他肯給個面子,比多少金條都好使。他也曾說過,人生三碗麵最難吃:場面、情面、人面。


宋江無疑就是郭解、杜月笙式的人物在書中的形象。

武松為搶酒肉打了土豪惡霸孔亮,宋江一句話,放了。他們給宋江面子是有回報的,之後孔明孔亮的叔叔被青州知府抓起來,送多少錢也決不會放出來。宋江給他這個面子,率軍打青州救出了他叔叔。

底層混混李逵打了漁霸,宋江說了說,揭陽三霸之一的張順給宋江面子,沒有事後整李逵。張順也因為跟著宋江混,從一個局部漁霸變成了“縱橫天下,誰不懼我”。

柴進給宋江面子,以後要被高廉整死的時候有人救,不然估計就得家破人亡了,送多少錢都肯定沒用。

王英、鄭天壽、燕順給宋江面子,就不用在朝不保夕的清風山聽到秦明來打,就戰戰兢兢的了;靠宋江的面子上了相當安全的梁山。



一句話,宋江的面子比錢值錢的多,有用的多。所以武松,李逵,張順等對宋江有力出力;孔明、柴進等對宋江有錢出錢;只求宋江能給他們個面子。孔家,柴家等被人欺負了,宋江就讓武松、李逵、薛永等去打;武松、李逵、薛永缺錢了,宋江就隨便從孔家、柴家、清風山等硬塞給他的錢裡拿出一點來,也夠他們感激涕零了。宋江怎麼會缺錢呢?

所以宋江救了晁蓋七人之後,晁蓋要送三十三兩金子報答他,宋江不收,因為收了金子就兩清了,老子的情面就值這點錢?老子就是不要,讓你們欠著老子的情。

當然了,不給宋大哥面子的話,就看看秦明吧。


待我施為地煞變


梁山寨主宋江是位頗具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奉行招安政策,最終導致梁山好漢或戰死或被毒死或歸隱江湖,108好漢瞬間灰飛煙滅。另一方面宋江頗具人緣和號召力,眾好漢都臣服於他。

而宋江的人緣和號召力離不開他的仗義疏財和正直大義,他擁有“及時雨”的美譽。

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只是在縣衙任刀筆小吏,這個官職不大、俸祿不多的小吏又是如何做到財大氣粗的到處仗義疏財呢?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來看看宋江的慷慨“義舉”。有人給宋江算了一筆賬,其面上的花銷令人歎為觀止。

一是宋江就象“活雷鋒”一樣,經常好助樂施。

套用《水滸傳》正文就是:"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如施給閻婆一具棺材,答應給賣湯藥的王公賣一具棺材。給其他貧苦之人和江湖好漢施銀兩施財物也司空見慣的事,據統計,接受他贈銀的就有十七人,如贈給武松一錠十兩銀子,贈給唱曲老人二十兩銀子等等。這其中的開銷可想而知。

二是宋江養了一個"情婦"閻婆惜。

這裡得需要大量的衣食住行和吃喝拉撒。為此,宋江先是“討”了一棟樓房給閻婆惜住,這個“討”顯然是“買”,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後來閻婆惜情變時,曾以“招文袋”之事來威脅宋江成全她和張文遠,並提三大要求,第一個要求就是要宋江把她所居住這棟樓“賜”給她住。試想想,如果不是宋江“買”的,她何苦提這個要求。而當初宋江“買”這棟樓肯定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其次,宋江還為閻婆惜的“閨房”進行了裝飾和置辦傢俱之物,這也是不小的費用。

然後,宋江對閻婆惜並不薄待, "沒半月之間,打扮得閻婆惜滿頭珠翠,遍體綾羅",珠翠綾羅全是高級首飾衣物,自然十分昂貴。而且"連那婆子,也有若干頭面衣物。"何況,還得供給閻婆惜孃兒倆的日常生活。

三是宋江還得維持自己的衣食住行和吃喝玩樂,要知道他愛結交朋友,喜歡宴請朋友,而且總是搶著買單,單單好酒一條,花費也不是小數目。

如果宋江是達官顯貴和地方財主,那也還說的過去。但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只是在縣衙任刀筆小吏,這個官職不大、俸祿不多的小吏又是如何做到財大氣粗的到處仗義疏財呢?

