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讓民間外交深度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民間外交雲論壇】

東方智庫丨讓民間外交深度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民間外交雲論壇】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本文共2807字,閱讀需3分鐘

東方智庫丨讓民間外交深度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民間外交雲論壇】


嘉賓介紹

孟建

東方智庫研究員

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疫情之下,來自各國企業、友人、社會組織的民間援助和交流方興未艾;“疫”重情深,也正是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時機。為此,3月25日下午,東方網與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主辦“疫重情深: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民間外交主題雲論壇”,來自民間外交各領域專家學者,通過視頻連線和現場交流展開了兩小時的對話。

以下是東方智庫研究員、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孟建帶來的精彩發言。

東方智庫丨讓民間外交深度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民間外交雲論壇】

圖片說明:東方智庫研究員、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孟建。(來源:東方網)

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的關鍵時刻,由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東方網聯合舉辦“疫重情深: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民間外交主題論壇”,非常及時,非常重要。在這次全球抗擊冠狀肺炎的鬥爭中,上海充分發揮了民間外交的重要作用,為這場鬥爭提供了有力支持,受到國際社會好評。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總目標、總任務,而且已被明確載入中國共產黨黨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中,成為了我們黨和國家的總體意志。我國為此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當下,隨著新冠肺炎演變成全球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我們更加感到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的無比英明。

英文crisis,我們往往譯為“危機”。我向外國學者表述“危機”這一詞彙時,常常這樣表述:在中國,“危機”既代表了“危險、危難”,也代表了“機會、機遇”。我認為,當下新冠肺炎的全球危機,不僅是全球抗擊冠狀病毒這一共同敵人的時候,也是我們大力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契機。中國作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起國,現在應該不失時機地向世界進一步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性和可能性!這誠如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話時所表示的:國際社會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

今天,我從兩個方面來發言。一是民間外交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獨特作用;二是民間外交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民間外交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獨特作用

首先,民間外交可進一步完善“人類命運共同體”合理架構。

雖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成為黨和國家的總體意志。但是,它還是首先作為新時代中國外交工作的總目標、總任務而凸顯其極端重要性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然作為中國外交工作的總目標,那麼就必須將它精心設計為一種具有高度可行性和可持續性的外交政策體系。發展民間外交,就是要使民間外交超越作為外交主體模式的官方外交,通過開展“自下而上”的民間外交新路徑去影響更為廣泛的國際民眾,特別是西方的民眾,從而更好地配合中國外交重要轉型和模式創新,並使之形成更為合理的架構,體現出我國新時代外交的特點。與此同時,要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中國外交之魂,通過民間外交來推動各國人民共贏挑戰、共享機遇、共創繁榮,從根本上克服逆全球化、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多重挑戰。

其次,民間外交可進一步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實基礎。

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首先當然是“共同命運”這一核心理念,但是這一核心理念,還要伴隨著“共同價值”“共同責任”“共同利益”。其中,“共同體意識”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關鍵。按照社會學家鮑曼的說法,“共同體是一個溫馨舒適的場所,我們可以相互依賴、互相幫助,更多呈現的是一種情感上的寄託”。民間外交,恰恰是可以成為承載這些“情感寄託”最重要方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所處的新歷史方位,大力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其中,“民心相通”概念的提出,符合文明交匯、人民交流的大潮流,是大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意。國家關係發展,說到底要靠人民的心通意合,大力發展民間外交,才可以促進並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堅實基礎。

第三,民間外交可進一步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溝通手段。

大力發展民間外交,有利於發現出並組織起更為廣泛、更為豐富的外交資源,通過搭建全新的交流平臺來實現外交資源效能的最大化。我們要把蘊藏在全國各族人民、各社會組織、各高校智庫、各民間團體、各企業和行業協會中的資源挖掘出來,進行全面、科學地規劃和統籌,並充分調動各類行為主體的積極性。這不僅可以解決民間外交的智力和人、財、物等問題,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推動中國與國際間 “互信溝通力”的軟實力全面建設。隨著網絡化、數字化、社交化、移動化時代的真正來到,新興媒體已經成為民間外交中重要傳播平臺和傳播手段。我們要注重發揮好民間外交中“網絡溝通”的巨大潛力,將各類網絡社交媒體資源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型傳播手段(在海外可以在主流社交平臺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開設賬戶,實現海外媒體傳播渠道的本地化)充分調動起來。一個年輕的“村姑”李子柒,在世界走紅,在國際“圈粉”,至2020年1月,她在Youtube上的粉絲數達1000萬,100多個短視頻的播放量大都在600萬以上。這樣的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民間大使”,這樣的跨文化傳播“國家IP”,是民間外交多麼好的例證。

東方智庫丨讓民間外交深度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民間外交雲論壇】

圖片說明:孟建寄語。(來源:東方網)

二、民間外交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要注意民間外交姓“民”不姓“官”。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關於我國外交的構成體系,有多種劃分方式,例如五十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提出過外交的“三分法”(即官方外交、半官方外交、民間外交)。當下,我國外交的構成體系不管如何分(例如有公共外交代替民間外交或涵蓋民間外交之說),民間外交應該姓“民”而不姓“官”。我們強化這方面的意識,是指要在我國“大外交”的統一佈局和引領下,儘可能地凸顯民間外交的“獨立性”,以便讓民間外交發揮其應有的更大作用。

其次,要注意民間外交姓“軟”不姓“硬”。民間外交在今天的重要價值,很大程度上在於其可以很好地進入“軟實力”的整體框架,成為“軟實力”的獨特內容。這兒講的“軟”,特指民間外交要更好地發揮軟實力重要作用,而不是說民間外交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的軟弱(該鬥爭的當然要鬥爭)。民間外交往往是通過聚焦“民本”問題、通過關注“文化”問題、通過張揚“藝術”問題等方面,讓 “軟要素”更多“賦能”民間外交,大大拓展和釋放我國外交的新空間、新能量。

第三,要注意民間外交姓“活”不姓“板”。民間外交的特點可以高度概括為“三更”,即 “更寬鬆、更生動、更靈活”。我們要充分發揮好民間外交的這些特點,在銜接好國家總體外交戰略的同時,以“三更”為優勢,服務好我國外交戰略。特別要注重通過溝通模式和溝通方法的創新來適應新時期外交大局的需要, 甚至是尋求新時期外交領域的突破。

“不信東風換不回”,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善抓機遇,靈活施策,傾力而為,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歷史使命。上海,也將在這方面作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精彩推薦

東方智庫丨讓民間外交深度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民間外交雲論壇】

東方智庫丨讓民間外交深度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民間外交雲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