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打造“熟人社區”共同體,居民不再有距離感

發展天府文化根本在人

基礎在社區院落

成华打造“熟人社区”共同体,居民不再有距离感

近日,華仔先後走進成華區桃蹊書院、二仙橋“鄰里月臺”、青龍5811鐵路印記廣場等點位,實地探訪觀察 “社區以文化浸潤居民”的做法,感受和體驗“天府文化”在每一個生活細節中傳遞傳承。

怡福社區桃蹊書院

以文化浸潤居民生活

成华打造“熟人社区”共同体,居民不再有距离感

經過整裝的毛邊書局於2018年10月對外開放,這裡還是以前那個“愛讀書、講好故事、有真情懷”的書局,但重新出發的書局有了新的名字“桃蹊書院·毛邊書局”,也有了新的使命。由街道文化活動中心與古舊書籍老店“毛邊書局”聯合創立“毛邊書局·桃蹊書院”,是全國首家將政府公共文化資源與民間社會組織資源創新結合而組建的多功能、高質量閱讀、創作的公共空間。面積達1200平米,收藏圖書達十萬餘冊,其中巴蜀文化類圖書近兩萬冊,並設有電子借閱和閱讀區。

成华打造“熟人社区”共同体,居民不再有距离感

在前幾日主辦了打撈成都人的鄉愁·記憶:行腳成都迎新茶話會。作家、讀者、報刊編輯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成都故事的書寫。這樣的活動既接地氣又有深度,通過一件一件的實事為周邊的居民帶來書香,居民慢慢的會享受到沉浸在書本中的樂趣。這裡既有對天府文化、生活美學的呈現,也有對‘油鹽醬醋茶’的解讀。”毛邊書局創始人傅天斌告訴華仔。

下澗槽社區 “鄰里月臺”

留住工業記憶 感知社區溫度

成华打造“熟人社区”共同体,居民不再有距离感

“成華工業企業滕遷社區承載的不僅是建築更是記憶,因此在對原機車廠生活區實施改造中,我們堅持以尊重社區歷史、激發社區活力為目標。”成華區相關負責人說道。成華區二仙橋街道“鄰里月臺”社區營造中心作為典型的工業企業滕遷社區顯得有些特別。在這裡有兩個關鍵詞,鄰里互助和社區凝聚力。“我們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鄰里月臺”為空間載體,努力實現自下而上的社區參與、居民自助互助和社區文化重建。”美好生活的獲得是靠共建的。

昭青社區5811鐵路印記

以“文化”為魂,共築文韻新街坊

成华打造“熟人社区”共同体,居民不再有距离感

火車頭文浮雕牆、有年代設計感的鐵軌公園......位於青龍街道昭青社區的“青龍5811鐵路印記”項目因其近日在成華區首個社區眾創項目評選中獲得一等獎而備受關注,在近日舉行的開街儀式上,周邊居民反應熱烈。取名5811,是指我過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也是第一條高難度鐵路寶成鐵路建成通車的日子--1958年1月1日。”把歷史文化記憶通過公共藝術創意作品展示給市民,讓成華的工業記憶得以體現,逐步形成能夠凸顯成華特點的文化地標。場鎮記憶、鐵路文化、文化創意是5811的三個關鍵詞。在留住城市鄉愁,工業文明的同時,融入現代時尚風是5811現代化社區文化打造的體現。據介紹,“‘青龍5811鐵路印記’將進一步挖掘唐、宋和近現代時期青龍老場鎮商賈地、北出成都‘第一重鎮’、禪茶坊等傳統特色業態等,厚植鐵路文化元素,傳承成都東郊大工業生產時代精神,融入社區微治理。”

和美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引進優質文化資源 提升新市民歸屬感

成华打造“熟人社区”共同体,居民不再有距离感

一個成立僅5年時間的新社區,經過幾年發展治理,成為各地考察學習的標兵。這就是成華區保和街道和美社區。“引進優質文化資源,豐富社區精神內涵,打造 ‘和諧社區,美麗家園’,讓‘和美’名至實歸,是這個社區的一大亮點。” 保和街道相關人表示。

成华打造“熟人社区”共同体,居民不再有距离感

這個佔地僅1.5平方公里,人口達8萬餘人的新型商住社區因其升級的社區消費業態備受關注。“我們以居民訴求為根本出發點,用‘商居聯盟’整合鏈接資源、用‘眾創聯盟’發動群眾參與、用‘社團聯盟’提升服務能級,把高品質服務打包進社區,打造人城境業和諧共生的生活環境。”和美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海龜團隊組建的社會企業“創女時代”作為綜合體運營執行機構,負責資源鏈接,先後引入開心麻花、名堂、最美川劇等項目。

成华打造“熟人社区”共同体,居民不再有距离感

針對商住小區鄰里間交流少,社區親情氛圍不夠濃厚的特點,和美社區利用文化活動中心引入社會資源,豐富轄區內的居民文化生活,進一步營造濃厚的鄰里氛圍。目前,已有24個生活服務類項目入駐和美社區,為居民提供涵蓋家庭親子、文化教育、文體藝術、康養護理、文創生活、農業生鮮六大板塊的免費公益課程。家住富麗東方的李丹在街道的支持下,成立“小步讀書匯”,堅持每週三在社區綜合體服務中心開展兒童公益閱讀活動,總共開展276場,累計服務小讀者4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