其實,宋江之財,顯然是取之有道,主要有三個渠道。

首先,宋江有“個人收入”。

宋江雖然只是縣衙的押司,官職並不大,工資“每月不過三五兩紋銀”, 但畢竟這是公職身份,至少可以滿足他日常的生活之需。這隻能算是收入的細小部分。

其次,宋江有“家庭收入”。

宋江有個可以吭老的好爹,正如《水滸傳》原文所說:宋江的兄弟宋清"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因此,可以推斷,宋江家裡雖然是農戶,但他家肯定是大地主大財主。

官府兩次派人去宋家莊捉拿宋江,宋太公都安排酒食銀兩犒賞公人,還把宋江第一次出逃後和發配江州前花錢疏通關係的事安排妥當。換做普通貧困家庭哪有錢財能力擺平這些?因此,宋太公肯定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在當地肯定是“富豪”。這也是一直過慣了富足生活的宋江上梁山後最終還是選擇“招安”的根本原因,他打心裡就是想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也正是因為家裡殷實,宋江才敢在外面張狂,仗義疏財,出手闊卓,也就不在話下了。

最後,宋江有“外快收入”。

宋江的官不大工資不高,但實權卻不小,普通百姓都得敬畏他,訟爭商爭毆鬥等矛盾肯定離不開他的出面,替人辦事,收些謝禮,肯定不少。雖然本質上來說,宋江肯定不是“貪官”,但別人一定要重酬於他,他或多或少還是會收下一些,這樣日積月累的“灰色收入”那是可觀的數目。

說白了宋江也會"以權或勢謀私",獲得財物。也難怪閻婆惜臨死前,曾這樣罵他:"做公的人,哪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一語道破玄真相,顯然暗示了宋江小吏生活見不得人的另一個陰暗“側面”。

總之,宋江的個人收入、“家庭”收入,再加上“灰色“收入”,讓他在外疏財仗義而遊刃有餘。當然,比起柴大官人這種富可敵國,且握有免死金牌護身的前朝皇室之後,宋江的財富和闊綽程度那是小巫見大巫了,而相對於他所處的小縣和所交往的江湖人士來說,他的高收入顯然要跨入“富豪”行列了。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宋江本人是鄆城縣押司,相當於縣政府正科級文書幹部,沒有多少實權,薪水一般,即便貪贓枉法也搞不到多少錢。他父親是縣城宋家莊的一個土豪,多少有點家底,但不像柴進、晁蓋、盧俊義那樣有著龐大的產業,經不起宋江去揮霍,填江湖那個無底洞。

但是宋江更善於用錢,把錢用在刀刃上。在沒有網絡、電視、報紙的1000年前,一件件小事完全依賴於江湖上的兄弟們口耳相傳。宋江在殺閻婆惜案發前,其活動範圍基本上沒有超出過鄆城縣,能結交的在江湖上有名氣的也就是晁蓋、雷橫、朱仝這幾個為數不多的人,遠遠比不上和名滿天下的柴進。但是《水滸傳》沒有交代宋江如何讓“及時雨”的名號在江湖上家喻戶曉的,卻只要一提這個名號馬上就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筆者私下揣測,宋江肯定是先有一筆啟動資金,先搞名聲,在啟動資金用完前設法用搞到的名聲搞下一筆錢,依次循環反覆。一旦品牌效應出現,以後再搞錢就容易的多了。

舉例說明,宋江殺閻婆惜後潛逃到柴進莊上,花了10兩銀子結交了武松,吃住半年都在柴進那兒。離開的時候,柴進自然給了不止10兩銀子。離開柴進去了土財主孔家莊,又是吃住半年,臨走之前孔太公給了50兩銀子。孔家莊和柴進相比,資產肯定不在一個水平上。

這就足以說明宋江操縱現金流手段的高明瞭,錢財自然不足為慮了。


大將軍威武K


且看: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小小押司財路廣

宋押司是鄆城縣裡的“及時雨”,扶危濟困動輒五金、十金、棺材(公務員好幾個月的工資啊),小吏一員,財富何來?一則異地做官、本地做吏,官有任限、吏可到老,自能上下勾通、黑白通吃;二則官多清流,把稅收、訴訟事多託付老吏;三則官吃的是“漂食(賄金、二饃)”尚有十萬雪花,吏吃的是“刨食(索賄、頭饃)”自也不少,看來正如婆惜言,在他那裡“閻羅王面前須沒有放回的鬼”。

為這財路,這宋三哥真是煞費心機,一則濫用王法,枉論曲直,“專一週全人”,不弄兩;二則黑白通吃,鉅額財產來源不明;三則涉黑,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罩住地方惡勢力晁蓋等;四則利用職務之便,跑風漏氣,飛馬報信;五則作風糜爛,私養小三,京城來哩漂亮妞;六則私造公文,逃避追究,也定會造假案噢;七則忙於作秀,沽名釣譽,無形資產升值快;八則密織關係網,圈子文化思想嚴重;九則一心跑官要官,“官本位”思想嚴重;十則在茶館飯店棺材鋪長期簽單消費。





一哥於一


首先要澄清一個事實,宋江並不是身邊常帶著大批金銀,他沒有那個絕對的實力。

宋江作為一個縣衙的“小吏”,薪酬銀兩一定是有限的,其次,宋江的確算是家境殷實,但也就是一個“地方財主而已”。

那麼宋江的“仗義疏財”的那個銀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如果細看看《水滸傳》,宋江的仗義疏財,基本上是“救急不救窮”,救急的銀子是有限的,每年遇見幾個急事,出手個十兩銀子,大概也就是每年不會超過兩百兩銀子,這點錢,宋江還是拿的出來的。畢竟,他的家境不是每年幾百兩銀子可以度量的。

比如,他答應一個老頭,給他買一副上好的棺材板,就是因為投資太大,而一直沒有兌現,直到他拿到劉唐給他的一根金條,他才可以理直氣壯的兌現自己的諾言,當然,這也是他倒黴的開始。

宋江“及時雨”的江湖名聲,是基於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信譽才得到的,和付出多少銀子,關係不大。


步武堂


一是宋江本人的"俸祿"縣級的小吏押司,宋代官衙中的吏員,負責辦理案牘等事務,為低級事務人員。這微小職務是拿不到多少"薪水"的,充其量也只能維護一家人的普通生活水平。按宋江那動不動就給人十兩,二十兩銀子的架勢,這押司"薪水"夠用幾時另一處就是家庭的經濟收入。書中說:宋江的兄弟宋清"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作品也沒有敘寫宋家有何豪華之處。可以肯定宋家只是一般地主或小地主,不僅不能同大富大貴的孟嘗君相比,也遠遠比不上柴進家的富裕氣派。這樣的家境難以負擔起宋江那揮金如土的開銷的。況且,宋江又無什麼特殊的手藝專長,因而也不可能有什麼正當的"外快"可撈。這就不免令人懷疑宋江的"清白"了。懷疑的重點就是宋江"以權或勢謀私",進行巧取豪奪!那閻婆惜罵他:"公人見錢如蠅子見血","做公的人,哪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正暗示了宋江小吏生活的另一個側面。 再者,他是疏小財而聚大財,借他財濟他人,我們仔細分析,宋江的樂善好施僅在於日常救濟及救危救急之舉,並無驚人的大手筆。我們在《水滸》中所能看到的是,宋江給過閻婆惜幾兩銀子讓其給老父料理後事,也資助過武松一些銀子(確切地說是借柴進之手資助武松,當然是不用還的),還曾用十兩銀子收買得一世英雄李逵的赤膽忠心,或許宋江還有類似的幾起資助行為。總量加起來也不過百把兩銀子,即使其經常做一些讓人白吃白喝的"傻"事充其量多供一些糧食,估計耗費也不會太多。可以說,宋江的高明之處是利用小小的財務支出博得了巨大的美譽。


閒的蛋痛來研究三國


宋江放在今天,就是典型的黑社會的保護傘;宋江身上常帶著大塊金銀,大把大把地給別人,說明這錢來得容易,花起來不心疼,就像是崽賣爺田心不疼一樣;你讓他爺爺賣田去,保證能把他爺爺給心疼死!

宋江的錢財都是從哪來的?黑社會成員進貢的。晁蓋黃泥崗搶劫罪行敗漏,就是宋江給通風報信的;晁蓋為報答宋江通風報信之恩,讓劉唐送給宋江一百兩銀子。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宋江的錢從哪來,大體上就是來自於黑社會成員進貢,屬於給黑社會當保護傘而獲得的報酬。

放在今天,宋江早被逮了,判死刑是必須的,最輕也跑了不了無期;想一想,就因為給晁蓋通風報信,留下了多大隱患,直搞得大宋江山風雨飄搖,不得安穩。

就宋江如此品行敗壞之人,何以暢行天下?不論多大的大俠豪傑,但聞宋江,皆是納頭就拜,這說明當時的宋朝社會比宋江更壞,以至於宋江的壞在宋朝社會的壞面前倒顯得好了;再加上施耐庵創作思想就是講俠客英雄的,在思想觀上並沒有是非觀念,把殺人放火當成英雄壯舉,整個宣揚了快意江湖的糊塗思想。

《水滸傳》這部書要批判地去讀。水滸中的英雄,放在今天,全部是犯罪分子;但《水滸傳》這部書的藝術價值,卻又是極高的。從藝術上來講,《水滸傳》應該是四大名著中寫得最好的一部,通俗易懂,描寫逼真,人物形象豐滿。

我們再讀水滸的時候,一定要把宋江給定位到犯罪分子這個角度上去讀,然後才能讀出水滸的深刻內涵來。宋江詔安,就是通過犯罪來討價還價。只要滿足了宋江的要求,沒有什麼事是宋江不能幹的。

朝廷給了宋江官職,宋江就打方臘去了,全然不顧弟兄們的生死;同樣的道理,為了得到錢財,宋江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幹的。宋江黑吃黑的來了錢,用這些錢來養更大的黑,然後再把更大的黑給吃了。

晁蓋咋死的?恐怕宋江脫不了干係?那麼,既然宋江要讓晁蓋死,當初又為何救了晁蓋?這就是宋江在養更大的黑,就像是培養稅源,只有稅源多了,才能收更多的稅。

宋江的錢財就來自於黑吃黑,最後一直吃到了宋朝朝廷這個最大的黑上;宋江沒想到,宋朝朝廷的黑比他的黑更黑,結果他就被宋朝朝廷給吃了,先是拼命打方臘,然後宋朝朝廷卸磨殺驢,把他給毒死了。

宋江的結局,應該說是罪有應得。


隴之語


及時雨———宋江。

說的就是宋江這個人在朋友圈裡仗義疏財,每次在別人跑路困窘的是時候給予錢財;所以他很吃得開,用現在話說就是特會混社會。

那宋江為什麼這麼有經濟能力,他本身社會地位怎麼樣呢?


《水滸傳》之所以能成為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裡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實它本身所寓意的社會現象哪怕到了今天都是適用的精髓所在;宋江不是什麼土豪,他沒有盧俊義有錢有勢,更沒有柴進的崇高地位,但是盧俊義和柴進沒宋江那花錢的本事。

宋江看起來從不缺錢,他的錢都花在刀口上,他的做人哲學是隻做雪中送炭,不做錦上添花。

兄弟有難時,他十兩八兩給予救濟,甚至還給孤寡老人送柴米油鹽和棺材;升米恩鬥米仇,所以他到哪裡混都是很受歡迎的。

宋江是小吏出身,他不是官。在宋代,官和吏是不一樣的,吏是編外的合同工。但是有一句話叫作現官不如現管,在古代縣太爺和知府大老爺可是很尊貴的,幾乎不和普通市井小民碰的著面,那麼很多雜事都是合同工“吏”管的,吏這個職務就是現管。

宋代奸佞當道貪汙腐敗現象非常嚴重,都是當官的謀大錢,當吏的謀小錢,所以宋江是不缺小錢的。

宋江家世也不是很好,水滸裡說了只是家有幾畝薄田,宋清和宋江他爹都是自己在家種田的;宋江在外接機救濟不可能去家裡要錢,因為人稱孝義黑三郎不會是啃老族。

所以總結了一下,我推測宋江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黑金”,也就是道上的黑錢。

我是愛財之人,對大數目的錢特別感興趣;所以我讀水滸時候記得有一個情節就是赤發鬼劉唐給宋江送了一百根金條,宋江在這時候就展現出他的能力來了———他只收了一根,這一根他又拿去做人輕鬆人了。

厲害吧!這一茬我是做不到的,你能做到嗎?

這就是宋江!

施耐庵的在水滸中的寫作水平真的是非常高的境界,一切形態不言明,讓讀者自己去想象,由一個點的猜想,映現整篇所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